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姬爱冬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52-2054
介绍了李军祥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他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并且深入发掘了"浊"、"毒"致病理论,并与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相结合,提出了从"浊"、"毒"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思路,从横向和纵向,从治标和治本,从外因和内因等全方位、立体地论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和发展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调肝化浊解毒方,使临床疗效大为提高,深化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高月求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痰浊沉积,久病及肾,终成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之证,治疗时倡导从脾论治。临证以自拟方参葛方加减,配合饮食结构调整及运动指导等治疗,标本兼顾,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多因素共同致病,与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中医学多从浊毒、痞满、痰浊等论治。我们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浊毒贯穿始终,且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呈渐进演变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早期(血浊内蕴期)重在健脾以化浊,中期(毒损肝络期)清热以解毒,后期(毒瘀互结期)活血以散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的必要性,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吕文良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倦等。基本病机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肝郁脾虚为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因此在临证时多从调肝理脾,理气和血,祛痰化瘀等方面论治。吕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处方灵活多变,主次分明,基本病机纵贯始终。同时,吕教授注重本病的综合干预,强调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介绍吴耀南教授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留着于肝的主要病机,提出"痰瘀同源、互化、同病"的"痰瘀相关论",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磊教授善用涤浊法治疗各类浊阻之证,认为肝、脾、肺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职,水湿内停成浊,浊邪阻滞三焦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机,此病源头在于肺失清肃、浊阻肝脾,其治疗应从肺着手,涤除浊邪,以绝生浊之源。方以苇茎汤为主,临证化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丹夏脂肝方治疗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证疗效特点及其相关性,探索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观察临床试验设计,将纳入受试者按完全随机方式分为2组,分别接受丹夏脂肝方与强肝胶囊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病证主要症状、肝脾CT比值及超声检查、肝功能、血脂。结果:丹夏脂肝方治疗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82%、62.50%,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与有效率为51.02%、91.84%,均优于对照药强肝胶囊(P0.05);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及主症积分、肝功能、血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病、证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1)丹夏脂肝方对湿浊瘀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改善症状、肝脾CT比值,肝功能及血脂作用。2)丹夏脂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证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肝脾CT比值及肝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洪涛  袁成业  肖香群 《光明中医》2014,29(11):2392-239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而致痰浊内生,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瘀阻肝络.因此肝脾脏功能失调是本病病机的关键,痰湿、瘀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综合征。部分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1])。王绪霖教授强调脾肾两虚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病机,运用益肾健脾、涤痰软坚散结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痞""胁痛""积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为  相似文献   

13.
肝癖又名肝痞,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引起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病工作组脂肪肝分组于2006年将脂肪肝称为"肝癖"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院肝病科(国家级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建设单位)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癖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出消脂复肝丸,自2003年以来治疗肝癖病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病情发展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吕文良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与饮食、情志、劳逸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脾不调,气血失和,痰、湿、浊、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并从“肝脾一体”角度提出三条治则:疏肝理脾,首重益气;祛湿化浊,调气和血;灵活取舍,病证结合。注重个体化综合诊疗,重视患者自身生活方式对本病的影响,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条件及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为非感染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临床症状少且无明显特异性,给中医四诊信息收集、病机分析及证型判定带来困难,中医诊治建立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湿、热、痰、浊、瘀等病理因素特点、联系及鉴别要点,分析本病正虚与邪实的阶段性特征及病理性质演变,理清病位脏腑,尤其是本病中肝与脾、肾、肺的关系,系统阐述本病病机特点,以期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胡敬宝主任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分别施用疏肝健脾、祛湿化浊、化痰活血及行为疗法予以治疗,紧扣病机,标本兼治效果良好。本文介绍胡敬宝主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证思路与经验,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拟疏肝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原因造成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疏肝化浊汤是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方,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丁佳璐  方晨晔 《江苏中医药》2021,53(2):21-22,23
通过对《金匮要略》的相关条文进行分析,探索经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实邪不外乎湿热痰瘀。肝经受阻,滞而生变者,治以旋覆花汤;湿邪久稽,痰浊内生者,治以泽泻汤;湿热中阻,腑气不通者,治以大黄类方;血瘀日久,结为癥瘕者,治以鳖甲煎丸。同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益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湿热蕴结证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证型之一。湿热蕴结脾胃引起肝脏病变,这与现代医学中"肠-肝轴"学说不谋而合。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推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演变进程,其产生的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胃湿热引起的证候具有相似性。因此基于"肠-肝轴"学说与中医肝脾相关理论,推测土旺侮木是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肝化浊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C、ALT、AST、GGT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HDL-C均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