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励机制与科室文化建设在血液内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2月起在血液科实施激励机制与科室文化建设管理,2018年6~11月为实施前,2018年12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管理方法可行性及科室文化建设评分。结果:实施后的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心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管理方法可行性评分、科室文化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激励机制与科室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的医院科室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骨科亚专科组管理模式提高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及骨科手术配合程度。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治疗的162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10月起在科室质量管理中实施骨科亚专科组管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为实施后,2017年9月~2018年9月为实施前,实施前有患者82例,实施后有患者80例,比较实施前后科室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理论考核等评分,统计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率、投诉情况。结果:实施后的专业能力评分、实践能力评分、理论考核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骨科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的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应用亚专科组管理模式后,不仅能提高科室质量管理中的专业能力及理论实践能力,可以改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行医院评审标准引导下的重点科室建设,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以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心内科为试点科室,开展医院评审标准引导下的重点科室建设活动,活动目标为确保试点科室护理安全制度落实,提升试点科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具体措施为成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完善试点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与制度,运用管理工具进行持续改进,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试点科室的护理安全制度评分与护理安全质量审查评分。结果:实施后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的护理安全制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的护理安全质量审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医院评审标准为基础构建重点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推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全程控制的科室质量改进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8月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综合内科建立多学科协作、全程控制的质量改进路径,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病情评估、专科管理、专科护理、营养管理、药学服务、心理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诊疗管理、风险管理、药学管理、人文关怀的满意度、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全程控制的科室质量改进路径有助于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3月起将基于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纳入消化内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2019年3~4月为实施后,2019年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质量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感知、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科室综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干部科病房患者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5月起对老年干部科病房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2018年12月~2019年4月为实施前,2019年5~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33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实施后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老年干部科病房中施行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多维理念与循证安全管理学的疾病管理方法与意义。方法:医院呼吸科自2019年1月起实施基于多维理念与循证安全管理学的管理方法,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满意度、经济性、效益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专科管理、风险管理、药学服务、个性化管理、风险筛查、健康教育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接受治疗和管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管理缺陷事故发生率、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多维理念与循证安全管理学的疾病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科室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实施FMEA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呼吸内科实施FMEA管理模式前后收治的108例患者,比较和分析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科室管理质量及RPN值的变化。结果:实施FMEA管理模式后,呼吸内科患者满意度和科室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流程总RPN值显著降低,且与实施前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FMEA模式可以优化手术审批流程,防控不规范环节,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仿生管理理论在呼吸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1~6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100例患者设为管理前,选择2018年7~12月采用仿生管理理论进行管理的100例患者为管理后。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科室管理质量水平的相关变量。以此为依据制定呼吸内科管理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管理前后管理质量评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学服务、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为影响科室管理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管理后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学服务、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仿生管理理论与科室常规管理方法相结合,更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管理理念在神经外科管理中的实践方法和价值。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2019年1~6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设为样本总体,随机抽取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30例患者,实施常规科室疾病管理流程,为实施前;将2019年7~12月期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设为样本总体,随机抽取在此期间入院治疗的30例患者,将动态管理理念纳入科室的管理中,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神经外科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各项目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危急值管理流程、用药安全管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管理、风险管理预案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专科管理、药学服务、人文关怀、心理干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动态管理理念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放射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9年9月起在常规放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临床放射技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方法的优化,2019年2~8月为实施前,2019年9月~2020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放射设施管理质量评分、放射科综合管理评分。结果:实施后在工作流程、警示标识、安全管理、剂量监测、影像监控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在防护管理、应急预案、档案管理、防护用品配置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放射科管理过程中,采用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科室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放射防护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住院患者对入院宣教知晓率的管理方法。方法:将2019年期间医院骨科收治的300例患者及在此期间就职的医务人员纳入研究。2019年1月~2019年6月采用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9年7月~2019年12月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管理,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150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入院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科室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对疾病原因掌握、疾病危险因素认知、自我管理方法掌握、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管理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知晓情况、岗位职责知晓情况、风险事件处理流程知晓情况、医院感染防治流程知晓情况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对入院宣教知晓率和科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在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2018年6~12月期间将医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2019年1~6月期间将医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实施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对科室综合管理质量评分(观察项目包括:病情诊断、心理维护、自我减压、正性态度、团队协作、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比较两组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病情诊断、心理维护、自我减压、正性态度、团队协作、职业素养、人文关怀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在临床外科的管理中能够明显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对老年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自2018年11月起对老年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全责康复管理模式,2018年5~10月为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专科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科的患者监护、护理记录书写、考核评价、风险防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科病房管理工作中,能够切实有效提高老年科专科管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专业化CM管理模式在临床医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3~9月期间在医院接受麻醉管理的46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9年10月~2020年3月期间在医院接受麻醉管理的46例患者实施全程专业化CM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操作能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风险管理、团队协作、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术后随访、恢复期管理、设备及信息管理阶段的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的医务人员操作能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风险管理、团队协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不良反应管理、并发症管理、随访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抗感染管理、设备故障处理、设备维护与维修、药物合理使用、患者心理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程专业化CM管理模式有助于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临床医疗管理各个阶段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康复治疗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医院老年康复科于2018年6月起,建设康复治疗团队并开展持续质量改进,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老年康复科收治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科室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老年康复科建设康复治疗团队和开展持续质量改进,能显著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规范工作秩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胰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19年1月起采用分级护理管理,将2018年7~12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1~6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生活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肝胆外科护理中应用分级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组分层级管理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在2016年8月开始就将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到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以2015年7月~2016年7月为实施前,2016年8月~2017年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选择60例患者及2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后医院护士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重症医学科中,采取分组分层级的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科室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方案改进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科室内开展急诊分诊方案改进,设为实施后,2015年10月~2017年1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效果。结果:实施分诊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方案改进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条理清晰并且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改进管理模式易被住院患者广泛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强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在提高医院免疫检验准确性中的价值。方法:为提升医院免疫检验管理工作质量,医院输血科从2019年2月开始实施加强免疫检验质量管理,2019年2~10月为实施后,2018年5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0份免疫指标检验报告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免疫指标检验报告符合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科室免疫检验管理工作质量评分与技术人员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免疫检验质量管理,能显著提升临床免疫检验工作质量,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医患双方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