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杭州市大江东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科室管理方法,实施后采用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及医患关系评分。结果:实施后医疗质量管理、医疗缺陷管理、医技管理、护理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医患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科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瞻性管理方法在医院科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7~2018年医院内分泌呼吸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导致管理质量风险发生因素设为自变量,将发生的风险事件设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筛选出影响科室管理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随机抽取2018年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后各100例。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实施后采用前瞻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医务人员素质、医务人员专科技能、运营管理、专科管理、绩效管理、专科考核、继续教育、药物合理应用、治疗效果评价、管理质量评价情况等均是影响科室管理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实施后患者的专科管理、运营管理、药物合理应用、治疗效果评价、管理质量评价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前瞻性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科室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科室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医院将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神经外科的持续质量改进,以2018~2019年的3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设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的综合管理质量评分和医务人员考核评分。结果:实施后的综合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医务人员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交换平台的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价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麻醉科因手术进行麻醉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9月收治的55例设为实施前,将2016年10月~2017年3月的55例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给予一般麻醉管理,实施后给予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两组的麻醉准备时间和麻醉恢复室感染情况,问卷调查实施前后工作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麻醉的准备时间明显缩短,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提高,麻醉恢复室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能协助麻醉科医务人员更快捷和准确地记录麻醉过程,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是理想的工作流程信息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在科室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医院从2019年1月开始将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用于医院综合内科管理,将2019年1月之前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1月之后的4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有助于提升临床科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医院ICU收治的325例危重急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始实施优化管理,将2016年的165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7年的1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给予基础护理,实施后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优化流程管理,比较实施前后ICU病房护理质量评分、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感染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ICU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ICU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优化基础护理,对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改进和延伸,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ICU患者疾病的恢复和护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目的:医院信息系统对心电图室的管理内容进行优化后,评价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起对心电图室的管理内容进行优化,包括提高医务人员责任认知、强化硬件可靠性、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做好网络维护工作、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将2017年设为实施前,2018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心电图室的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心电图室的服务质量、响应速度、科室间沟通、问题反馈和处理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能够优化心电图室的工作内容,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病案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0月医院档案库收录600份肿瘤患者病案记录,统计病案记录和管理缺陷问题发生次数,设为实施前,分析问题原因,并于2018年12月~2019年8月制定实施针对性管理对策,设为实施后,实施后抽取医院收录600份肿瘤患者病案管理记录,比较针对性管理对策实施前后医院病案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前的600份病案管理记录,发现共有73例管理问题,其中以入院记录缺陷、病程记录缺陷、手术记录缺陷和出院记录缺陷占比较高。针对性管理对策实施后,医院病案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影响肿瘤医院病案管理质量的问题多且复杂,医院质控人员积极探讨,制定实施相应整改措施,对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临床危重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6月收治的68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8年7~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实施后采用FOCUS-PDCA方法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管理质量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的管理质量各项目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OCUS-PDCA程序有助于提高危重症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在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开展环节管理前的2016年7月~2017年7月设为实施前,将开展环节管理后的2017年9月~2018年9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的细菌监测结果、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感染控制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空气监测、医用设备监测、牙科器械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3.33%、82.61%、88.89%和88.57%,均高于实施前的80.00%、60.86%、72.22%和71.43%(P0.05);实施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6.67%,低于实施前15.00%;实施后感染控制满意度为91.67%,高于实施前的80.83%(P0.05)。结论:环节管理能够改善口腔科的环境指标,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究激励机制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内分泌科于2017年7~12月开始在科室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实施激励机制,设为实施后,并将2017年1~6月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工作,设为实施前。结束后对科室5个护理指标(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职业素质、科研教学、科室管理)进行检查评分,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患者、护士和医生的角度进行满意度调查评分,对激励机制实施前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实施后的激励机制,使得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职业素质、科研教学、科室管理5个护理指标均高于实施前(P0.05),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激励机制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化内镜室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为界,2017年2~7月在消化内镜室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消化内镜室实施规范化流程管理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随机选择450镜次进行研究,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镜室卫生合格率、内镜清洁消毒质量及患者感染率。结果:实施规范化流程管理后,消化内镜室内镜水槽、消毒液、医务人员双手卫生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化内镜室内镜清洁质量达标件数、消毒质量达标件数、生物学检测达标件数,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化内镜室内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可显著提高科室内镜清洁消毒质量,有效防范患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检验科医疗废物管理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6月~2019年1月对检验科60名医务人员加强培训管理,提升检验科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能力,对医疗废物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设为实施后,2017年10月~2018年5月为实施前,观察全程质量控制实施前后医疗废物管理效果。结果:经全程质量控制后,检验科医务人员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医疗废物容器选择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废物转运流程等规范性得到明显提升,且医疗废物转运及时性明显提高,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加强检验科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能力培训,优化医疗废物管理流程,加强检验科医疗废物全程质量控制,可有效提升医疗废物分类、呈装正确性,临时储存、移交流程规范性及运送及时性,提升了医疗废物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对科室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19年2月起,将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纳入科室处方的常规管理流程中。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24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选取2019年2~7月期间收治的24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进行处方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处方管理质量的方法和药学干预方法。对实施后的管理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比较管理前后科室处方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的管理方法在药物剂型、给药方式、专用处方、处方记录等方面经专家团队评价,可行性评分、满意度评分、经济性评分均高于9分。实施后科室处方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提高科室处方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精神科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管理对策。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2018年2月起对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对策管理,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实施前,2018年2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病案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病案管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案资料终末评价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精神科病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管理对策干预,可有效降低病案资料缺陷率,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由护理组长进行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监管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实施由护理组长进行电子护理病历的质量监控及管理办法,将2017年设为实施后,2016年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医师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由护理组长进行电子护理病历的质量监控及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病历书写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显著提升医师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质控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7年5月起将危重症护理管理质控模式纳入危重症患者管理,将2016年11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及在此期间就职的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5~11月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及在此期间就职的医务人员设为观察组。通过专家函询法制定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并纳入观察组的管理中。统计并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体系架构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观察组的专科处置、专业形象、服务质量、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法律素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质控管理纳入危重症的实时管理,有助于提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2018年医院急诊收治的240例急危重症患者及在此期间任职的4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对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治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8年对患者实施时间目标管理,为实施后。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急救物品安全达标率、就地抢救率、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满意率、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医务人员管理前、后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救治期间,急救物品安全达标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就地抢救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转运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P0.05)。管理后医务人员对急救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急救管理操作的熟练程度、管理与监护患者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优化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管理流程,增强了医务人员的管理综合能力,是一种科学性高、可行性高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管理理念在神经外科管理中的实践方法和价值。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2019年1~6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设为样本总体,随机抽取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30例患者,实施常规科室疾病管理流程,为实施前;将2019年7~12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设为样本总体,随机抽取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30例患者,将动态管理理念纳入科室的管理中,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神经外科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各项目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危急值管理流程、用药安全管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管理、风险管理预案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专科管理、药学服务、人文关怀、心理干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动态管理理念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方案改进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科室内开展急诊分诊方案改进,设为实施后,2015年10月~2017年1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效果。结果:实施分诊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方案改进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条理清晰并且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改进管理模式易被住院患者广泛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