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构建提升儿科安全管理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8年医院儿科收治的患者及儿科的医务人员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后将构建的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纳入科室的管理中。比较管理前后的科室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制度与规范、教育与培训、环境与设备的管理及评估、护理管理、理论与技能考核、定期管理质量评价、医患关系管理均为儿科管理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儿科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管理后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医疗风险预警评估模型构建可有效提升儿科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儿科住院患儿常见护理安全问题,探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医院儿科自2019年1月起分析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2018年5~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儿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质量整体评分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住院患儿临床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儿科自2020年1月起实施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策略,2019年为实施前,2020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觉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策略运用到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之中,有助于提升改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感,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儿科门诊于2018年8月起实施FMEA联合RCA输液风险管理模式,2018年1~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门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儿科门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对输液管理过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联合RCA输液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研究预见式风险管理控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儿按入院时间分组,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入院的51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为实施前;将2018年4月~2019年5月入院的51例患儿,接受预见式风险管控,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风险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从医疗设备卫生、护理管理制度、人员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实施后各方面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接受预见式风险管控可以明显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退费原因分析,分析其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10月医院儿科门诊记录共600份,记录患者退费次数,分析退费原因,制定并实施儿科门诊退费管理对策,于2018年11月起实施管理对策。2018年1~10月为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8月为实施后,比较管理对策实施前后儿科退费发生率与患儿家属的就诊满意度。结果:调查600份儿科门诊记录,发现共有51次退费,退费原因主要以挂错号、候诊时间过长、分诊错误、患者信息填写错误和工作人员误操作等为主。管理对策实施后,儿科门诊退费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门诊退费原因多且复杂,积极调查制定相应管理对策,能有效降低退费率,提高患儿及家属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海区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评估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前后病区的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在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儿科病区的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及差错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儿科病区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后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在儿科用药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儿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4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施后,所有患儿均行静脉输液治疗,医院儿科为加强患儿用药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特自2017年6月起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450例患儿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给药差错率,调查实施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给药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儿科患儿静脉输液期间,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可提高患儿的用药安全性,减少护士用药错误,从而保障患儿安全,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服务模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8月期间对儿科门诊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2019年4~8月为实施后。对在职的20名儿科医护人员和实施前后分别抽取的140例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的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儿家长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服务模式中的创新作用有显著效果,能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至98.57%,医护人员满意度至95.00%,提升门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医疗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和管理价值。方法:医院胃肠外科于2018年6月起将构建的胃肠外科医疗风险预警体系纳入胃肠外科的医疗风险管理中,根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架构情况,设计胃肠外科风险管理质量评分方法,2018年6月为实施后,2018年5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风险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保证体系、术前管理、术中管理、术后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构建的胃肠外科医疗风险预警指标,能够有效指导医院风险管理,并提升管理质量和优化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儿科医联体内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护理同质化平台的效果。方法:浙江省兰溪市于2019年7月起在儿科医联体内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护理同质化平台,对医联体内成员医院进行线上线下结合培训,2019年2~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10家参与儿科医联体的基层医院内科就诊的患儿各1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儿的诊断费用、治疗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出院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实施后患儿的诊断费用、治疗费用、平均住院天数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出院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基层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儿科医联体内构建护理同质化平台,能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护理资源,促进区域护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基层医院儿科护理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儿科病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PDCA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应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2018年10月起对儿科护士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重新设置护士工作岗位和分级,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动态配合。以2018年1~9月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压力状况。结果:儿科病房专科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儿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积极主动性、服务及时性与连贯性、病房环境管理、操作过程条理性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患儿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与人际关系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等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用于儿科病房护理,有助于提高病房护理质量,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新生儿病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2019年1~6月年新生儿病房母乳喂养管理情况,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采用FMEA方法改进喂养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母乳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患儿肠道感染发生率。并调查实施前后患儿家属与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母乳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患儿肠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和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母乳喂养中应用FMEA方法,防止母乳的污染,减少患儿肠道感染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与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的成效。方法:自2016年7月起,宁波市第四医院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办法,以2016年1~6月为实施前,2016年7~12月为实施后,采用自制的儿科护理知识试卷和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价并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质量,以向患儿家属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护理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平均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目标管理模式能让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更适用于现代儿科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在ICU探视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9年4月起应用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加强ICU探视管理,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2019年4~10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家属投诉率、疾病不确定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家属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风险认知防护网清单管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家属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于2017年1月起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所有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预警评分以确定风险程度,根据预警评分危险程度展开护理。观察应用后2017年1~6月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同时选择未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前的2016年7~12月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比较实施前后的数据差异。结果:实施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新生儿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在儿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儿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诊需进行输液患儿524例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起实施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262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输液管理中运用智能化输液管理系统,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情况的发生,可提升患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的现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儿科护理用药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用药流程的不安全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完善用药安全流程,对全科护士进行临床用药安全的培训,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在儿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用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且药物过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儿科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的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安全用药流程,规范了护理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将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中的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罗定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的患儿120例,患儿入院后采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诊并接受相应治疗。对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前后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儿的抢救结果。结果:经比较,实施预检分诊系统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相比系统实施前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98.33%,患儿死亡率1.67%,医疗纠纷发生率0.83%,候诊意外发生率1.67%。结论: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该系统的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