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与需求情况,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者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5.8%的就诊者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占37.3%,表示一般的占26.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师技术力量薄弱最为突出.结论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大有前景;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养相关人才,推广中医养生保健,促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琪  李其  李瑞锋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112-2116
目的 调查县域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方法 以2017年江西省A、B两县级市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和中医药健康服务支撑产业为研究对象,以A、B两县级市街道为单位,首先按照企业规模、企业类型进行分层,然后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以1∶15的比例抽取两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105家,中医药健康服务支撑产业38家,并对其服务人数、机构面积、收入成本、服务人员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各指标间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 结果 A市和B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状况较好,但A、B两市医疗与非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有差异性,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和中医诊疗设备产业具有较大的合作发展潜力;A、B两市分别有87.2%、92.0%的企业表示人才引进存在困难,主要原因为:A市为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88.24%)、中医类人才总量不足(70.59%)、职位发展空间受限(52.94%);B市为中医类人才总量不足(94.12%)、求职者薪酬期望过高(76.47%)、企业地理位置因素(52.94%)。 结论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优势互补,中医药健康服务支撑产业多元发展,但中医类服务人员增量不足,加快中医类人才培养是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北京社区居民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为社区全面推广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个社区的9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访谈3个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人。结果 57.1%的居民希望通过电视广播获得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高血压病、骨关节退行性病、糖尿病和便秘患者愿意参与或尝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比例分别为51.1%、49.6%、47.0%和44.6%;居民中愿意接受拔罐、针灸、推拿、药膳、膏方的比例分别为34.7%、28.9%、22.5%、21.9%和21.7%。若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不纳入医保,愿意接受服务的居民仅为26.5%。结论居民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有较大需求,特别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男性对拔罐、推拿的接受程度均高于女性,老年人更愿意接受针灸和药膳,居民对膏方、拔罐的接受度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针对不同需求的居民,应采用不同的推广策略和措施,加快中医预防保健在社区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现况,为开展行业准入试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辖区内1212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进行现场走访调查。结果:1212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平均每家营业面积为175.5±274.1平方米,平均从业人员4.7±4.4人。5694名从业人员中,持证上岗者588人,持证上岗率为10.3%。从业人员不低于3人的保健机构共990家,占81.7%。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中共发现存在违规行为单位104家,总体违规率为8.6%。结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有待规范,需要加强行业监管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药法》实施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基本情况。方法:利用2017-201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及2018年5月底《中医药法》调研评估数据,对中医药医疗卫生资源与服务、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2017年末,全国中医类医院、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分别达4566所、0.38人、0.59张;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开办备案制中医诊所2894所;2017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分别达10.2亿人次、0.33亿人次;全国中医类医院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1983万人次;各省均已将中医药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结论:《中医药法》实施后,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显著,但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建议优先补充和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筑牢基层中医服务阵地,强化中医药法配套政策落实监管,建立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状况及中医药卫生资源,确保上海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点的示范作用。方法通过报表收集近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状况及中医药社区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分层配额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对住户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利用889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意向调查数据,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Binary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中医药服务示范点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14.54%,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25.98%;中医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28.11%;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22.73%;中医家庭病床占家床总数的27.14%;院均中医师7.81人;中心城区居民步行15min即可得到中医药服务的占78.70%;100.00%的示范点提供中医药服务;16.47%的社区居民首选中医药治疗,其中>60岁的老年人占75.34%,2周患病率为10.51%,2周就诊率为88.16%,慢性病患病率为32.49%,1年住院率为4.51%;社区医生认为中医医疗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占比例为48.90%,中医预防占24.69%。结论居民得到了许多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自然疗法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但投入是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原因,中医药队伍结构不合理仍然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率低,中医药特色优势未充分发挥,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王高玲  纪娇 《医学与社会》2015,(1):34-36,50
从总体上分析社区中医药服务的现状,认为目前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不高,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其深层次原因是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较弱。基于多层次结构理论对社区中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进行剖析,从中医基本服务能力、中医特色服务能力、和中医创新服务能力3个维度对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进行解析,构建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的路径,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健康服务是一个新的概念,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中医药健康服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药知识、技术、方法和手段,达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包括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等.但中医药健康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政策的不配套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研究平台的建立,不仅必要而且必需,政策研究将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良性有序发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反馈政策的失误和不足,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智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知晓、利用和需求情况,为北京市社区卫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随机抽取1582名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社区卫生提供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情况、选择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情况、对中医药进一步需求情况等。结果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知晓率较高,接受过服务的居民比例较高。目前不能满足居民中医需求的主要是推拿按摩、针灸等。居民认为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主要是扩大站内面积和增加中医大夫。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理解较充分,接受程度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但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知晓、和用和需求情况,为北京市社区卫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随 机抽取1 582名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社区卫生提供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情况、选择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情况、对中医药进一步需求情况等.结果 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知晓率较高,接受过服务的居民比例较高.目前不能满足居民中医需求的主要是推拿按摩、针灸等.居民认为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主要是扩大站内面积和增加中医大夫.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理解较充分,接受程度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但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彭国强  叶定村  练亮宇  李雪  雷卫凤  江远 《吉林医学》2011,32(23):4879-4880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有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提供依据,不断提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药供给与利用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两个社区的社康中心患者共1 500例,采用自拟调查表对前来就诊的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就诊居民信任社康中心的中医服务,不同年龄结构的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的需求有所不同。结论:各社康中心要根据本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符合自己社区居民特色的中医药服务,加大宣传中医药防治疾病优势的力度,积极消除社区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障碍,发挥中医在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让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认知度、签约率、满意度与中医服务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5个社区参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8岁及以上居民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电话调查,调查不同群组对家庭医生居民认知度、签约率、满意度与中医服务需求。结果实际外呼18 558份电话,其中接通-成功访问为4186份,占比22.56%。接受调查患者中77.4%的居民表示知道该区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9.9%的居民表示不知道,2.8%的居民表示记不清。从居民类型来看,计划生育人群、糖尿病人群、脑卒中人群等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较高,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6.0%的居民表示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26.5%的居民表示没有签,7.5%的居民表示记不清。计划生育人群、糖尿病人群、脑卒中人群等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较高,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86.65±15.88)分。从居民类型来看,孕产妇、残疾人、低保等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而脑卒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访居民80.24%表示有中医服务需求,需求内容主要体现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结论被纳入管理的社区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尚可,认知度、签约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中医技术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张俊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2000-2001
目的:对中医"治未病"在华林社区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取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对24家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进行问卷设计,对华林社区卫生机构的社区卫生中医药投入和中医药诊疗人次所占比例,中医药人员的配置情况,中心科室的设置情况,中药饮片、中成药的数量,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教方面的运用情况等中医药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24家社区卫生机构中人次比例大于50%的有6家,中医药投入比例大于30%的有5家;中医药人员的配置情况显示中医药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大部分占60%左右,但中、高级医师、药师较少;只有70.8%的中心达到中药饮片的数量要求,58.3%的中心达到中成药的数量要求;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教方面的运用仍需要改进。结论:调查结果说明社区卫生中心中医药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的门诊人次,中医"治未病"在华林社区的应用效果良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刘钢  赵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18-122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是否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进行比较,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年调查以中医治疗为主和以西医治疗为主的不同类别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与非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有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各种服务都有中医药参与,并且参与程度明显较西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例如: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内容多,西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开展草药和中药雾化吸入项目。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和免疫接种预防服务内容,都有中医药参与,西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免疫接种,都没有开展中医药参与。结论继续加强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通过医生的自我评价调查其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广州市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所选机构中随机选取550名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90.9%,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下称“基层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医药专业为主的基层医生占比仅有19.4%,且超过64.4%的基层医生缺乏二甲、三甲医院的工作经历。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8%基层医认为对中医药相关知识及服务能力掌握较好,约有56.3%基层医生认为掌握一般,17.9%基层医生认为掌握较差。掌握程度较高的能力分别为刮痧类技术、拔罐类技术及中医药健康教育能力,而针刺类技术、骨伤类技术、中医微创类技术等需要较高技巧和临床经验的技术则掌握程度较差。结论 在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较好掌握中医药各种技术的医生数量偏少,基层医生在上级医院工作的临床经验缺乏,内部培养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生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整体掌握不足,尤其是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的推广对社区老年性高血压病干预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荔湾区逢源社区300名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并采取分层抽样,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0例,在常规西药降压治疗、常规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及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在社区推广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健康自我管理,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西药降压药治疗,常规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及常规健康教育。两纽均3个月为1疗程,连续随访4个疗程。观察对比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率和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率和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应用对于社区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提高其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率和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给予了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高度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推广和普及。在提升公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乡地区差异导致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差距较大、文化程度与职业影响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不同年龄段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能力存在差异和健康状况导致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度不同等。因此建议规范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和传播、不同地区个性化的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文化知识的宣教和科普工作,这对于我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宣传和教育,提升我国公民的中医养生素养不仅有着理论意义,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公众对中医养生知识智能问答APP的需求,详细阐述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养生知识智能问答APP设计方案和具体功能实现,指出其有助于为公众提供权威、可靠、便捷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服务,提升公众养生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老年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缩减老年人寿命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对该病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此类疾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该类疾病治疗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的优势,体现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巨大作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承办的201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痴呆暨保健养生论坛交流会拟于2014年11月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