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朔症状和体征,如不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将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轻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综合征。以往,一旦发现此征象即切开减压,而我们一改常规做法,采用多处留置引流法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病情可进展发生不可逆性的肌肉和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如何早期和准确诊断OCS仍是当前的重大难题,OCS相关的诉讼案件大多数与医源性相关。本文围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及研究进展,在对OCS发展历史、病因、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对于OCS的诊断、监测及处理上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了解更加有效的诊断与监测手段,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早期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结果 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无需外科手术治疗,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48 h后均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可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无需外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肢体创伤后骨筋膜室内高压导致神经肌肉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骨科常见急症。确诊后即刻行彻底切开深筋膜,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很多学者在筋膜内压测量和手术指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内切开刀,即简易深筋膜切开刀。该装置操作容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原因及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9-05我院收治的2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经高渗性脱水,深筋膜切开减压等治疗后,收到较好的效果,2例因肢体坏死与严重感染而截肢.结论:预防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正确掌握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应用范围,加强病情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骨筋膜室综合征( OCS)是创伤外科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我科2008年12月上治1例胸主动脉破裂合并左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高压氧早期介入与内外科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军事训练后的疲劳是正常现象,但训练疲劳的积累会导致过劳损伤。由于过劳损伤导致的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症状往往不典型,加之基层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更易被忽视。因此,对过劳损伤所致的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引起足够重视。1过劳损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过劳损伤是指从事某一项运动或训练项目而发生的积累性损伤,常见的有应力骨折、跖筋膜炎、骨关节炎及一些部位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等[1]。而过劳损伤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与肌肉肌腱单位的损伤有关。肌肉肌腱单位的损伤主要表现:(1)肌肉筋膜炎与肌肉劳损。可出现骨骼肌变性、再生及代谢…  相似文献   

9.
罗志勇  殷铭东  袁艺  王新 《武警医学》2012,23(7):616-618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指由任何原因造成的肢体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因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早期急性OCS在创伤骨科中属于急症,较为常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深筋膜切开减压是避免肢体残疾的关键。本研究小组设计研发的微创筋膜切开刀[1],获得国家专利[2]。采用微创筋膜切开刀在早期OCS患者中应用,并与传统大切口减压方法比较,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的骨筋膜室中组织压力突然升高而引起的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常见的病因有骨折、肢体受挤压、肢体血管损伤、骨折后固定不当等~([2]),按照病因的作用特点分为两种类型:(1)血管型,如血管阻塞、骨折引起的血管反射性痉挛;(2)非血管型,如骨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出血或渗液增多)和筋膜室容积减小(包扎或固定不当、严重受压)~([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