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彦汶  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2020,40(10):1264-1266
葛根、松节、威灵仙是仝小林院士临床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在诸多导致颈椎病的邪气因素中,以风、寒、湿尤为重要。葛根舒利太阳经气,治疗项背强紧疼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松节祛风燥湿,舒筋通络,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三味药同用可共奏通阳散寒、祛风燥湿、柔筋通络之效,为治疗颈椎病的靶方靶药。  相似文献   

2.
黄芪、川桂枝、炒白芍三味小方组合取黄芪建中汤之意,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仝小林院士常用之治疗虚寒型胃痛。方中黄芪性微温味甘,可益气补脾,用量范围为15~45 g;桂枝味甘性温,具温健脾阳之效,用量范围为15~30 g;白芍味甘、酸,性微寒,具有和中止痛功效,临床常用剂量15~45 g。全方共奏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之效,属于虚寒型胃痛的靶方。  相似文献   

3.
传统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常常从风、火、痰、瘀上扰,或髓海不足、脏腑亏虚等入手。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往往能见到以畏寒、怕风、颈项僵硬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高血压病患者。针对此类患者,仝小林院士从"态靶因果"中医辨治策略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理论,指出其基本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脉管拘挛不舒而导致血压的升高,其治疗靶方为葛根汤,靶药为葛根、川桂枝、牛膝、天麻。文章全面解析了葛根汤治疗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的临床诊疗策略,以期为高血压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降香、水蛭、川芎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微循环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久病入络,慢性病后遗症期多见络瘀之证,西医鲜有治疗药物。降香为气络之药,辛香走窜,常用剂量为9~15 g;水蛭为血络之药,破血逐瘀,常用剂量为3~9 g,常用剂型为粉剂;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常用剂量为9~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肺间质纤维化、脑中风后遗症等络瘀之证。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在退热,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热病应首辨新感与伏气,清温透表,给邪气以出路。治疗时以芦根清热透表,临床常用剂量60~120 g;葛根解肌透表,临床常用剂量30~60 g;石膏清气透表,临床常用剂量60~120 g。三味药组成小方,有良好的清热透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葛根汤源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7味药组成,方中葛根解肌生津,麻黄、桂枝、生姜散寒解表,芍药、大枣补血舒筋,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风寒、解肌表、生津液、舒筋脉之功效,原书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和"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二证。该方开中有合、散中能收、升中可降、动静相宜,笔者临证运用此方时将其中药物剂量进行变化,并随兼夹病机和  相似文献   

7.
1 葛根定眩汤 组? 成:葛根30?g,桂枝12?g,生白芍12?g,羌活9?g,川芎6?g,僵蚕9?g,钩藤15?g(后下),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9?g. 功? 效:温经通络,解肌舒经. 主? 治:颈性眩晕. 用? 法:每日1剂,每剂煎煮2次,每次得药液200?mL,日2服.3~7剂为1个疗程. 方? 解:...  相似文献   

8.
葛根味苦、辛、凉,归脾、胃经,主要有解热、散寒、解肌、透疹、升阳、生津的功效,为阳明经的引经药。葛根生用偏于发表解肌,粉葛擅于生津止渴,煨用辛凉力减,入脾胃可升发清阳,鼓舞脾胃之阳气上升。临床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外邪侵入经络,经脉不舒,无论风寒风热证而症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体痛者皆可以葛根为主药。如以葛根配伍麻黄、桂枝等,方名葛根汤,治疗中风表实证。以葛根配桂枝汤名桂枝加葛根汤,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傅金汉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1):483-483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眩晕”的范畴 ,为临床常见病。除外治方法外 ,中药内服方法也越来越受重视。笔者以自拟葛根蜈蚣汤 (以下简称本方 )结合辨证分型 ,结合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治疗本病疗效满意。葛根蜈蚣汤方药物组成为葛根 2 0 g,蜈蚣 2条 ,生黄芪3 0 g,当归、伸筋草各 1 5g,穿山甲、桂枝各 9g,羌活、炒白芍各 1 0 g等。方中以蜈蚣、穿山甲搜风剔络 ,葛根、羌活解肌通痹 ,生黄芪、当归益气行血 ,桂枝温经 ,炒白芍敛阴 ,伸筋草通络 ,合奏祛风通络、行血舒筋之功。临床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减。颈椎病酸痛大多局限于一定部位 …  相似文献   

10.
葛根汤的临床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汗、生津液、濡经脉之功效。原用治风寒表实,邪客经输的“项背强几几证”以及太阳阳明合病的“自下痢证”。笔者临床应用本方辩治杂病,收效亦著,兹简介于次。  相似文献   

11.
李成军 《新中医》2008,40(6):116-117
笔者在多年临床治疗实践中,尝试应用自拟葛根芍甘木瓜汤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本方组成:葛根30~50g,白芍、骨碎补各30g,甘草、木瓜、延胡索各18g,全蝎10g,威灵仙(醋炒)24g.方中以葛根为主药,解肌发表,升阳举陷,是治疗项背强痛之要药;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缓急和中,二者配合木瓜平肝舒筋,可缓解颈肌痉挛疼痛;骨碎补补肾活血、强筋壮骨;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全蝎祛风镇痉;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醋炒还具有软化作用;全方共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止痛、祛风逐痹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唐爽  柳红芳  李修洋 《吉林中医药》2020,40(4):428-430,433
仝小林教授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六态",指出热壅态中的肝热证具有"四红二干"的临床表现,"四红"指面(目)红、唇红、舌红、掌红,"二干"指便干、口干。常处以靶方夏枯草、黄芩、钩藤清肝降压,一般用量为夏枯草30~60 g,黄芩15~30 g,钩藤15~30 g,根据兼证配合使用清热、降火、散火、行气、利湿之品。该小方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时,降压效果显著,并可以明显减轻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临床疗效良好,但需注意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葛根30 g、桂枝10 g、白芍15 g、生姜3 g、大枣3 g、丹参15 g、川芎6 g、羌活10 g、甘草6 g)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个疗程(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湿证)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息肉的发病总由脾虚为先,湿浊、痰结、血瘀在后;以脾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故治疗应当健脾以治其本,化湿祛痰、逐瘀散结以治其标,如此标本同治才能恰对息肉之病机.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选三味药物:威灵仙,皂角刺,生薏苡仁合成三味小方.方中生薏苡仁健脾祛湿以治本,调整机体脾虚之态,且薏苡仁能解毒散结,为治疗息肉的态靶同调之药;皂角刺搜风通络,化痰散结,其锋锐引诸药直达病所,威灵仙涤痰逐瘀,通行十二经络,可以消痰瘀凝滞之癖积,皂角刺和威灵仙同为治疗息肉的靶药.该三味小方态靶同调,标本兼治,从不同的角度达到健脾祛湿、涤痰逐瘀、软坚散结的目的.方中威灵仙常用剂量为15~30g,皂角刺常用剂量为15~30g,生薏苡仁常用剂量为15~60g,临证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5.
葛根汤临床应用发挥淮安市人民医院(223200)金兆刚关键词葛根汤面瘫眩晕真心痛腹痛葛根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汗、生津液、濡经脉之功效。原用治风寒表实,邪客经输的“项背强几几证”以及太阳阳明...  相似文献   

16.
颈部肌筋膜炎又称颈肌凝结症,主要特征是后颈部肌肉慢性痉挛,最后变为僵硬。笔者根据本病的症状特点,选用解肌祛风、儒养筋脉之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该病64例,疗效满意,观介绍如下。1一股资料本组64例中,女62例,男2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9岁,平均44岁;病程最短56天,最长540天。临床表现为颈后部僵硬感、紧张感或有重物压迫之沉重感,晨间起床时和气候潮湿寒冷时加重,活动后及在温暖的环境中减轻,舌质谈,首薄白,脉浮缓。2治疗方法基本方:葛根15g,枝枝gg,白芍gg,炙甘草6g,黄茂15g,生姜gg,大枣12枚。加减:头痛加川穹gg…  相似文献   

17.
葛根汤应用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腓总神经痛谭××,男,18岁。1966年4月就诊。因右腘外缘至膝外下有条索状肿物,伸膝则牵痛剧烈,某医院诊为腓总神经痛。经治无效。诊见:右膝拘挛得热稍舒,微热恶风寒,无汗,脉弦紧。证属外感风寒,寒滞经络。法宜解表散寒,舒筋止痛。查《中医诊疗要览》云:“葛根加术附汤,治各种神经痛均有效。”即以葛根加术附汤重用白芍加牛膝、木瓜治之:葛根30克、麻黄6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甘草6克、白术10克、附子10克(先煎)、牛膝10克、木瓜15克、生姜三片、大枣三个。一剂,微汗出,足伸痛减。原方去麻黄继服二剂基本  相似文献   

18.
张国建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38-739
1 桂枝加葛根汤证--外感热病案 患者,男,58岁,于2000年11月6日初外感寒凉后出现发热,全身骨节酸痛、汗出、颈项僵痛、鼻塞头痛,自服中成药,上述症状未见缓解,舌尖略红苔薄白,脉浮数.中医辨证属太阳中风,经气不舒,投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以解肌祛风,生津舒经.处方:葛根20 g,桂枝10 g,白芍10 g,生姜4 g,炙甘草6 g,大枣10枚,川芎10 g,白芷6 g,白薇10 g,银柴胡10 g.服上方1剂,热退汗减,继服2剂,悉症均缓解,后嘱其饮食调养大安.  相似文献   

19.
桑叶、桑枝、桑白皮均来自桑树,是临床常用的清热降糖通络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桑叶可散中焦及上焦郁火,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桑白皮清肺胃之热,有"小白虎汤"之美誉,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桑枝散四旁经络、皮腠之郁火,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兼有血糖高者尤宜,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三药各30 g,其降糖力度大约相当于阿卡波糖50~75 mg,3次/d的效果。三味药组成糖尿早期中满内热阶段的态靶同调小方,既能针对"热态",又具有明确的降糖疗效,同时桑叶、桑枝为芳香茎藤类通络药物,在糖络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亦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经典名方、名老中医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葛根具有以下特点:1)葛根临床常用量范围为10~50 g,最大用量可至120 g。2)结合具体疾病、证型及相关症状确定葛根的最佳剂量范围,如用以升阳止泻,治疗成人斯蒂尔病、脾虚泄泻等,葛根用量多为10~30 g;葛根用以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治疗消渴、感冒发热、项背强痛等,用量多为30~50 g。3)应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特点配伍相应的中药,如葛根配桂枝能解肌透表;葛根配伍黄芩、黄连能升阳止泻;葛根配伍半夏以解表、和中止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