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帕金森病中医归属于"颤证"范畴,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展性变性疾病之一。其病机复杂,属脑系疑难杂症,病理变化之一是出现异常聚集的低聚a-突触核蛋白,病变范围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其疾病特点与毒邪致病、中医络病存在高度一致性。作者意以"毒损脉络"为切入点,试从"毒损脉络"致帕金森病理论依据、"毒损脉络"致帕金森病之病机阐述及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神经炎症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与方法,以"毒损脑络"病机理论与神经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为切入点,结合神经炎症的产生机制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通过理解中医学中毒邪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及在帕金森病中作用的病机,从毒邪立论探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与方法。神经炎症是帕金森病炎症反应的病理基础,并贯穿帕金森病炎症反应的始终。神经炎症因子的作用与中医学"肾虚髓衰、脑络瘀阻、毒损脑络"观点相一致。中医解毒通络、补脾益肾、调畅神机法可抑制神经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中的致病作用,值得更深入的临床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脉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从脉络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DN研究的热点。文章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探讨DN的中医病机,提出"肾虚络瘀""毒损肾络"是其核心病机,并据此提出"活血通络、解毒益肾"的治则及应用通络益肾方治疗DN,为中医有效防治DN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曹博宁  王珍  王耀献 《世界中医药》2024,(4):519-523+528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中气亏虚贯穿膜性肾病发病始终。论治当取升阳举陷大法,强调早期调补脾肾,御风于外,中期祛湿化瘀解毒,升阳通络,晚期升阳益胃排毒,兼顾心肾虚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化帕金森病中医病机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帕金森病病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病机。结果: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病机为肾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因虚而致瘀,并提出帕金森病病机新假说———以肾为中心、督脉为枢机的肝-肾-脑轴功能失调。结论:肾虚为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6.
从"肾虚伏气"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童光东  彭胜权 《中医杂志》2004,45(10):726-728
以晚清温病学家柳宝诒"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伏气认识,必须把握肾虚这一病机本质.具体到CHB,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伏于肝血更易理解,也更合乎CHB病理特点.伏邪的性质,不囿于伏寒化温,当遵温毒或疫毒之邪.由此提出,CHB的病机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假说,从而总结出清、透、活、补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参阅历代古籍文献,DN病机终不离肾,轻者如"消渴"及"消瘅",重者如"消肾""肾消"及"下消",甚者如"肾劳"及"关格"。近代医家普遍认可DN"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即以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后期兼有浊毒内蕴。随着氧化应激在DN发病及病程进展中作用认识的深入,中医肾脏病领域也开展了系列有关"益肾""通络逐瘀""泄浊排毒"等思路的抗DN氧化应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然而,随着DN病情的进展,机体的损伤机制复杂多变,各类损伤信号相互促进,因此,单一的治疗靶点,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示研究DN的中医药防治具重要意义,中医药抗DN氧化应激的研究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气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基础,毒损脑络是其关键病机,气虚血瘀、毒损脑络是其主要病因病机。基于"气虚血瘀-瘀热生毒-毒损脑络"的病机渲变过程,确立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并自拟益消复瘫汤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冯志荣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衰竭学术思想。冯志荣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主要是脾肾虚损,湿热、瘀毒内结。治疗上注重顾护正气尤其是脾胃功能,重视湿热在疾病进展中的地位及活血化瘀对防治本病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特点,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肺络,核心病机为毒损肺络;治当尽早化湿毒、解热毒、祛瘀毒以通肺络;危重期应芳香开窍通络,注意开闭固脱、化瘀通络;恢复期应通补肺络、清彻余邪;围绕"解毒通络"综合辨证施治,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避免病情向危重症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病情进展和预后中,邪毒是主要因素,肾虚为发病之本,脾虚为病势迁延和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正气不足、络脉瘀阻是病机中的重要特点。临床应根据疾病的病期、正邪消长等制定灵活的解毒活血扶正方案,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2.
郑丽英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病机关键为脾肾虚损,浊毒潴留,为本虚标实之病,存在着"虚、浊、毒、瘀"四大病理机制,以脾肾虚损为本,湿浊、毒邪、瘀血为标。其治疗遵循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活血祛瘀的法则,用药平和,慢病缓治,随证治之,每每取得显效。郑老师辨证施治强调:健脾益肾,培元固本;斡旋三焦,通调水道;化浊解毒,祛邪安正;急则治标,通腑泄浊。同时,郑老师再三强调在蛋白尿减少、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后要特别注意善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3.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近年针对MM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对现代医家对MM病因病机的观点、辨证论治的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单味中药及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行综述。众多医家认为"肾虚""毒瘀"是MM病因病机,以"肾虚""毒瘀"辨证论治可取得确切的疗效,并应进行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MM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中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之本为精津气血虚损,“浊毒内蕴”为重症肌无力病情进展的关键。MG早期病机以五脏虚损为本。随着病情进展至中晚期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见浊毒或继发浊瘀之象。MG病情常缠绵多变,应注重四诊合参,谨守病机,基于“虚损-浊毒”特点,以“补虚益损、化浊解毒”之法灵活组方,必要时还需中西医协同干预。  相似文献   

16.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本文重在剖析中医之“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说明基本病机在肾虚毒损肾络,益肾解毒通络为基本治则,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阐释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与毒、瘀、虚的关系,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病情进展和预后中,邪毒是主要因素,肾虚为发病之本,脾虚为病势迁延和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正气不足、络脉瘀阻是病机的重要特点。应根据疾病的病期、正邪消长等制定灵活的解毒活血扶正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8.
肝癌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多为肝脾两虚、外来邪毒、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湿热内蕴等。临床上肝癌患者多见肝郁脾虚,肝郁内伤所致气机郁滞进而产生瘀、痰等邪毒。此外,外来邪气积聚体内,瘀久成毒,"痰浊、瘀血、邪毒"留滞又促进郁结,郁滞不解加重脾虚,最后导致"虚、郁、滞"三者互结,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从"虚、郁、滞"为切入点,阐明肝癌的中医发病机理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分析肝癌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认为正气内虚为肝癌发病之本,气郁不畅、邪毒留滞为肝癌的促病之源,阐述了"虚-郁-滞"病机在肝癌发病中的"发病之本"与"促病之源"的关系,将肝癌的病机化繁为简,为肝癌的辨治提供可行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褚奕奕  于顾然 《新中医》2021,53(6):207-209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针对疑难病症的中医辨治提出"伏毒"学说,其以伏而不觉、发时始显为特点,并指出正虚是毒伏的基础。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且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其在病因、病理特点上与"伏毒"具有一致性。基于伏毒学说对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诊治进行探讨,并提出多发性硬化病机为肾虚导致伏毒内生、伏毒伤髓,治疗则应"补肾"与"解毒"兼顾。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岩 《光明中医》2010,25(3):406-40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情进展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肾虚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根本,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