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ISBAR沟通模式管理在普外科术后交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于术后实施常规交接模式,观察组则采用ISBAR沟通模式管理进行交接,比较两组患者的交接时间、交接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交接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交接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术后交接中采用ISBAR沟通模式管理,可以极大的缩短交接时间,提高交接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管道护理质量考评表》应用于普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医院普外科的23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6月医院普外科的24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道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加入《管道护理质量考评表》来管理管道安全。统计两组患者的管道固定合格率、管道通畅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道固定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道通畅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道护理质量考评表》加入到护理管理中,提高了管道固定合格率、管道通畅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薄弱环节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浙江省宁海县普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评分和投诉率。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绩效考核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普外科2018年1~6月实施绩效考核前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2018年8月~2019年1月实施绩效考核后的101例患者进行比较,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中的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及危重患者护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护理在老年患者普外科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入住本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4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四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6.0%,观察组住院时间(10.2±6.5)天和并发症3.5%(2/57)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18.4±8.7)天、12.3%(7/57),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患者普外科术后应用中医四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患者术后接受管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泌尿外科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针对性的管道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比例、护理满意度、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泌尿外科患者针对性的管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情况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项目管理引入到骨科术后常见管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组建管道项目管理团队,指定项目管理者,由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并与实施项目管理前的术后常见管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项目管理后,术后常见管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较前减低,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术后常见管道项目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普外科患者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度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为提高普外科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从本院普外科患者中选择110例研究,先入院的55例应用常规护理展开护理工作,为参照组,后入院的55例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开展护理工作,为实验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护理质量两项指标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病人的术后分级护理中,手术风险评分的使用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间手术病人43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比组。其中实验组220例,对比组210例。实验组运用手术风险评分对病人进行术后护理分级,并根据分级的结果进行护理工作。对比组则按照医师下达的护理级别进行护理工作。术后一周,实验组和对比组分别对手术病人进行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并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平均得分为95.78,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6.55。对比组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平均得分为92.63,服务满意度为93.12(P〈0.05)。对比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比组。结论:手术风险评分在普外科病人术后分级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薄弱环节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普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7月,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薄弱环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薄弱环节管理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中医院普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医院普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59例。实施前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和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中医院普外科病区管理中,能显著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投诉和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水平和风险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现代人群不规律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加剧,胃癌患者的人数呈急剧增长。目前,胃癌的临床治疗普遍采用手术疗法,虽然手术疗法较药物疗法具有更彻底的特点,但术后均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管道,进一步增加了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和术后继发感染的风险,故对胃癌患者术后的管道留置情况进行风险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且对规范胃管护理流程和降低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探究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护理中失效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选取18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92例观察组和92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管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失效分析的方法于此基础上给予失效管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非计划拔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护理中采用失效分析的办法较之传统管道护理更能有效避免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增强了治疗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S管理法在普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普外科病区自2019年3月起在实行7S管理,根据7S管理法思路逐项调整护理管理制度,对病区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梳理护理流程,全面提升普外科护士的专业素养,重视病区风险防控,强调医疗资源节约,比较实行前后6个月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普外科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安全、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由90%提高到98.5%(P0.05)。结论:将7S管理法用于普外科的护理管理,能够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普外科病人大多数为手术病人,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里,心理压力大,大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等,对手术及术后恢复不利.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人性化护理的发展进程,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注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避免护理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样选取2013年1~12月入住急诊科且带有管道的患者24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对管道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知晓率、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以上4个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的满意度增幅最大,由干预前的75%增至91.7%,其次为管道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知晓率;非计划拔管率和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管道护理质量,还体现了专业护士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