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以"知识形成过程"为主线,在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增加自主设计环节,通过协作学习,注重形成性评价,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思维.该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情景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和医疗紧密结合的学科。《中药药剂学》实验课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不可缺少的技能训练课程。目前,多数学校的《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教学形式已由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发展成包含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我们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的过程中,对《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材进行了改革,探索了情景式教学在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预习、改进教师实验指导理论的教学模式、增加实验观摩环节、丰富实验总结内容以及改进实验考核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其实验积极性,提高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药事业的飞速发展,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地位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得至关重要。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别对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流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对比式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提高实践综合能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本文根据《中药药剂学》中设计性实验——小柴胡泡腾颗粒剂制备工艺,探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分组合作,疑难问题合作交流,课程结束后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改革目标,是各学科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药药剂学—中药丸剂章节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为中药药剂学融合课程思政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并总结了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CDIO教学理念结合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了包括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结构、实验内容的安排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此文探讨了综合性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与探索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中药药剂学课程的学科思维、中医药思维及科学思维。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剂学内容多而杂,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深入分析中药药剂学的课程特点及其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一套包含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爱国情怀、中医药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的案例库,将其融入中药药剂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在中药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中药药剂学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药类院校教师来说,在《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不同的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实例,探索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需注重学生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由于中药药剂学涉及学科较多,知识点分散,不易形成整体知识结构,而传统课堂教学未联系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将PBL思维导图法运用到中药药剂学教学中,通过导入中药药剂实践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这种针对培养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教学方式,将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实现中药药剂学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此次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业发展为导向,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采用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内与课外并进:提高学生对课外学习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获取教材外知识的能力。传承与创新贯通:在对中药现代创新性成果的教学中,加强中医药思维的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相通达,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思维的渗透: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本课程通过多元混合式教学改革,使学生的中医药理论传承意识、基础知识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等均得到提高,对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传承与创新能力兼备的中药学人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及组织实施。结果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值得在中药药剂学及相关课程教学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查道成  姚学文  赵霞 《光明中医》2012,27(6):1267-1268
《中药药剂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作者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药药剂学》实践能力为核心,对影响实践教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药药剂学》实践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环节。为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并促进专业教师的持续教学优化,在前期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实践的基础上,教学团队提出基于“三类三维”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涵盖了听课学生、授课教师和督导同行3类评价主体,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修养3个评价维度。通过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药学实验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论,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课程指导中增加行业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职业素养内容,增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自主实验模块,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编写创新性系列实验教材。促使学生在实验课程中体会中药行业对所学知识的规范化要求,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既满足学生毕业后的行业需求,又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药剂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针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特点,结合云南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乐学、善学的重要手段。中药药剂学是四年制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文针对中药药剂学的课程特点,以"滴丸"为具体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抛砖引玉,不断改善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WPBL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LBL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WPBL组采用问题式教学。结果 WPBL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对中药学专业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考核成绩优于LBL组。结论 采用WPBL教学方式的中药药剂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优于传统LBL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以验证 ,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养成独立思考重要途径。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它与临床和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药剂学的实践教学作为整个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该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在进行药剂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从实验教学的内容及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