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26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 cm×5 cm~12 cm×15 cm.其中,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5例,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1例,皮瓣大小6 cm×7 cm~15 cm×18 cm.结果 术...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上复杂性创伤所致的手或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常见,伴有血管、神经、肌腱、骨等深部组织外露的病例较多,应用带蒂的腹部或交腿皮瓣修复病程长,需二次断蒂及整形手术,床位周转率低,术后护理困难,供区创伤大,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2010年5月—2012年7月我们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或足部组织缺损1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的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18例.本组年龄16~52岁,皮瓣范围20 cm×6 cm~25 cm×10 cm.供区游离植皮覆盖.结果 术后17块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有约4 cm × 1 cm的坏死.12例获随访2个月~1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修复范围广,不牺牲主要血管,手术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4.
手作为人类重要的劳动器官,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受到损伤。手腕部损伤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目前,临床多采用腹部带蒂皮瓣、局部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瓣移植方式修复手腕部创面[1]。2009年12月—2014年3月,我们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1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40岁。其中冲床轧伤4例,碾压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合三维重建辅助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15例手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9~51岁[(27.8±8.1)岁].患者均为手部软组织缺损合并骨骼或肌腱...  相似文献   

6.
修复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川  邵新中  刘柳  杨磊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0):790-792
小腿及足踝的严重创伤常导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如同时合并血管损伤,常因没有合适的修复方法而导致截肢。笔者在解剖学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在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肢缺损时用大隐静脉修复供区健侧胫后动脉,使其恢复生理功能。2001—2004年,笔者运用此方法治疗患者1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胫前深度烧伤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内侧、前外侧、后外侧及后侧面积为9 cm×3 cm~16 cm×12 cm的穿支皮瓣修复50例面积为7 cm×2 cm~13 cm×10 cm的胫前深度烧伤创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3例患者植皮后创面出现皮瓣尖端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肢均无功能障碍,皮瓣外观和质地良好。结论小腿穿支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创面外形、功能恢复良好,是胫前深度烧伤创面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1例,术中吻合皮瓣内携带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至受区皮神经Ⅰ期重建患肢感觉,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6~72岁。创面部位:虎口5例,手掌2例,手背14例;创面面积3cm×5cm~9cm×7cm;5例为外伤污染创面急诊手术修复,13例为创面均伴感染、伴肌腱或骨外露Ⅱ期修复,3例为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9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感觉恢复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1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9.47%。结论吻合前臂后侧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手术简便、血运可靠,可同时获得创面修复和感觉重建的双重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闫永起  ;苗平  ;王瑞  ;葛华平 《人民军医》2014,(10):1122-1124
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较为常见,由于皮下组织少,伤后易并发骨、肌腱外露,给临床修复带来较大困难。2010年7月-2013年10月,我们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4~52岁,平均31.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0例,机器或车轮绞伤6例,重物砸伤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供瓣区愈合质量,是否有远期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并评级。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2例,其中,2例出现慢性感染愈合延迟;术后部分皮瓣坏死1例。随访期间,13例患者在糖尿病足严重并发症发生前达到了完全负重、可接受的足部外形和步态,供区愈合良好,未见骨筋膜隔室综合征发生。随访3~12个月,供区可见线性瘢痕,位置隐蔽,感觉及运动功能与对侧无明显差异,未见肌疝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级为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为肢体需求较高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维持足部的负重及行走功能,是一种较为可行且有效的创面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术前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测标记胫后动脉皮支穿出部位,以该点为旋转点设计逆行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治疗创面愈合。18例获3~26个月随访,足跟后部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耐磨性好。皮瓣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逆行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转移方便,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手及腕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应用桡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手及腕部创伤26例, 根据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 6例以桡骨茎突上6 cm为轴点(位于肱桡肌腱外侧), 8例以桡骨茎突上2 cm为轴点和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轴心线, 12例以鼻烟窝中点为轴点, 桡骨茎突至桡骨小头的连线为轴心线, 分别设计面积最大10 cm×8 cm, 最小4 cm×3 cm的皮瓣。结果 3例皮瓣远端浅表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其余23例完全成活, 随访6个月, 手及腕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 桡动脉穿支逆行皮瓣血供可靠, 操作简单, 不损伤主要血管, 术后手及腕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游离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手外科应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个创面缺损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7~59岁,平均41.5岁.机械伤17例,压砸伤5例;手背部12例,手掌部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美容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4年6月,对42例(48指)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0.8 cm×1.2 cm~3.0 cm×2.5 cm。皮瓣转移至受区创面后,应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对皮瓣削薄整形。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外观美化。按Mackinnon-Dellon感觉功能评定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3,静态两点辨别觉为6~8 mm。供区只遗留不明显线性瘢痕。结论采用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是符合医学美学的手术方法,通过显微削薄技术,皮瓣外形美化,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符合微创要求。  相似文献   

15.
修薄胸脐皮瓣修复四肢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修薄后的带蒂或游离胸脐皮瓣对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12例,游离移植修复上、下肢软组织缺损9例。在切取皮瓣时进行修薄,靠近皮瓣中央部需在显微镜下修剪。结果20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坏死。获随访17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皮瓣覆盖处肌腱和骨质无继发坏死、感染;15例皮瓣较周缘皮肤基本平齐或高出2~4mm,2例肥胖患者皮瓣稍显肿胀,但不影响肢体功能。结论应用修薄后的游离或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大,血管解剖恒定,口径粗,易成活,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机械损伤3例,压榨伤1例。手部软组织缺损6例,足背软组织缺损4例;缺损面积8cm×4cm~12.5cm×8cm,平均面积为10.5cm×6cm。术前均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穿支血管,术中记录穿支血管的数目和血管蒂长度。切取皮瓣范围8.5cm×4cm~13cm×8cm,5例供区直接缝合,供区宽度5cm,取腹部或大腿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受伤至皮瓣移植时间为2~4周。结果 1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受区皮瓣外形美观、无臃肿、质地好、功能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凹陷。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厚薄适中,是一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26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第一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均存活,拇指软组织缺损均修复,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正常,感觉功能良好,患肢虎口张开及手指伸屈功能正常。第一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因具有感觉功能且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52例手部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腹部"翼型"带蒂皮瓣修复,皮瓣均100%成活,伤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少。腹部"翼型"带蒂皮瓣是修复手部创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膝降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特点,以缝匠肌前缘为中轴,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的皮支穿出点为旋转点,在膝关节内侧上部设计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小腿上1/3前内面、膝关节前内面及胭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共5例,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1~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