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职业病防治现状,为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市1 113家工业企业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分析其中116家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结果  116家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噪声、苯等。共监测1 176个点,合格点数1 039个,总合格率为88.35%。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监测点合格率最低,仅73.02%。大、中型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粉尘、噪声的合格率均高于小、微型企业或私有制企业(P < 0.05)。办厂时间越长的企业的监测点超标率越低(P < 0.05)。2018—2020年各危害因素监测点的合格率均在上升,其中粉尘、噪声、总合格率的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该市噪声危害依然普遍,矽尘危害较为严重,苯合格率无明显提高趋势。要加强对该市小、微型企业以及私有制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区汽车修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方法  对该区51家汽修企业的基本概况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对主要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结果  本次调查的汽修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占76.5%),大中型企业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职业健康检查及健康监护管理、职业病危害告知书、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方面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1.7%、100%、91.7%,优于小型企业(56.4%、61.5%、41.0%、59.0%、48.7%)(P < 0.05);大中型和小型企业负责人及劳动者培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型和小型企业职业病防护用品符合率分别为83.3%和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类汽修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负责人及劳动者培训等方面达标率为74.4%、79.5%、92.3%,优于二类汽修企业(41.7%、41.7%、66.7%)(P < 0.05);一、二类汽修企业在职业健康检查及健康监护管理、职业病危害告知书、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职业病防护用品方面的符合率均低于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测498个作业点,包含18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化学因素13种,粉尘3种,物理因素2种。噪声岗位超标率为6.1%,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北京市某区大中型汽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优于小型企业,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技术服务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厦门市翔安区石材加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卫生管理状况, 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
方法 对辖区内72家石材厂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卫生调查。
结果 厦门市翔安区石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指标达标率较低(22.22%~80.5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36.23%,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26.60%~49.58%。粉尘(矽尘)作业点检测合格率为58.14%,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15.09%。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5.19%、40.03%、23.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67.16%)高于私营企业(18.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翔安区石材加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噪声、粉尘危害较严重, 监管部门要引入动态管理模式, 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推进广州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专项工作。
  方法  抽取240家工业企业2019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并开展现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和工作场所,进一步开展主动监测。分析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结果  监测的240家企业中,大、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分别为5、32、149、54家,覆盖员工39 020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6 733人(占42.88%)。大、中、小、微型企业各类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均在70%以上。防噪声设施的设置率、防毒和个人用品的佩戴率、防噪声个人用品的佩戴率均以大、中型企业为高(P < 0.05)。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粉尘、化学毒物的超标率相对较低,而噪声超标率偏高,且各类危害因素均有随着企业规模减小而升高的趋势。粉尘超标岗位集中在土砂石开采业,水泥、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业;化学毒物超标集中在小型印刷厂,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和木质家具制造业;噪声危害比较严重的行业包括土砂石开采、其他非金属矿采选、木质家具制造、金属家具制造、建筑材料制造、玻璃制品制造等。
  结论  广州市各规模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普遍,对职业病危害的主动防护意识需要加强;噪声仍是危害程度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承接国家近年扶持小、微型企业的经济政策导向,应进一步加强小、微型企业重点岗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唐山市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方法  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09—2018年唐山市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健康监护汇总,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唐山市2014—2018年私营和国有企业体检数平均增长速度为22.36%、21.74%,实检人数平均增长速度为34.61%、1.55%,较2009—2013年增长速度减慢。私营企业疑似职业病人数处于上升趋势,国有企业疑似职业病人数呈先上升后波动状。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接害率均显示为2009—2013年下降,2014—2018年上升的趋势特点。2009—2017年私营企业实检人数与唐山市GDP呈强正相关,(rs = 0.950,P < 0.01),国有企业与其无相关性(P > 0.05)。私营企业粉尘疑似职业病主要以矽尘所致为主,占65.38%,国有企业以煤尘所致为主,占84.28%;两种类型企业中不同类别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私营企业中粉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最高(0.29%),物理因素禁忌证检出率最高(1.20%);国有企业中粉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最高(0.32%),物理因素禁忌证检出率最高(1.12%)。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均以小微型企业最高。
  结论  唐山市私营和国有体检企业数、实检人数增长速度趋缓,接害人员在增多,唐山市仍需加强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关注私营矽尘和小微型企业、国有煤尘、采矿业,以及噪声的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贺州市碳酸钙加工行业粉尘危害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保障从业工人健康、促进行业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2019年广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贺州市碳酸钙加工企业粉尘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进行粉尘危害作业分级,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9年贺州市共监测碳酸钙加工企业73家,小微企业共占95.9%;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为68.5%、人员体检率为70.5%;企业检测超标率为47.9%,岗位超标率为26.7%。粉尘危害作业0级占52.1%、Ⅰ级占34.2%、Ⅱ级占13.7%,岗石生产、有限责任公司、防护设施不完善企业存在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贺州市碳酸钙加工行业粉尘检测结果超标率较高,总体危害控制水平一般,需注意矽尘危害,并应完善防尘设施设备,降低作业工人实际接触粉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剖析铜陵市部分企业职业危害相关情况,为铜陵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出针对性的科学意见。
  方法  采用以乡镇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通过现场问卷开展调查工作,按照不同维度对调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  594家企业中有581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32.19%,2017、2018、2019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20.83%、23.75%。枞阳县、集体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过去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率均低于各自其他类别企业(P < 0.05);微、小企业数量上占据多数(89.33%),但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过去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上表现为按大、中、小、微逐渐降低;铜陵市传统采矿业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和过去3年职业健康检查率上高于其他行业(P < 0.05),而在过去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上化学材料相关制造业高于其余行业(P < 0.05),噪声检测超标率高于粉尘、化学毒物(P < 0.05)。
  结论  铜陵市各种类型企业其职业病危害现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提示枞阳县、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企业、微小型企业、非传统行业企业应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关注企业容易忽视的噪声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某区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分析该区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出建议与对策。
方法 针对该区59家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重点作业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结果 59家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占88.14%),59家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警示标志的符合率为42.4%,小微型企业警示标志设置符合率(36.5%)低于中大型企业(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工程防护设置总体符合率为79.7%,小微型企业与中大型企业工程防护设施设置符合率均较高,分别为76.9%和100%,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总符合率为33.9%,小微型企业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符合率(28.8%)低于中大型企业(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6个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率为15.2%,其中矽尘超标率为100%,电焊烟尘超标率为20.0%,噪声超标率为28.6%,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超标率9.1%。
结论 北京市某区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较为薄弱,特别是小微企业,是今后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汽修行业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为制定汽修行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收集当地卫生监管部门提供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获取截至2018年底的该区所有67家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的汽修企业的基本情况、劳动者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个人防护及工程防护情况等相关数据,对此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7家用人单位以微型企业(47家,占70.1%)和小型企业(17家,占25.4%)为主。67家用人单位劳动者总人数为3 329人,均存在一种或多种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接触噪声748人(占22.5%),接触高温10人(占0.3%),接触手传振动192人(占5.8%),接触正己烷161人(占4.8%),接触苯172人(占5.2%),接触粉尘233人(占7%)。按照接害人数占比计算,噪声的接害率最高,达22.5%;其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最低,为95.1%。存在物理有害因素岗位的个体防护配备率较低,苯和正己烷岗位的个体防护配备率和岗位工程防护配备率相对较高。粉尘的接害率为7.0%,粉尘岗位的个体防护岗位配备率为81.4%,岗位工程防护配备率较低,仅为24.6%。噪声、苯和正己烷、粉尘的接害率均以微型企业最高(P < 0.05),而其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或者总体工程防护率也均以微型企业为最低(P < 0.05)。
  结论  该区汽修用人单位重点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小微型企业以及噪声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常州市武进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基本情况,为本区的职业健康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2022年武进区各类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40家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和相关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武进区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占86.43%,且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不足100.00%。本次调查中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超标工作场所点数和超标企业数占比最多的依次为粉尘因素中以矽尘为主,占23.81%和42.86%;化学因素中以二甲苯为主,占5.45%和5.41%;物理因素中以噪声为主,占17.02%和45.2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粉尘因素中接触矽尘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最高为1.64%,化学因素中接触苯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最高为0.75%,物理因素中接触噪声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最高为0.86%。结论 需重点关注小、微型企业的职业健康监管,加强矽尘、苯及其化合物和噪声等接害因素的职业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来中国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职业暴露人群为研究中心,针对职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人群易感性生物标志物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填补了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诸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方面的空缺,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目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批新兴的、创新的技术正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着中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发生巨大变革,新兴领域的高速发展对职业卫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表现为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带来的职业卫生问题逐渐减少,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也迫切需要将医学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本学科,建立新型健康风险评价体系,进而满足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cholars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science often reference well-being when discussing treatment goals or occupational engagement, but the various meanings of this reference remain unexamined in curre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five journals and five monographs in the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science litera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was to understand and critique how scholars in the profession and the discipline conceptualize well-being, guided by broader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subject. The review revealed inconsistent definitions and uses of “well-being” throughout the literature, illuminating the need to reconsider this concept's purpose within the profession and the disciplin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d building on current theoretical trends, the author advocates a more nuanced and considered use of well-being that acknowledges the uncertainty faced by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occupational scientists, and the people with whom they practice o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湾瑞文  古艳卿  梁炼华  刘治萍 《职业与健康》2014,(8):1038-1039,1043
目的对鹤山市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作出分析,为制定防治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鹤山市2007--2012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作出分析。结果该市职业健康检查人次日益增长,从2011年开始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2012年疑似职业病病例检出率高于2011年(χ2=4.45,P〈0.05);疑似职业病病例在五金机械制造业和电子业发现,五金机械制造业的检出率高于电子业(χ2=10.12,P〈0.01)。疑似职业性噪声聋为本市新发疑似职业病种。确诊的职业病病例均为散发,仅有1例为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结论职业健康检查的预防作用未能显现,今后用人单位、职防机构和监管部门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Despite the human and monetary cost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illness, occupational health care has focused more on treatment than prevention, and prevention is not part of many clinical occupational health practices. This represents a failur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care to meet the health care needs of the working patients. METHODS: MEDLINE searches were conducted for literature on occupa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illness were reviewed to for linkages betwee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olicy discussions which identify examples of programs that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RESULTS: Although exampl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linical and preventive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s exist, there are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to such integration. These include inaction by clinicians who do not recognize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prevention; the absence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inician and an employer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prevention; economic disincentives against prevention; and the absence of tools that evaluate clinicians on their performance in prevention. CONCLUSIONS: Research is needed to improve and promote clinical occupational health preventiv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ime use is a defining interest within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science. This is evident through the range of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iplinary knowledge base. Indee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ime-use methods are amongst the most established research techniques used to explore aspects of human occupation. However,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such activity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science has not been examined to date. Aim: This study sought to map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time-use research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science journal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studies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use and health. Method: A scoping review method was used. Results: Sixty-one studies were included. Scandinavian countries contribut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studies (n = 16, 26%). While time-use diaries were used most frequently (n = 30, 49%)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and occupational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a range of data-collection instruments. Forty-nine studies (80%) focused on time-use in clinical or defined population sub-groups. Ten studies (16%) include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use and health. Conclus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xamine time-use and health amongst well populations across the lifespan an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8.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华 《职业与健康》2002,18(10):5-7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门预防医学学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首要任务则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全国科技工  相似文献   

19.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统计报告的历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加强公共卫生信息时效和实行五大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的综合管理 ,卫生部于 1991年颁发了《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定》 ,同时废止各卫生专业单行的统计报告管理规定。此后 ,五大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的搜集进行了 3次重大修订与整合 ,使其逐步完善和规范。 2 0 0 3年启用的报告卡于 2 0 0 0年开始设计修订 ,2 0 0 2年经国家统计局审批 ,正式实施 (国统函 [2 0 0 2年 ]72号 )。此次五大卫生的重大修改是把全部报表都改为个案报告 ,增加了信息量 ,实现由单纯数字统计报告向监测发展的根本性转变。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统计报告 (简称职报 )继 199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与噪声在导致职业性噪声聋方面有无协同关系。方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工人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成噪声组、噪声+粉尘组、噪声+高温组、噪声+化学品4组,分别统计各组听力异常和听力正常检出结果,比较不同组间听力异常检出率是否相同。结果噪声组听力异常检出率为33.5%、噪声+粉尘组为34.7%、噪声+高温组为38.1%、噪声+化学品组为38.7%。经统计分析,总体有差别,进一步组内比较,噪声组、噪声+粉尘组进行比较,x2=0.563,P〉0.05;将噪声组、噪声+粉尘组两组合并与噪声+高温组进行比较,x2=9.194,P〈0.01及x2=6.938,P〈0.01。结论粉尘在导致噪声聋方面与噪声无协同作用,而高温、化学品均与噪声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