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7):19-19,25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心肌酶谱关系。方法研究对象44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修订的标准,患儿住院当天采静脉血,采用肝素钠抗凝,做心肌酶测定,血清心肌酶谱用酶动力监测法,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4例患儿心肌酶均增高,重度HIE血清酶高于中度HIE,中度HIE明显高于轻度HIE(P〈0.01,CK除外),显示心肌酶增高程度与HIE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心肌酶测定有助于HIE病情程度的判断。结论心肌酶活性高低作为评价HIE脑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作为HIE常规生化检查项目,以便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估计HIE预后。 相似文献
2.
报告2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围生期相关因素分析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显缺氧史者212例;宫内缺氧和生后窒息与HIE的程度无差异性(P>0.05);缺氧程度、窒息复苏情况、分娩方式、母妊高征持续时间及患儿来源等与HIE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说明缺氧是HIE的主要原因;提示减少宫内缺氧、及时合理复苏缩短窒息时间可减轻脑损伤,提高产科技术、避免产伤,改善农村围生期保健条件是预防和减轻HIE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神经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远期的神经行为预测。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收集40例HIE新生儿,收集其aEEG情况,并于1岁左右再次随访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共收集40例HIE新生儿,1岁后随访病人共35例,5例未能回院随访及电话随访。HIE的严重程度与aEEG的背景及睡眠周期相关。轻度HIE患儿中连续正常电压比例高,中度HIE中不连续正常电压比例高,重度HIE中爆发抑制及连续低电压比例高,三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13.7498,P<0.001)。轻度HIE患儿中成熟SWC比例高,中度HIE中不成熟SWC比例高,重度HIE中无SWC比例高,三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22.773,P<0.000)。aEEG的背景中,连续正常电压、不连续正常电压及爆发抑制的患儿的Gesell的五个能区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的睡眠周期中,成熟SWC、不成熟SWC及无SWC患儿的Gesell的五个能区的得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在脑功能的监测及远期的神经结局的预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希青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4):85-85,84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血糖变化。为临床判断HIE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36例HIE患儿测定血糖,按HIE程度分别计算平均值并计算病死率。结果:中重度患儿血糖增高。病死率增加。结论:在处理HIE患儿中应严密监测血糖,补液时的酌情减少糖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bpathy,HIE)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本文主要对HIE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述,旨在深入探讨HIE的发病机制,以便对HIE进行有效、及时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BAE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BAE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2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颅CT检查,并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组BAEP异常率77.3%,CT异常率81.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BAEP异常以中枢型为主。结论:BAEP为Hl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云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6,15(5):315-315,3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在新生儿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其脑功能的状态与脑电图(EEG)的表现关系密切,即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现将1997年7月至2003年5月被确诊为HIE的100例住院患儿的EEG结果及部分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HIE患儿进行EEG监测并分析不同时间段检查的EEG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EG总异常率为76%(46/60)。监测时间72h内的总异常率为89%,中-重度异常所占的比例为82%;72h至15d内的总异常率为79%,中-重度异常所占的比例为79%;监测时间15~30d内的总异常率为59%,中-重度异常所占的比例为40%。结论:EEG异常程度不但与HIE临床轻重程度有关,还与监测的时机相关。出生后72h内EEG监测的异常程度高,若动态随访EEG异常程度减轻,预后较好;出生72h后EEG监测的异常程度不高,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旭艳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4,13(4):216-219
目的 :观察脑电图 (EEG)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0例HIE患儿进行EEG监测并评价EEG结果与临床后遗症的关系。结果 :EEG总异常率为 6 2 % (31/ 5 0 ) ,轻、中和重度异常率分别为 2 9%、4 8%和 2 3% ,临床病情轻、中和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 2 6 %、77%和 10 0 %。EEG轻度异常者其临床后遗症发生率为 4 % ,EEG中、重度异常者其发生率则为 38%。结论 :EEG异常率与HIE临床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EEG异常程度越重则临床后遗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电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电图严承姬,徐贞子,朴爱善,薛亚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和生命,是新生儿期伤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其病程不同出现一系列不同临床表现。文献报道认为脑电图能反映HIE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其中痊愈157例,放弃治疗6例,死亡2例.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表现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4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对其进行MRI检查,日龄为1-24天,平均为8.34。另外选取18例无窒息史的正常新生儿做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组有3例患儿在放弃治疗后死亡,28例患儿在MRI首次检查后的14天到1年的时间内进行复查。发现MRI可以显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十二种早期异常征象,根据MRI检测结果将对象分为四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可客观的反应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进行早期的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ET)是目前体内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有资料表明,ET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HIE时,血浆ET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分别测定了55例新生儿HIE血浆ET的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en cephalopathy,H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造成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大量研究证明,大脑缺氧缺血后可激活一系列分子反应,一部分可介导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即刻Apgar评分、经皮血氧饮和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的影响.方法对由我院妇产科转入儿科的HIE患儿进行即刻Apgar评分、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结果即刻Apgar评分与经皮血氧饱和度关系密切.结论经皮血氧饱和度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缺氧程度对监测予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缺氧缺血性脑病与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至今仍是早期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病死率高,存活患儿常遗留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造成终身残废。而新生儿窒息又是导致HIE的主要原因。现将本文收治的31例HIE患儿的有关窒息因素分析如下。资料与分析一般资料31例患儿中男15例、女16例。足月儿25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重>2500g21例,20002500g8例、>4000g2例。轻度窒息11例、重度窒息20例。诊断依据HIE诊断根据1996年10月于杭州修订的“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联合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缺血缺氧性脑病足月患儿和健康足月新生儿各42例,按照是否确诊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脑部MRI动脉自旋标记扫描和振幅整合EEG(aEEG)检查,随访6个月,记录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儿aEEG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儿基底节区和丘脑呈高灌注状态,额叶呈低灌注状态;(3)正常aEEG新生儿中,观察组患儿丘脑核基底节区灌注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aEEG正常和中度异常新生儿中,不良预后患儿丘脑和基底节区灌注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儿。结论:EEG联合头颅MRI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敏感性,对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50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对其进行MR的T1WI、T2WI、DWI及FLAIR序列检查,观察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深部白质、基底节及丘脑、脑室及脑外间隙等部位。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MRI的T1WI及FLAIR序列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P<0.05),DWI序列可早期发现部分病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Apgar评分与MRI脑白质损伤影像分级有一定相关性,但非绝对相关。结论MRI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有高度的敏感性,运用不同的MR序列可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检出率;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须从临床与MR表现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脐动脉血气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机选择有窒息史的新生儿 4 0例为观察组 ,按病情分为轻度脑病组、中重度脑病组 ;正常足月新生儿 38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新生儿均于生后即刻做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CO2 、BE均正常 ,与其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但轻度脑病组与中重度脑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提示脐动脉血气分析虽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儿出生时缺氧的程度 ,但却不能预测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