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分级评定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FAC及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分别为(73.47±18.66),(3.69±0.36),(47.23±13.86),(29.37±7.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23.21),(3.18±0.45),(39.48±14.13),(24.73±7.69)分](P<0.05,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能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能提高上、下肢运动能力,能改善患者步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86.97±18.63)分,高于对照组的(68.42±18.52)分,Barthel指数为(79.62±16.82)分,优于对照组的(62.48±16.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84-148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明显,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68%(37/76),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占51.32%(39/76),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以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分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或大于对照组,Ashworth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缓解关节痉挛密切相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为40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药二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明显小于治疗组(100.00%)(P0.05)。2)2组治疗后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6.78±9.59)分、(53.29±12.77)分,治疗组分别为(37.39±10.02)分、(69.05±19.38)分,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2.00±5.62)分与治疗组(33.27±6.0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73.29±18.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77±14.5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该院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上下肢力评分。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上肢力评分、下肢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7.52±1.55)分(61.97±1.82)分;(72.97±1.62)分(65.28±1.32)分;(3.57±1.21)分(2.01±0.57)分;(4.57±0.11)分(2.67±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相比,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不仅利于改善其上下肢肌力,更利于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该护理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纳入观察的中风SHS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均接受中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接受包括刮痧和中医封包治疗的中医特色护理,4周后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和患肢疼痛评分(VAS)。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上升,而VAS评分则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疼痛,进一步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定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上肢与下肢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较对照组的73.7%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44例)与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4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mnnstmm分期、FCA综合功能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联合治疗措施后,下肢Fugl-Meyer评分为(30.93±2.89)分,Bmnnstmm分期为(4.38±1.16)分,FCA行走功能评分为(7.96±2.97)分;对照组下肢Fugl-Meyer评分为(25.37±2.87)分,Bmnnstmm分期为(3.53±1.07)分,FCA行走功能评分为(5.22±2.17)分;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因中风引起的下肢痉挛患者时,可采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预后恢复质量,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加分期针刺治疗,根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FMA)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心理状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全国14家医院收治的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或完成辅助治疗患者5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66例,对照组237例。观察组采用辨证汤药、运动调养、心理调养、饮食调养、功能调养、膏方调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仅随访观察。研究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生命质量用FACT-L4.0量表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个疗程后评分为(101.60±13.19)分和(91.00±14.29)分,第2个疗程评分为(105.00±13.42)分和(88.60±15.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状态评价用SAS焦虑量表,抑郁状态评价用SDS抑郁量表,2个量表均提示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价,提示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有效的中医康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灸、按摩及刮痧综合疗法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64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石杉碱甲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针灸、按摩、刮痧、药枕等中医治疗方案,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失算、发白、反应迟钝等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行为评分表(Rating Scale of the 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为(6.2±1.2)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为(16.8±6.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职能以及情感角色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予以针灸、按摩、刮痧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提升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康复治疗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治疗,中西医联合组则采取常规康复方案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西医康复治疗组、中西医联合组疗效;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联合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治疗前西医康复治疗组、中西医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幅度更大,P<0.05。中西医联合组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更好,P<0.05,中西医联合组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是(6.12±1.21)天和(6.17±1.26)天,而西医康复治疗组病情改善时间、缺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是(8.77±1.26)天和(8.71±1.91)天。中西医联合组不良反应和西医康复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联合组不良反应有1例,西医康复治疗组有2例。结论:常规康复方案加上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生活独立能力、中医证候积分,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5例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及推拿,对照组69例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研究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推拿可以有效提高脑死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比较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5月—2019年8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包括Bobath技术、OT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手阳明大肠经...  相似文献   

16.
张恒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75-147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上肢功能障碍,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月秋  刘辉 《光明中医》2016,(13):1854-1855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ALD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83.7±12.4)分、(78.9±1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4±12.3)分、(64.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蓉 《新中医》2021,53(5):66-69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优于对照组(51.67%)(P<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汤治疗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满意,可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对运动功能恢复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改善脑中风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中风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进行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蓝晶晶  梁巧巧  吴悦 《新中医》2021,53(4):197-20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干预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西药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定肌痉挛程度,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功能情况,以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IS移动能力、力量状况、记忆交流能力及情绪4个维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并配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情志疏导,疗效满意,有助于缓解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