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群体性健康管理的实施模式。方法:以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并将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只参加"中医四季养生计划",研究组另加"中医辨体调养和传统养生技术干预计划",监测其变化,评介其效果。结果:通过1 a时间干预后,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危害知晓率,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高脂血症人群对自身血脂水平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两组居民体质疗效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居民生命质量sF-36评分对比,干预后研究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对社区群体进行健康管理,这种模式中医特色明显,可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健康管理的指导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20例与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分发健康宣传资料普及健康知识,观察组通过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措施给予居民健康干预和管理,并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居民的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干预措施融入到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证保健对社区更年期综合征男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322名40~70岁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更年期保健知识,干预组给予相应的中医体质辨识保健方案,观察6个月,对两组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组内前后对照以及组间对照。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中医体质评分未见明显变化,而干预组患者的中医体质评分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中医体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男性更年期自我评定表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证保健在社区更年期综合征男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在居民健康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选取200例某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2019年1月100例居民未实施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干预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19年12月100例实施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干预为研究组,对比干预前后居民中医体质评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生存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居民平和质评分高于对照组,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研究组居民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居民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慢性疾病防治知识、药物使用规范、家庭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居民健康管理中应用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提高居民健康管理理念,提高居民健康意识,降低居民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7月在医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运动和饮食治疗的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给予中医体质调理方案,经过三个月的干预管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与患者满意率。结果:经过三个月的干预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在社区居民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3 3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知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3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06%。37.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1.3%(68/461)听说过并很熟悉,61.5%没听说过。68.4%社区居民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意义,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医保种类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识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6%,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种类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主要是养生保健(54.3%)、愈后保养(45.9%)、危险因素干预(48.6%)、健康评估(16.7%)、调畅情志(21.8%)。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治未病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思想的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创新"治未病"社区服务模式,开展人民满意的"治未病"服务;加大对治未病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社区居民需求度高的未病服务项目,从而使"治未病"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应用效果,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中医体质辨识认知程度和血压控制率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率。方法:选取南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健康档案所管理的高血压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前后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对象对于中医体质辨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干预前对于血压控制的满意率仅为11%,干预后为69.3%,(P0.05)。结论: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患者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认可性,大大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实行中西医结合管理高血压,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服务,促进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显著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质量及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上海市某小区常住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生命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及相关措施给予居民健康干预和管理,并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害知晓率、糖尿病危害知晓率、体重知晓率、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以及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行为等知识知晓率均比干预后有明显改善(P0.05);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以及情绪角色功能、精神健康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而躯体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和质体质人数明显增加,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以及相关干预措施融入到群体性健康管理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对提高居民生命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沙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干预体质偏颇人群工作经验积累,探讨中医四诊、体质辨识、经络评测、治未病干预、回访等于一体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健康管理的紧密结合起来,用中医治未病方法管理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使其不生病、晚生病、少复发;发展与完善该模式,是突出中医医院优势特色,解决目前医疗问题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工作的基础。但由于地域、生活条件和习惯等区别,各区域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在东阳市中医院所管辖的社区中随机抽取150名老年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调查,以了解该区域老年人体质特点,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东阳市中医院所管辖的社区且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病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价。方法:300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一般干预措施加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干预措施,观察1年。结果:经过1年的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组平和质1人增加到n人,比例从0.67%变为7.33%(P〈O.05)。阳虚体质、阴虚体质体质比率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明显(P〈0.05),但是体重指数和腰围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改善体质和控制血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符合亚健康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未病等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后进行生命质量量化评分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前后亚健康状况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健康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中医治未病能有效干预亚健康,改善个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角度为老年疾病患者制定体质调节与疾病管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在医院老年科就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的实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医学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管理。首先,从中医学视角为患者进行体质分析,通过为患者划分不同的体质类型,把握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也进一步探索每位患者体质存在的形态结构、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及生存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其次,从中医治未病角度为患者制定体质调节与疾病管理方法,通过精神调摄、运动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护、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疾病管理。最后,从中医治未病视角开展生活起居方面的健康教育。待两组管理方案执行3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评价两组专科管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结果:观察组在体质调理、情志管理、营养干预、不良反应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自我调节、躯体功能恢复、睡眠质量、病理学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中医治未病角度为老年疾病患者制定体质调节与疾病管理的方法,有助于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1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认知,包括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2个方面;3社区居民对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态度。结果发放问卷36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88.8%。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百分比为86.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保险、家庭收入、健康自评和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健康管理、健康自评和家庭收入是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社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首先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走廉价亲民路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体质辨识为基础的辨证施护对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出2016年7月~2018年7月冠心病136例开展调研,按照信封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恢复情况、心功能恢复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生理指标等的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恢复E峰、A峰、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A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5.59%高于对照组73.53%,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体质辨识及治未病思想的辨证施护可有效帮助临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帮助心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常见慢性病中医体质类型的特点,为开展浦东居民中医临床治疗和治未病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本院中医科医生指导社区居民现场填写问卷,经数据整理,双人录入认真核查后,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与处理。结果:平和质168人,占36%,8种偏颇体质301人,占64%,依次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特禀质、湿热质、血瘀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所占比例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次研究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有助于指导社区居民正确养生,同时为开展"中医治未病"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林汉慧  伊丽莎  郑瑶瑶 《新中医》2016,48(8):222-223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结合中医治未病对其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3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其健康状况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结果:社区居民社会及健康因素不同在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选择中医治未病的居民有185例,占总比例92.50%。治未病在关节痛、心脑血管和急性等疾病开展前后并无明显改善(P0.05),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炎、过敏性疾病及失眠等病症,开展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的运用对社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8月23日讯:2017年8月19日,全国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在开幕式上表示,要发挥好中医体质理论在中医治未病、慢病防控以及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原创优势,提高中医治未病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马建中表示,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最具特色的防病治病原则。要坚持把传承创新贯彻始终,立足传承,发挥好中医体质理论在中医治未病、慢病防控以及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原创优势。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杨家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随机抽出1230人作为干预前组。随后,在社区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将“生命在于运动”、“精神调养”、“饮食节制”等理论运用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2012年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再次抽出杨家门社区居民1231人作为干预后组,以B型超声检查脂肪肝的发病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干预前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312人,脂肪肝发病率25.37%;干预后组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113人,脂肪肝发病率9.2%。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社区人群的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老年人健康管理活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有不同慢性病老年人的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1902人,占18%,8种偏颇体质8691人,占82%,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现场调查,分析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特征,提示了老年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有助于为老年人开展"中医治未病",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