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孙增涛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机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风痰(饮)留伏于肺为根;治疗方面强调发作期以疏风化痰当先,缓解期以培补元气为要,兼以疏化风痰搜剔余邪;处方用药主张寒温并用、消补结合、调平气机;诊治过程重视中西医合参,主张树立中医药全病程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孙增涛教...  相似文献   

2.
孙增涛教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病机为肺虚,累及脾肾,以痰为主,贯穿始末。基本治则当遵循扶正祛邪,以痰为要,辨证论治。其遣方用药灵活,擅长主抓病机,临证化裁,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杨保林 《中医药学刊》2002,20(3):331-332
从5个方面论述中医辨治支气管哮喘的优势,即哮喘喘喝皆为哮,古今殊名;外邪情志动夙根,因是发病,痰瘀气滞阻肺窍,病机之要,因证立法施方药,多辟蹊径,防微杜渐祛夙优势,指出,中医对哮喘认识及治疗早已形成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左教授系著名中医急症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学验俱丰,尤以呼吸系统急症及厥脱的治疗见长.现将王师辨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从肺论治王师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内有宿根,由外邪侵袭、饮食内伤或他病诱发而发病.病机以痰气交阻、肺失宣降为主;病位在肺,与肝、心、脾、肾四脏皆相关.王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结合虚、邪的偏盛与主次关系,分期论治,辨证用药.(1)发作期.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成痰,痰闭气道,发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等症.此时肺、脾、肾诸脏或虚或实,痰壅于肺,标实甚急,急则治其标,故治肺为先,宜宣肺、肃肺、清肺、泻肺.  相似文献   

5.
孙增涛教授从事肺病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COPD辨治,当责之肺、脾、肾三脏,关键在外邪、痰瘀、气虚三要素,其中肺气亏虚是COPD发病的前提,痰瘀阻肺是COPD急性加重的根本,外邪引动是COPD发病的诱因.治疗上,急性加重期重视“清透截断、扶正化瘀”,缓解期主...  相似文献   

6.
武维屏教授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武维屏教授 ,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 30余载 ,治学严谨 ,学验俱丰 ,辨治肺系疾患尤具匠心 ,机圆法活。在支气管哮喘诊治方面 ,武教授认为 ,哮喘发作是正邪交争 ,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强调风、痰、气、瘀、虚为哮喘发作的基本病机特点。治疗上擅以病机特点辨证施治 ,参以西医辨病治疗 ,疗效显著。现将其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介绍如下。1 风哮武教授认为 ,哮喘发作之诱因首推外感六淫 ,而风为六淫之长 ,故以风邪外袭诱发者最为多见。临床上哮喘多发病迅速 ,骤发骤止 ,反复发作 ,与风邪“善行而数变”特…  相似文献   

7.
孙增涛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科研工作20余年,熟谙传统中医理论,师承名老中医,继承其学术思想并加以创新发展,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研究工作中,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操作规范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及感染后咳嗽、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临证经验丰富.现将孙师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陈宪海教授致力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三十余载,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本病的辨证论治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我们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导师应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如下。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古籍中属于"喘鸣"、"喘呼"、"喘喝"、"上气"、"哮病"等范畴[1]。清代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哮病》指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关格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中,历代医家对关格亦多有论述。文章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及治疗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吕仁和教授诊治慢关格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李永泉  李墨航 《中医研究》2012,25(10):34-36
李统华教授在长达50余a的临床生涯中,诊治疑难杂症愈显其经验特色,所取桴鼓之效,深为同仁推崇.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辨治经验尤为独特,认为本病多因外界致敏因素发病,故治疗不应在急性发作期以发表攻邪法治之,不论其已发或未发,或发于何时,均应审证求因,四诊合参,细察属虚属实,罹寒罹热,循虚补、实泻、寒温、热清之治则,施以相应方药,从本而治,即可获取速控哮喘之目的,临床依据症状分为4型论治,施以对应经验方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绝大多数表现为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在气温变化小、温暖的夏季.但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反应仍比健康人高100~1000倍,表明气道的慢性炎症没有完全消除,并且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预防哮喘复发乃至根治的关键,而中医的整体调节对其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笔者现就其辨治思路和方法与同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晓  封继宏 《新中医》2011,(4):139-141
孙增涛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治支气管哮喘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以阵发性带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中医学治疗本病可收到良好疗效.现就其辨治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6):587-588
支气管哮喘因发作期、缓解期不同而治法各不相同.笔者现 就中医辨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老年支气管哮喘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元鸿 《世界中医药》2007,2(5):285-286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内科常见的多发性老年病,属于中医学咳嗽、哮喘、伏饮范畴,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有其特殊性,现笔者就渝东对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分为9型的辨治经验,阐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燕萍教授认为缓解期支气管哮喘虽正虚为关键,但和发作期一样均存在“宿痰伏肺”这一共同的病机变化,致哮喘发作的因素“伏痰”并未祛除,故临证时强调要抓住关键,祛邪以清热化痰贯穿始终,善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灵活选药,辨证施治;扶正则以补肾阳为主,巧用金匮肾气丸及二仙汤加减化裁,祛邪与扶正兼顾。同时张教授认为哮喘的发病与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宿主、环境、心理等)亦为治疗缓解期哮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圆运动理论,以“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为核心思想,是中医气机升降学说的延伸与发展。文章基于圆运动理论,提出支气管哮喘的总病机为中虚痰伏,肺金上逆。发作期以中虚、痰伏为先,邪袭、木郁、金逆为后,治疗上以祛邪、解郁、宣肺、降逆为主;缓解期以中虚、火亏、金逆为主,兼有痰伏、血瘀,治疗上以健脾、温肾、补肺为主,兼以化痰祛瘀。通过对圆运动理论辨治支气管哮喘的探析,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基础,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多见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属中医学“哮证”范畴。江苏省名中医张明德教授在充分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上盛下虚是哮喘的基本病机;上盛以风盛、痰阻和气滞为主,下虚则以肾虚为要.当以泻上(祛风、化痰、理气)和补下(温阳补肾)为防治哮喘的基本法则.同时强调活血和通腑法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