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回顾本院2008年收治的221例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过程及注意事项。发现小儿肺炎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因此,对肺炎患儿一定要细心护理,密切观察,同时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才能降低小儿肺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50例小儿肺炎进行专科护理,加强临床观察和人性化服务。结果 50例肺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本组患儿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患儿一般病情较重,随时可有重危甚至死亡发生。护理上要加强患儿的临床观察和细心护理,随时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重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用优质地护理服务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对174例小儿肺炎随机进行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每组87例,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评分变化。结果心理护理组患儿住院时间缩短,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小儿肺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31-134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家长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家长在焦虑、疾病不确定感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缓解,还可减轻患者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杨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42-343
目的总结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方法治疗小儿肺炎中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期间接受中频脉冲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28例,分析28例小儿肺炎患者在治疗前护理、治疗中护理和治疗后护理内容,并详细介绍各阶段护理经验。结果治疗前护理包括护理评估和建立与患儿家长的良好关系,治疗中护理包括治疗姿势、适时调节脉冲强度和观察病情,治疗后护理包括康复护理和宣讲教育。结论中频脉冲药物导入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肺炎护理要做到以人为本,保持与家属良好的关系,将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6.
李玉兰 《北方药学》2014,(1):190-19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2例肺炎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全部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住院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治愈率、家长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在疗效、住院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治愈率及家长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小儿肺炎疗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儿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较优,同时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两组间各项对比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感染致高热患儿接受物理降温护理来降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集94例小儿肺炎感染致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物理降温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接受干预后1 h、6 h、12 h的体温变化,评价患儿家长对相应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干预后1 h、6 h、12 h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感染致高热接受物理降温护理可有效降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时易合并心力衰竭,如治疗护理不当常危及患儿的生命,本院儿科近几年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及探讨细致化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家长,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支气管肺炎护理,观察组的患儿则接受细致化护理,然后将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和护理后3、7 d时的疾病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度比较,P>0.05,而护理后3 d及7 d时观察组的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均<0.05,护理后患儿家长的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细致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儿以更好的状态配合治疗护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例高热惊厥的小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并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细心护理和有针对性地健康宣传教育。结果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家庭护理及预后等相关知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小儿高热惊厥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车静 《首都医药》2013,(24):23-25
目的综述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的新进展,以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小儿肺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及预防与护理措施,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多在冬春季节,严重威胁小儿的身心健康,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儿科患病首位,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各器官均可爱累等特点。小儿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主要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哆音为共同临床表现。在临床治疗上除施以各种对症治疗外,护士还应加强对肺炎患儿的观察,并实施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小儿肺炎的护理工作对疾病的痊愈也十分重要,辅以完善的护理,可以防止重症肺炎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促进患儿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翠莹  朱菲 《贵州医药》2024,(1):167-168
目的 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发热患儿家长疾病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发热患儿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基于症状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各53例,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依从性及护理前后家长疾病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组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各项知识的知晓率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外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症状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发热患儿家长的疾病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儿肺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8例小人肺炎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病症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的RR、HR和治疗后的效果,并统计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和心力衰竭纠正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经过治疗后48 h的观察,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以及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相比,研究组的痊愈率为82.5%,对照组的痊愈率为57.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通过临床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使患儿的疾病得到治愈,还能够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 122例肺炎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小儿肺炎给予常规疾病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给予目标性心理护理。结果①观察组发热、肺部湿啰音和咳嗽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4,5.06,5.97;P<0.01)。②1周后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43,4.32;P<0.05)。结论目标性心理护理较好地发挥了护士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通过把握小儿心理特点,发动家长参与,创建温情氛围,使患儿配合治疗,缩短了疗程,加快了肺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儿家长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适宜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0名家长进行随机访问。结果:总结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怀疑、得到优先照顾、获取患儿疾病信息、早日出院。结论: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问题的分析,便于有预见性地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利用家长与患儿亲密关系与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肺炎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体温、血常规及双肺呼吸音恢复时间均快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6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81例以及对照组81例患儿的分组依据为肺炎护理方法的不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照组:传统护理;通过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等,以突出对小儿肺炎疾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方面,两组肺炎患儿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肺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肺炎患儿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展开优质护理,对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肺炎患儿的预后情况明显改善,显著提高肺炎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