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  梁宏 《辽宁中医杂志》2011,(8):1533-1534
吴鞠通撰写的《温病条辨》是一部全面、系统集大成,有创新、切实用的温病学专著。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鞠通在温病传变中善用苦法,并开展性运用在上中下三焦中。本文试对《条辨》中苦法在三焦的运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创性的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温病学特有的辨证理论体系。它以三焦为纲,以概括温病的病位、病性以及温病的传变规律。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则对指导温病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2016,(5)
正《温病条辨》由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所著,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创性的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温病学特有的辨证理论体系。以三焦所属部位,将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温病的病理变化归纳为上、中、下三焦证候,用以阐明其病变先后、病位深浅、邪正盛衰及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其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则对指导温病临床用药有着  相似文献   

4.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下焦温病的证候及治疗。真阴欲竭证即是对下焦肝肾真阴耗竭为主要病机的一系列证候的概念与总结,今就其机理及证治探析如。l温病顺传下焦,并非真阴欲竭证的唯一成因吴鞠通在辨治温病中立三焦辨证,以上中下三焦来反映温病的病理发展过程。真阴欲竭证作为其下焦篇之主证,从中焦病变发展而来实为常见。吴氏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一条自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牌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  相似文献   

5.
李华  周语平  刘光炜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24-1025
吴瑭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温病学著作。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一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瑭提出温病三焦辨治养阴思想,治疗温病尤其重视顾护阴液,针对温邪侵袭程度,结合三焦辨证制定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三焦辨治养阴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新探戴春福(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关键词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对湿热类温病的辨证纲领,一般多以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的三焦辨证为准则,治疗上结合薛生白《湿热病篇》所论为法度。然此两书所论之病机和治法两方面仍嫌其不够明确和全面。本...  相似文献   

7.
对《温病条辨》温法适用病证及组方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吴鞠通临证运用温法可分为辛温、苦温、甘温三类。其中辛温法主要用于太阴风温初起见表寒证、暑温诸证、湿温病其在上焦证、湿温病其在中焦证、凉燥伤肺卫证;甘温法治疗中焦、下焦疟、霍乱、痢之虚寒病证,温病后期瘥后调理,下焦寒湿而见下血、便血等;苦温法佐以辛温之品可用于寒湿袭表证或寒湿困脾证,佐以淡渗之品可用于湿蕴中焦、小便不利之黄疸。《温病条辨》确立了以三焦为纲、九种病名为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法、方、药俱全的温病辨证体系,其温法应用的证治规律有助于进一步全面认识温病证治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8.
《温病条辨》是吴鞠通治疗温热病的论著,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作,不仅系统的讨论了温病的相关理论及治疗措施,而且对各种常见病提出了诊断及治疗方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希望通过总结《温病条辨》三焦病证临床辨治用药特点,以训诂而光大之。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之逻辑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温病发展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伟大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完善了温病辨治体系,至今指导着温病临床实践,但《温病条辨》并非温病理论与吴鞠通之临床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吴鞠通天才逻辑思维综合应用的结果。是书之三焦体系的辨证分析逻辑、条文的各种形式逻辑以及论治的模拟逻辑相结合早以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形象类比思维局限,与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紧密融合在一起。拟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温病条辨》,揭示吴鞠通著书之天才思维逻辑,为多角度、多方位研究《温病条辨》提供基础资料;为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中医经典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正>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1痹证吴鞠通在论治痹证方面学术特点鲜明,他一方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卫气营血辨证,而且还沟通了仲景学说的相关内容.吴鞠通在张仲景学术内容的...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首创以三焦为辨证纲领,分别论述了风温、温热、湿温等九种温病的证治,对温病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于“温病察舌”亦多创见。兹浅述如下,以就正于高明。  相似文献   

13.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述了9种温病的证治。在中焦篇中,针对阳明温病所致的各种急症特点,辨证立法,切实运用下法,以拯危难之病。笔者仅就"条辨"中焦篇有关章节,结合临床实践,对吴氏在温病急症中运用下法的经验,作一初识。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是讨论温病亦即很多急性感染疾患的专书。系清代吴鞠通所著。吴氏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温病证治规律,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而写成的,对温病学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更趋于系统完整,已被医界公认为临床重要文献。该书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按证立法,从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的辨舌理论,探讨了辨舌在温病湿热类疾病中的辨证施治意义。叶天士《温热论》湿热类温病中"必验之于舌"为湿热类温病的辨治提供了治疗大法,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三焦分治"凭验舌以投剂"为湿热类温病的辨治甄选了药味,吴鞠通融合了《温热论》和《湿热病篇》中的经典论述创立了五加减正气散,为湿热类温病的随症选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创造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纲领,为研究温病学的必读经典,深入分析《温病条辨》有关原文,从理论方面探讨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早期防治,并指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中医辨治先兆证型,为临床早期防治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病条辨》一书对寒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辨证纲领、治法、方药性味配伍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建立了一套辨治寒湿病的完整体系。吴鞠通认为,寒湿之病乃由内外之邪合而为病,其病机为寒湿伤阳,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其中以中焦脾胃居多,其兼证、变证繁多。对于该病的治疗,吴鞠通善用性味配伍理论,在寒湿病辨治中最常用的方剂性味配伍方法为苦辛法,临床常根据其病位、病机、治法等不同进行具体运用。通过探析吴鞠通辨治寒湿之病,为现代临床寒湿所致之病的辨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宋健  郑旭锐 《河南中医》2010,30(11):1061-1062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三焦分为宣气化湿、燥湿泄热、分利湿邪、条达肝木四法。  相似文献   

19.
许家松 《中医杂志》2013,54(6):522-525
《温病条辨》创建了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温热、湿热分类的温病辨证论治新体系.其中,温热、湿热分类对温病证治具有重要和执简驭繁的临床指导意义.从吴瑭自述、湿热类温病病机复杂性的论述、诊治与用药原则的提要钩玄、条文与方剂的数量等方面,论述了湿热类温病是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并附医案验证其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全书共6卷。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述了九种温病的证治。书中共载方204首,多为后世所沿用。笔者发现本书所载之方,多出自他人之作。据余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 来自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