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化分级管理在肿瘤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8年4月~2019年4月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细化分级管理。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情况和科室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的自我效能各项目评分及总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质量评分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细化分级管理有助于提高肿瘤内科的管理质量和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在科室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医院从2019年1月开始将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用于医院综合内科管理,将2019年1月之前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1月之后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有助于提升临床科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在医院科室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评分、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满意度、医患关系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对各项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医患关系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可有效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优化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构建多维度医院科室管理质量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选取2018~2019年医院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医院科室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对管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医院科室管理能有效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2月至今,将FMEA模式纳入血液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9年2~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血液科管理失效模式主要包括输血管理、安全用药、人文关怀三个方面,优先风险系数位于前五位的潜在失效模式分别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够、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输血病例不规范、血液应用不规范、用药品类繁多。采用FMEA模式的观察组在规范用血、合理用药、安全管理、人文关怀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FMEA模式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3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4~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SWOT分析法纳入泌尿外科的管理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区管理、沟通能力、自我认同、技能考核、院感控制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对业务水平方面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泌尿外科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科室管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泌尿外科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C随访管理在眼科中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近视患者纳入研究。将2018年2~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前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4C随访管理。比较两组受随访管理期间的科室管理质量。在随访结束时,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专科技能、沟通能力、文案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学习自理、独立性、情绪控制、坚持性、自制力、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C随访管理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以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方法:将2019年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接受超声检查的200例患者和在此期间就职的超声科医务人员12名纳入本次研究。将2019年1~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12名超声科医务人员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科室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比较两组人员素质、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工作流程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人员素质、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工作流程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的制定有助于提高科室的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方法:医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的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纳入科室的常规管理流程中。将2018年1~9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安全管理的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行泌尿外科分级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科室的管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提高科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五常法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分析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7年80例在内镜中心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6月的4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的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五常法管理,分析五常法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物品准备、环境管理、仪器管理、物品准备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常法用于消化内镜中心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警管理在妇产科安全管理质量提升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20例患者根据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警管理。比较两组科室安全管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疗设备仪器、药品安全、专业能力、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意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相关缺陷事件发生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管理在妇产科安全管理质量提升中具有明确的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内科就诊并接受药学管理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进行分组。100例采用常规药学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强化的中西医药事监管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方法评分、药学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患者用药教育、血药浓度监测、联合用药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及时性、药学服务的迅速性、满足患者需求、管理流程合理性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有助于提升药学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管理理念在神经外科管理中的实践方法和价值。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2019年1~6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设为样本总体,随机抽取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30例患者,实施常规科室疾病管理流程,为实施前;将2019年7~12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设为样本总体,随机抽取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30例患者,将动态管理理念纳入科室的管理中,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神经外科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各项目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危急值管理流程、用药安全管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管理、风险管理预案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专科管理、药学服务、人文关怀、心理干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动态管理理念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镜中心护理管理中的集约化管理方案,分析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在医院内镜中心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6月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12月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集约化管理,分析集约化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环境管理、工作效率、护理态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约化管理方案用于内镜中心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名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期间设为对照组,行ICU常规临床管理。将2017年1~6月期间设为观察组,成立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出任组长,由两名高年资护士出任副组长,由科室内护士担任组员。统计两组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护理人员工作积极度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基础护理、特殊护理、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作用显著,改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在专科医疗服务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入院评估管理、康复管理、营养风险筛查管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管理等进行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对医院的感知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评估管理、康复管理、营养风险筛查管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知的相关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管理能明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在整形美容外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2018年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设计科室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对设备仪器管理、麻醉管理、环境管理、患者舒适度管理方面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患关系、患者不良心态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设备仪器管理评分、麻醉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患者舒适度管理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患关系、患者不良心态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五级控制体系较常规管理方法具有明显的管理优势,能够明显提升科室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管理对精神科安全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管理。评价两组管理质量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入院即刻)和管理后(接受相关管理2个月后)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科室安全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管理前及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个性化管理有利于精神科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同质化管理在三级医院康复科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18年1~6月实施同质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医院康复科应用同质化管理,能明显提高康复科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科学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工具在神经内科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内科于2019年3月期,尝试将根因分析法纳入神经内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选在此之前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之后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根因分析法为依据的管理方法的优化纳入观察组患者的管理中,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优化后的各管理项目专家评分均≥85分;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管理环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可明显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