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及辨治经验,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肾病门诊2016年1月—2020年1月宋立群教授治疗DKD首诊处方,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分析,相关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导师组方规律和辨治经验。结果:202张处方涉及用药180味,总使用频次3375次,常用药物31味,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四气统计温性药最多,平性药次之;药味使用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和苦味药;归经统计肾经、肝经、脾经的药物最常用;常用药物组合138个,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经验得到常用特色药对5组。结论:宋立群教授治疗DKD肝脾肾同调,补虚扶正并泻实祛邪,兼以解郁、祛痰、化瘀,以期为今后的中医肾病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林丽珠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林丽珠教授治疗乳腺癌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49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林丽珠教授认为乳腺癌的病机以气郁气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临床多用理气、健脾、化痰、通络之品,体现其"理气补气,祛痰通络"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以期对名中医经验传承提供有效数据支持,从而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的有效处方128首,并将其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利用频次频率统计、组方规律、关联规则以及无监督熵聚类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28首有效处方中,共涉及中药92味,其中以补虚、利湿、活血药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1首核心处方;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算法,得核心中药组合34条。结论:高继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瘀证,标本兼顾,注重病证结合,圆机活法,在益气养阴以扶正的同时,不忘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袪邪。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导师王晓燕治疗肝亢风动型儿童抽动障碍用药规律,并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整理导师门诊治疗肝亢风动型儿童抽动障碍处方184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对其进行药物频率、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挖掘出王晓燕教授治疗肝亢风动型儿童抽动障碍使用药物最多者为僵蚕,高频中药17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并总结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药处方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文献,筛选并录入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痛风性肾病处方共166首,涉及中药219味,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将支持度设置为24,得出常用药物组合34个,演化出核心组合43个,新处方10首。结论:CNKI中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处方以健脾益肾、清热祛湿化痰、泄浊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寻求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并纳入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门诊临床医案197例,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TCMISS)V 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方剂370首,方剂中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甘草、牡丹皮、生地黄、茵陈、莪术、白芍、薏苡仁、薄荷、葛根;高频药对42条,核心组合38个,新处方4个。结论通过对"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医案中的药物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描述,提取核心组合,并进一步发现符合动-定序贯组方规律的新处方及新组合,可为研发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30多年来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进行挖掘分析,寻求中医药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分析其配伍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方剂47首,对其进行分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10味药物分别为黄芪、丹参、山药、生地黄、山茱萸、茯苓、当归、太子参、泽泻。挖掘出高频药对8个,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6个。结论: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了早中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佩青教授门诊治疗膜性肾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本人校审,共同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药配伍、组方特点等。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93味,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张佩青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新处方为其治疗膜性肾病的核心用药。结论:张佩青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特点突出,用药准确细致,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该软件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处方是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的最终体现,该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丁治国教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整理近2017年至今中药治疗单纯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处方为数据源,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9首初诊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新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处方中涉及中药84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75次的药物得到13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个;核心药物主要归经肺、脾二经,性味分别为苦、甘。结论:对丁治国教授治疗CLT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索与总结,为中医药治疗CLT开拓了新思路,对桥本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NS 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黄教授治疗NS 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纳入的68 名患者病例,共280 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NS 的基本方及8 首新处方。结论:数据挖掘法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炳权  王红  沈阳  陈琳  王德惠 《新中医》2019,51(10):25-27
目的:挖掘刘文峰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刘文峰教授治疗DPN的临床验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整理得145个治疗DPN的样本,高频用药20味,高频药物组合17个,关联规则组合11个,挖掘核心药物组合12个,新方6首。结论: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整理了刘文峰治疗DPN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传承其学术思想提供了有效的借鉴途径,为临床治疗DPN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治疗眩晕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现代临床治疗眩晕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整理治疗眩晕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眩晕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437首治疗眩晕方剂的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0个,新处方20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眩晕方剂组成,发现组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骨质疏松症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骨质疏松症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21首治疗骨质疏松症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0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骨质疏松症方剂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泄泻方剂的组方规律剂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有效指导临床。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泄泻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72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及新处方5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初步揭示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李佩文教授治疗大肠癌(肠蕈)的用药规律,探讨李佩文教授诊治肠蕈的学术思想与特色。方法: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收集李佩文教授诊治肠蕈医案,进行数据规范化录入,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他诊治肠蕈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特点,探讨李佩文教授诊治肠蕈用药规律,为该疾病中医药诊治提供临床指导价值。结果:通过对77首方剂,208味中药进行分析,得出李佩文教授治疗肠蕈的常用药物有土茯苓、党参、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16种,核心药物组合中高频组合为土茯苓-马齿苋和土茯苓-党参,并得到6个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较好的挖掘了李佩文教授治疗肠蕈用药规律,从湿、热、瘀、毒病理因素入手,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为治则。  相似文献   

16.
郭照  郑曙琴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89-1192
目的:总结黄芪在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组方应用规律,为黄芪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47首中成药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得到47首方剂的主治证型与112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核心药物组合及演化得到的新处方14首。结论:黄芪所涉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成药的主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和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为主,功效主要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主,黄芪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常与补气药、清热药、补阴药、收涩类药物联用,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用药规律,初探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依据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门诊963份处方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对中高频药物进一步运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选用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挖掘模型,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抽动症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规则1336条,其中置信度及支持度较高的规则如下:郁金→夏枯草,蝉蜕→僵蚕,蝉蜕→金银花等等。结论: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所得结果基本符合胡天成教授临证学术思想,初步反映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用药主要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药处方治疗卵巢早衰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20年治疗卵巢早衰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治疗卵巢早衰文献1213篇处方270个中药221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30的药物33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个。结论:治疗卵巢早衰药物的选用从其病机"血枯""血滞"着手,多以补肾填精为主,灵活伍以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疏肝解郁、利水消肿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张伯礼教授专家门诊处方数据,筛选心悸病处方,分析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张伯礼教授临床治疗心悸的处方进行整理和筛选,运用关联分析方法,挖掘老专家组方思路与配伍规律,通过社区探测算法对组方进行模块化分析,从而构建组方配伍网络,总结处方内在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43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常用中药186种,得出各种药的药对89对(按有向统计),挖掘出用药频次超过20次以上的药物48种,探测出6个组方网络模块,分析出常用组方链路组合。[结论]张伯礼教授治疗心悸的方剂配伍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体现了他"痰瘀互生,病重之源"的观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组方配伍规律,总结名老中医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探讨胡天成教授临床诊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其临床诊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病例840例,运用频数、频率、构成比、关联规则等统计学方法对病例中的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胡天成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使用入肝经的药物最多,其后依次为肺、脾、心、肾经;最常使用的药物为平肝息风药,其次为解表药、清热药。挖掘出胡天成临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常用中药32味,核心药对15对。结论: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初步揭示其临床诊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