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的进步和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发展对高层次骨伤人才的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全新要求 ,而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医骨伤人才的培养要求 ,因此 ,改革中医骨伤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高质量骨伤科人才的重要举措。1 单一的培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中医药的迫切需求与发展困境,改革教育体制,创新与发展师承教育模式,多措并举,构筑中医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卓越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水清 《中医教育》2004,23(3):18-20
从提高对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在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以及要敢于创新和不断创新等方面对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中医骨伤学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熊勇 《中医正骨》2005,17(7):73-74
中医学院是培养高级中医师的摇篮,培养"阴阳汇通之医"是中医高级教育的根本目标.骨伤专业最基本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临床诊疗知识及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中医骨伤的中医师.近年我们在中医骨伤学的教学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探讨和改进,现将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波  邹华 《中医药导报》2005,11(9):89-89
文章就中医骨伤专业的教学阐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对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培养制度,以培养出更合格的现代化中医骨伤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所谓高层次创新人才就是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在促进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还是专家加企业家的复合型人才….面对21世纪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速高层次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推出,已经成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传统教育模式与“定位教育”模式在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运用的差异性.方法 根据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医筋伤》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骨伤筋伤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情况,确定颈椎病、膝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作为重点“定位”学习内容,根据该四类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设计考核问卷,对2010级中医骨伤班学生(对照组)进行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学习结束后,发放、回收、分析考核问卷;对2011级骨伤班学生(实验组)进行定位教育模式教学,学习结束后发放、回收、分析考核问卷,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个组别的平均分,比较各分数段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结果 实验组平均分数为67.05分,对照组平均分数为51 58分;对照组60分以下分数段人数百分比高于实验组,对照组60分以上各分数段人数的百分比均少于实验组,二者具有差异性.结论 定位教育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定位教育模式更有利于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中医骨伤学是由历代医家继承发扬到现在的集骨科病因、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一门学科。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由高速度、高能量所致的损伤越来越多,很多复杂性骨折,单靠手法整复、固定、练功、药物治疗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解剖复位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中医骨伤技术的研究。通过整理与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操作文本,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80%的骨折不用手术而以中医接骨法治疗,而现在80%的骨折改用手术。中医接骨法仅在农村、乡镇医院或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才见使用,连中医院的骨伤科都已很少用了。如何使古老优秀的中医骨伤技术不至于失传,  相似文献   

11.
《中医正骨》2010,(12):33-33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年举办以下几种类型进修班:①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治疗技术研修班,包括: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激光减压(PLDD)、射频靶点、臭氧、针刀医学、激光针刀、小针刀、水针刀、头针、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树立创新理念,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管理体制等措施实现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观念、体系和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医正骨》2010,(10):74-74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年举办以下几种类型进修班:①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治疗技术研修班,包括: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激光减压(PLDD)、射频靶点、臭氧、针刀医学、激光针刀、小针刀、水针刀、头针、耳针、刃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上的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中医正骨》2010,(9):19-19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年举办以下几种类型进修班:①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治疗技术研修班,包括: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激光减压(PLDD)、射频靶点、臭氧、针刀医学、激光针刀、小针刀、水针刀、头针、耳针、刃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上的临床应用等。②整脊医学进修班,包括: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颈椎整脊学、胸椎整脊学、腰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国外整脊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中医正骨》2010,(11):18-18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年举办以下几种类型进修班:①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治疗技术研修班,包括: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激光减压(PLDD)、射频靶点、臭氧、针刀医学、激光针刀、小针刀、水针刀、头针、耳针、刃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上的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中医正骨》2010,22(6):19-19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年举办以下几种类型进修班:①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治疗技术研修班,包括: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激光减压(PLDD)、射频靶点、臭氧、针刀医学、激光针刀、小针刀、水针刀、头针、耳针、刃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上的临床应用等。②整脊医学进修班,包括: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颈椎整脊学、胸椎整脊学、腰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国外整脊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中医正骨》2010,22(5):10-10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年举办以下几种类型进修班:①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治疗技术研修班,包括: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激光减压(PLDD)、射频靶点、臭氧、针刀医学、激光针刀、小针刀、水针刀、头针、耳针、刃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上的临床应用等。②整脊医学进修班,包括: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颈椎整脊学、胸椎整脊学、腰椎整脊学、整脊保健学、国外整脊技术等。③科技成果推广进修班,包括:拇(趾)外翻的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温建民、桑志成);三踝骨折外固定器的临床应用(成永忠);段层套管针刀微创植入治疗脊柱疾病(李长林);微创治疗小儿脑瘫后遗症(任月林)。④康复理疗进修班。同时结合I临床在北京华一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安排实习。  相似文献   

18.
《中医正骨》2010,22(7):77-77
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常年举办以下几种类型进修班:①全国颈肩腰腿痛微创治疗技术研修班,包括: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激光减压(PLDD)、射频靶点、臭氧、针刀医学、激光针刀、小针刀、水针刀、头针、耳针、刃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上的临床应用等。②整脊医学进修班,包括: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整脊技术学、颈椎整脊学、  相似文献   

19.
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培养中医人才,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因此改革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应将师承教育和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中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事业、人才、教育三者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古人早有明训,宋人胡瑗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借用到亟待继承创新的中医学界,则可以说致中医之兴者在人才,成中医之才者在教化。毋庸置疑,中医人才的健康成长是中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