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长行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管理的构建模式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5月医院急诊科室护理模式构建过程。具体方案自2018年5月开始实施,实施期一年,期间对护士长行为进行控制管理,分析护士长行为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优势。结果:急诊科护士长行为管理模式对医护过程具有显著影响:一年实施期后,四项指标(接诊区管理、一级质控、业务培训以及优质护理)及评价细则(二级目录)重点项目质控抽查情况较管理模式构建前改善明显(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达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长行为管理的构建可显著改善急诊区各项管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纠纷及不良事件,对患者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起对急诊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根据质控内容不同分为4个质控小组,即人员技术组、服务质量组、物品管理组、环境管理组,围绕质控小组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分别统计管理方案调整前后半年内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指标,并比较调整前后急诊科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调整后急诊科急救技术、危重症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环境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与调整前相比,调整后急诊科患者、医师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将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获得了患者和医师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指引"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管理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于2017年1月实施"护理指引"管理模式。选取12名护士和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实施"护理指引"管理模式前后护士护理管理情况。调查实施"护理指引"管理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指引"管理模式后,护士的护患沟通、工作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实际操作能力、危机意识、理论知识等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指引"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科护士护理管理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急诊科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方式,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实施关键环节管理模式,为实施后。将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排班管理模式评分、管理效果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文书评分、病区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科实施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原则在提高医院急诊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9年2月开始实行以人为本原则的管理模式,将2019年2~9月的3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1月的3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人为本原则的管理模式用于急诊科管理能够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方案改进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科室内开展急诊分诊方案改进,设为实施后,2015年10月~2017年1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效果。结果:实施分诊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方案改进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条理清晰并且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改进管理模式易被住院患者广泛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对急诊科中医护士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2019年,自2019年1月起对急诊科中医护士进行共情能力培养,评价采用JSE-HP量表测定,比较实施前后的测评结果,对比实施前后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的JSE-HP评分为(118.30±3.10)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7.80±2.60)分(P0.05);各项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由91%提高到99%(P0.05)。结论:共情能力是提高急诊科中医护士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培养护士的共情能力对于管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高压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5月起对高压氧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全面实施PDCA管理模式,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进行管理内容设计,确保高压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分别统计实施前后6个月高压氧科的管理数据,比较不同时期高压氧科的护理管理评分,并于不同时期分别随机抽取80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不同时期患者对高压氧科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高压氧科的专科护理、环境管理、护理记录、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高压氧科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改善了患者对高压氧科的护理服务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EC模式在中医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3月起调整中医骨伤科护理管理方案,实行OEC管理模式,明确护士长、护士的目标责任,细化护理工作日清体系,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推行个体化全方位控制思路,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中医骨伤科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中医骨伤科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中医骨伤科的护理急救、护理技术、中医特色服务、护理文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中医骨伤科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OEC模式用于中医骨伤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细节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神经外科实施细节化管理,基于细节化管理理论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神经外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细节化管理模式后,神经外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健康宣教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实施细节化管理模式后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细节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探讨一级质控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8月期间的护理实施了传统护理控制模式,为实施前。对2016年9月~2017年4月应用护士长-非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成员轮换全部参加的质量控制模式为实施后,经过护理后的实施前后进行质控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非质控小组护理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内分泌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内分泌科的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从护士长开始逐层推广,护士长任组长,成立管理小组,根据内分泌科护理工作需求,制定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再进一步向各护理小组、责任护士进行推广,使内分泌科护士都能够养成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工作氛围,将2019年1~6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7~12月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内分泌科护士的主动服务、风险防控、风险反馈、护理文书书写、应急能力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内分泌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用于中医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自2018年6月起进行管理方案调整,选拔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由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病区环境、安全用药、危重症抢救、护理记录等项目的管理,形成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责任护士的4级质控体系,全面提升中医护理管理质量。分别统计实施前后1年内的数据,对比不同时期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并于不同时期各随机抽取5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后病区环境、安全用药、危重症抢救、护理记录4项评分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6.7±1.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4±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推行以质量控制小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能够使中医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提升管理质量评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时间位点管理方案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自2019年4月起对康复科的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行时间位点管理,由护士长领头成立专项小组,在分析康复科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患者入院、护理交接班、患者健康宣教、患者抢救、患者投诉、新护士入科6个时间位点,根据时间位点需求进行管理方案调整。将2019年4~9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10月~2019年3月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康复科的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康复科应用时间位点管理,能够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节点,从而实行针对性管控,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为了加强对急诊科风险的管理力度,于2014年3月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从实施该模式前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施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10月开始对耳鼻喉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全面调整,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将2017年10月~2018年9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9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耳鼻喉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耳鼻喉科的服务规范、业务考核、操作规范、护理记录规范、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模式用于耳鼻喉科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S管理模式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病科自2019年1月起实行7S管理,包括组织、整顿、清洁、规范、安全、节约、自律7个模块。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学习,讨论制定各模块的管理内容,以实现老年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化。将2019年1~6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7~12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病科的环境管理、护理记录管理、药品器械管理、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老年病科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7S管理模式用于老年病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应用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5月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实行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办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未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前,对实施前后急诊科病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后,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上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师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对急诊病历开展质量点评工作,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病历的书写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并可显著提升急诊科医师及患者对急诊科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科采用以岗位为基础的积分制管理的作用。方法:医院急诊科自2016年1月实施以岗位为基础的积分制管理,分别选取实施前后13名护理人员和78例患者进行研究,调查护士和患者满意度,评价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不良行为及转岗率。结果: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护士转岗率明显下降(P0.05);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不良行为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以岗位为基础的积分制管理,可改变护士不良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降低转岗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6S管理模式在五官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五官科实施6S管理模式,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个方面入手,对护理工作制度进行全面调整,比较实施6S管理模式前后五官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并采用满意度问卷了解实施前后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6S管理模式实施后五官科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器械管理、应急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6S管理模式实施后五官科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6S管理模式应用于五官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