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岛市大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急性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青岛市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PM_(2.5)、SO_2、NO_2)浓度短期升高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住院的影响。结果在控制同期气象因素后,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增加,该影响均表现为当日效应,住院当日OR值达到最高,分别为1.011(95%CI:1.010~1.012)和1.010(95%CI:1.009~1.012);大气S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增加,该影响均表现为当日效应,住院当日OR值分别为1.095(95%CI:1.089~1.100)和1.102(95%CI:1.096~1.109);大气N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血管疾病住院增加,该影响表现为当日效应,OR值为1.060(95%CI:1.056~1.064),滞后3 d(lag3)的脑血管疾病住院的OR值最高,为1.064(95%CI:1.060~1.068)。在多污染物模型中,PM_(2.5)、SO_2及N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O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OR值高于单污染物模型。在性别和年龄的分层分析中,PM_(2.5)和SO_2浓度增加对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SO_2浓度增加对65岁以下人群心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较高,NO_2对脑血管疾病住院的影响表现为65岁及以上人群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青岛市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有短期影响,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人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与支气管哮喘日入院的影响。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2014年大气颗粒物对患者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并分析滞后效应及累计效应。结果在控制温度、相对湿度的影响后,PM_(2.5)、PM_(2.5-10)与COPD急性发作及哮喘患者日入院人数之间均存在正向关联。大气颗粒物浓度对滞后2 d的COPD急性发作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最大,PM_(2.5)及PM_(2.5-10)每升高10μg/m~3,其每日入院人数分别增加0.9%(95%CI:0.3%~1.5%)、0.5%(95%CI:0.1%~0.9%);累积2d后影响最大,相对危险度变化不明显。PM_(2.5)的浓度对哮喘当天入院人数有影响,PM_(2.5)每升高10μg/m3,入院人数增加0.58%(95%CI:0.02%~1.16%);PM_(2.5-10)在滞后1 d时影响最大,其浓度每升高10μg/m~3,入院风险增大0.62%(95%CI:0.01%~1.23%);PM_(2.5)及PM_(2.5-10)对哮喘日入院人数的影响在累积1 d时最大,PM_(2.5)及PM_(2.5-10)每升高10μg/m~3,其每日入院风险分别增大0.8%(95%CI:0.2%~1.5%)和0.6%(95%CI:0.1%~1.2%)。在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后,PM_(2.5)及PM_(2.5-10)对两种疾病的日入院人数均仍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上升可促进COPD的急性发作和哮喘入院人数的增加,并有一定的滞后作用,且滞后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对心腩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无滞后单向同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值)最大,在控制所选PM10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影响的情况下,PM10浓度每提高10μg/m3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冠心病急诊(ICD-10:120-125)、心律失常急诊(ICD-10:147-149)、心衰急诊(ICD-10:150)和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160-169)的OR值分别为1.006(95%CI:1.003~1.008)、1.003(95%CI:0.996~1.010)、1.005(95%CI:0.997~1.013)、1.019(95%CI:1.005~1.033)、1.003(95%CI:0.998~1.007),其中PM10与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PM10污染物浓度升高可导致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SO_2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6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向回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值)最大,在控制所选SO_2污染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影响的情况下,无滞后SO_2污染与心脑血管疾病总急诊、冠心病急诊、心律失常急诊的OR值最大,浓度每升高10μg/m~3,OR值分别为1.026(95%CI:1.019~1.033)、1.037(95%CI:1.020~1.055)、1.017(95%CI: 0.996~1.038),其中SO_2污染与心脑血管疾病总急诊、冠心病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后两天SO_2污染浓度与心衰急诊的OR值最大,浓度每升高10μg/m~3,OR值为1.078(95%CI:1.042~1.114),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后三天SO_2污染浓度与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最大,浓度每升高10μg/m~3,OR值为1.016(95%CI:1.003~1.029),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区域内大气SO_2污染物浓度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总急诊、冠心病急诊、心衰急诊、脑血管疾病急诊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逐日大气污染物资料、气象资料以及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资料,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大气颗粒物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每日就诊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整了气象因素、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假日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后,大气PM_(10)浓度每上升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02 7(95%CI:1.000 8~1.004 6);且女性的RR值略高于男性,分别为1.002 8(95%CI:1.000 4~1.005 1)与1.002 6(95%CI:1.000 4~1.004 9)。结论北京市大气PM_(10)浓度的短期升高可能会导致医院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哈尔滨市道里区空气主要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其他与时间长期变异有关的混杂因素条件下,分析空气主要污染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系。结果 2015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的全年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2.51、95.61、36.97和55.01μg/m~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日均呼吸系统门诊量霾日高于非霾日,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气污染物PM_(2.5)、SO_2水平与呼吸系统门诊量存在暴露—反应关系,滞后效应分析发现PM_(2.5)污染当天,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RR值为1.0052(95%CI:1.002 7~1.007 6),SO_2在污染滞后1 d最为显著,S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RR值为1.005 1(95%CI:1.002 5~1.007 6)。结论哈尔滨市道里区空气污染物(PM_(2.5)、SO_2)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珠海市大气PM_(2.5)浓度与医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日就诊人次的关系。方法收集珠海市2013—2016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和两家医院逐日就诊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2013—2016年珠海市大气PM_(2.5)日均浓度与医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日就诊人次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结果 2013—2016年珠海市大气PM_(2.5)日均浓度为32.16μg/m~3,大气PM_(2.5)浓度与PM10、SO_2、NO_2、CO和O_3浓度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94,0.81,0.72,0.63,0.47,P0.05)。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2.47%(95%CI:1.93%~3.02%);双污染物模型(PM_(2.5)+CO、PM_(2.5)+O_3)中,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的ER值分别为1.67%(95%CI:1.03%~2.31%)和2.53%(95%CI:1.94%~3.13%);多污染物模型(PM_(2.5)+CO+O_3)中,PM_(2.5)在滞后4 d时效应最大,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增加1.90%(95%CI:1.26%~2.54%)。结论珠海市大气PM_(2.5)浓度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气污染急性暴露对医院每日门诊人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门诊人数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广州市某区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大气污染与医院每日门诊人数的关系。结果大气污染物PM10-2.5、PM2.5、NO2和SO2日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02 5(95%CI:0.998 9~1.018 2),1.003 5(95%CI:1.001 2~1.016 4),1.002 4(95%CI:1.001 6~1.005 6)和1.002 8(95%CI:0.977 8~1.007 8)。结论广州市某区PM2.5和NO2日均浓度的短期升高可能会导致医院每日门诊人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北省宜昌市大气颗粒物对急救人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宜昌市的日急救人次、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日均浓度以及气象条件等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别分析PM_(2.5)、PM_(10)与非创伤急诊人次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急诊人次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宜昌市2014—2017年PM_(2.5)和PM_(10)日均浓度平均为(72.2±50.7)和(107.6±60.9)μg/m~3,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的日平均值分别为(33.3±8.6)、(2.6±2.2)和(5.1±3.4)人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与PM_(2.5)和PM_(10)暴露均呈正相关(均P 0.05);当PM_(2.5)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日均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分别升高0.41%(95%CI=0.10%~0.72%)、1.63%(95%CI=0.62%~2.64%)和0.93%(95%CI=0.17%~1.69%);当PM_(10)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天日均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分别升高1.30%(95%CI=0.50%~2.11%)和0.73%(95%CI=0.13%~1.34%)。结论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非创伤急救人次数、呼吸系统急救人次数和循环系统急救人次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沙市日均气温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2009年长沙市每日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数据及相关气象和大气污染数据,运用季节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不同季节日均气温变化对总急性脑血管疾病及主要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响.结果 同时控制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的多气象因素模型分析显示,春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78 (95%CI:1.045~ 1.563)、1.223(95%CI:1.056~1.416)、1.318(95%CI:1.099~1.581)和1.239(95%CI:1.085~1.414),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梗死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为1.201 (95%CI:1.006~1.434)和1.179(95%CI:1.002~1.387),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和TIA急诊的OR值大于1,但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秋季日均气温每升高1℃,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0.803 (95%CI:0.683~0.944)、0.765(95%CI:0.664~0.882)、0.794(95%CI:0.671~0.940)和0.792(95%CI:0.699~0.898),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日均气温变化与上述疾病的发病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地区春季气温升高是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夏季气温升高是脑梗死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秋季气温下降是脑出血、脑梗死、TIA和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气PM_(2.5)与气温交互作用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居民逐日死亡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建立双变量响应曲面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探讨气温对PM_(2.5)死亡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2016—2017年期间浦东新区非意外总死亡共43 345例。大气PM_(2.5)日平均浓度39.1μg/m~3,日平均温度17.7℃,相对湿度75.0%。基础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死亡前1日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95%CI:0.11%~1.01%)、0.49%(95%CI:-0.19%~1.18%)和0.22%(95%CI:-1.14%~1.60%),且男性和65岁以上人群中效应更显著。温度分层模型显示,中等温度时PM_(2.5)每增加10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9%(95%CI:0.04%~1.14%)、0.51%(95%CI:-0.32%~1.35%)和0.51%(95%CI:-0.32%~1.35%);较高温度时,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04%(95%CI:-0.60%~2.70%)和1.13%(95%CI:-1.40%~3.73%),效应约是较低和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4倍;在较低温度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1.05%(95%CI:-1.15%~3.30%),效应约是中等温度分层时的2倍。但气温与PM_(2.5)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温对PM_(2.5)的死亡效应可能存在修饰作用,且在不同疾病别死亡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气温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的关系,研究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北京市气象资料和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分析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日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关系.结果 在控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的情况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当日平均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最大,平均气温每升高1℃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282(95%CI:1.250 ~1.315)、1.027(95% CI:1.001~1.055)、0.661(95% CI:0.637~0.687)、0.960(95%CI:0.937~0.984),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同时调整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强的影响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423(95%CI:1.377~1.471)、1.082(95%CI:1.041~1.124)、0.633(95%CI:0.607~0.660)、0.971(95%CI:0.944~1.000).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春季、夏季日平均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说明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危险因素,应注意防暑;秋季、冬季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减少,说明秋冬季气温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保护性因素,应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细颗粒物(PM_(2.5))日均浓度对医院急诊内科就诊人次的影响。方法 2015—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逐日大气污染资料、气象资料和医院急诊内科就诊资料分别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中心、区气象局和区某综合医院。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温湿度等因素后分析PM_(2.5)对急诊内科就诊人次的影响,通过分层分析探索PM_(2.5)效应在不同疾病别、性别、年龄组别以及不同温度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 2015—2017年医院急诊内科就诊总人次数为559 395人次,PM_(2.5)日均浓度为42.7μg/m3。PM_(2.5)对急诊内科就诊总人次在当日(lag0)即表现出影响,在滞后2日(lag2)时出现最大单日效应,RR值为1.003 1(95%CI:1.000 5~1.0056);PM_(2.5)对心脑血管疾病就诊人次的影响在当日(lag0)即出现最大效应,RR值为1.004 8(95%CI:1.000 6~1.009 1);PM_(2.5)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次的单日最大效应出现在滞后2日(lag2),RR值为1.003 3(95%CI:0.999 8~1.006 9),但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PM_(2.5)对医院急诊内科就诊人次的影响在男性人群中效应更强,单日最大效应出现在滞后2日(lag2),RR值为1.003 8(95%CI:1.000 8~1.006 8);PM_(2.5)对0~14岁年龄组影响最大,当日(lag0)效应RR值为1.019 3(95%CI:1.004 0~1.034 0);中等温度时PM_(2.5)的效应RR值较低温水平和高温水平时大。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PM_(2.5)污染对医院急诊内科就诊人次有影响,且在不同疾病、性别、年龄组别以及温度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相关文献,建立我国PM_(10)与居民死亡率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通过各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平台收集2005—2015年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我国大气PM_(10)污染与居民每日总死亡率、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的文献,共纳入20篇共37组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提取PM_(10)与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系数,利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及校正。结果建立了我国大气PM_(10)与居民每日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我国大气PM_(10)每上升10μg/m3,人群每日总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RR)及95%CI分别为1.001 4(95%CI:1.000 8~1.002 0),1.001 6(95%CI:0.999 9~1.003 3),1.002 5(95%CI:1.001 4~1.003 6)。结论大气PM_(10)浓度上升可导致我国居民总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淄博市主城区PM_(2.5)污染对医院每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淄博市主城区3家综合性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呼吸系统疾病逐日门诊人次资料,结合同期的逐日大气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在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PM_(2.5)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关系。结果淄博市主城区2016—2017年PM_(2.5)日均浓度为68.4μg/m~3,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平均为386.6人次/d。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与PM_(2.5)、SO_2、NO_2、CO均呈正相关(P0.05)。时间序列分析的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浓度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以滞后3 d时效应最强,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日门诊人次的超额危险度(ER)为0.321%(95%CI:0.077%~0.566%);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分别引入SO_2、NO_2后,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日门诊人次的ER分别为0.389%(95%CI:0.143%~0.636%)和0.334%(95%CI:0.091%~0.578%),而同时引入SO_2和NO_2后,E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市主城区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与短期PM_(2.5)浓度升高存在正向关联,可能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北京市大气PM_(2.5)、PM_(10)、NO_2、SO_2、CO和O_3与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数据,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北京市所有参保医院的门急诊患者信息,采用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药品词典对药品进行归类,通过门急诊患者的药品使用记录判定其所患疾病分类信息,应用广义相加模型构建大气污染物与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10 186 877人次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急诊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大气PM_(2.5)、PM_(10)和NO_2浓度每上升10μg/m~3,循环系统疾病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64%(95%CI:0.24%~1.04%)、0.30%(95%CI:0.06%~0.53%)和1.02%(95%CI:0.34%~1.71%),急诊人次分别增加0.32%(95%CI:0.21%~0.44%)、0.28%(95%CI:0.15%~0.40%)和0.85%(95%CI:0.41%~1.29%)。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大气污染与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在女性人群中更强。结论北京市大气PM_(2.5)、PM_(10)和NO_2浓度上升可显著增加暴露人群的循环系统疾病医院门诊和急诊人次,女性群体对大气污染的不良影响更为敏感,应作为重点保护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污染所致老年人超额死亡风险。方法收集2013—2016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日平均浓度、死亡个案数据及气象因素,利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分析PM_(2.5)浓度对老年人死亡的影响。收集2017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_(2.5))日平均浓度和死亡个案数据,根据健康损失计算模型,估算2017年成都市PM_(2.5)污染造成的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结果单污染物模型显示成都市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风险增加0.36%(95%CI:0.25%~0.48%),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1%(95%CI:0.30%~0.72%),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36%(95%CI:0.16%~0.56%)。多污染物模型中,成都市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老年人非意外总死亡风险增加0.33%(95%CI:0.21%~0.4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48%(95%CI:0.26%~0.69%),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29%(95%CI:0.09%~0.49%)。2017年成都市老年人因PM_(2.5)污染造成的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分别为1 252、540、409人,占当年老年人同死因别总死亡数的1.95%、2.72%、1.94%。结论 PM_(2.5)污染增加老年人超额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2004-2006年北京夏季最低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夏季最低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ICD10:100~199)急诊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4-2006年北京大学某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气象资料,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控制大气污染物SO_2、NO_2、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的情况下,无滞后夏季最低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总急诊、冠心病急诊、心律失常急诊、心衰急诊和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最大,气温每升高1℃,OR值分别为1.039(95%CI:1.008~1.071),1.077(95%CI:0.987~1.174),1.037(95%CI:0.963~1.116).1.103(95%CI:0.909~1.339)和 1.030(95%CI:0.985~1.077),其中最低气温与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模型中,考虑到相对湿度因素时,气温每升高1℃对冠心病急诊和脑血管病急诊的OR值分别为1.095(95%CI:1.001~1.075)和1.050(95%CI:1.002~1.100),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夏季最低气温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总急诊增加,同时相对湿度可能与气温有协同作用,可导致冠心病急诊,脑血管病急诊增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the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visits f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vision ICD-10:100-199)in Beijing.China.Methods The data of the daily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visits for cardiocerebrevascular diseases(ICD-10:100-199)from one of Peking university hospitals,the data of relevant ambient air pollution from the Beij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and the data of meteorological index from China meteorological data sharing service system between 2004—2006 were collected The time-stratified case-crossover desig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 After adjusting SO_2,NO_2,and PM1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1℃ increase in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in summer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aday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visits(OR=1.039,P<0.05)for the total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n multi-factor model,considering relative humidity,1℃ increase in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OR=1.095,95%CI:1.001—1.075)and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OR=1.050,95%CI:1.002—1.100)(P<0.05).Conclusion These outcomes suggest that elevated level of minimum temperature in summer will increase the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visits for the total circulatory diseases,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may enhance the effects of minimum temperature on the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visi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eula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北某重污染城市大气PM_(2.5)与PM_(10)浓度与该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关系。方法收集该城市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PM_(2.5)与PM_(10)日均浓度、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及每日神经系统疾病急救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和节假日效应等混杂因素后,分析大气PM_(2.5)、PM_(10)浓度与每日神经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关系。结果大气中PM_(2.5)(lag 03)与PM_(10)(lag 04)浓度每升高10μg/m~3,该市居民因神经系统疾病急救的人次分别增加0.75%(95%CI 0.34%~1.17%)和0.35%(95%CI 0.05%~0.66%)。结论大气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_(2.5)浓度的升高可能增加了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现状,探索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的影响。方法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27日期间小学生因病缺课数据,并收集同期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资料,调用R软件mgcv软件包,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大气PM_(2.5)暴露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的影响。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疾病缺课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符合PM_(2.5)污染特征;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因病缺课总人数增加1.61%(95%CI:1.60%~1.63%);滞后一天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因病缺课总人数显著增加1.61%(95%CI:1.60%~1.63%),因病缺课男生数增加1.90%(95%CI:1.88%~1.91%)。结论大气PM_(2.5)暴露对小学生因呼吸系统疾病缺课人数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并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