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的西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补中益气汤配合常规西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自拟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 s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排痰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自拟补中益气汤配合常规西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方案,将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和肺功能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3.02±0.55)V/L、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97±0.44)V/L、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86.03±10.05)mm Hg (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机械通气及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将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DV(63. 22±1. 32) ml、ESV(38. 16±1. 21) ml更低,RVEF(45. 65±1. 02)%、AT(0. 19±0. 01) s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苏前二陈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证属痰浊阻肺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苏前二陈汤口服。选用临床有效率、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作为评价依据。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66%(23/30),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as percent of estimated value,FEV_1%)和1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_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苏前二陈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川芎嗪静滴;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PaO2、PaCO2、DD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40例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吸氧、化痰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明显升高,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5.00%(17/2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55.00%(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并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行清金化痰汤与改良呼吸操训练联合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诊治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清金化痰汤与改良呼吸操训练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2.12±0.45)L、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73.25±7.23)%比对照组高(P 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6.76±2.11)分比对照组少(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行清金化痰汤与改良呼吸操训练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并改善其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95%CI=81.77%~98.58%),对照组为71.74%(95%CI=58.73%~84.7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877 3,P=0.060 5),差异接近临界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可明显升高肺功能峰值呼气流速、用力呼气量、呼气量/肺活量参数(P0.01)。结论:给予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其收益为OR=0.18(95%CI=0.05~0.67),NNT=5(95%CI=2.69~16.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固本养脏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POC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固本养脏汤加减进行辨证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81.0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固本养脏汤加减治疗AEPOCD患者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止咳、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清肺化痰祛瘀汤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PaO2、PaCO2、D-二聚体及肺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祛瘀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D-二聚体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欣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103-103,105
目的:观察补脾益肺法为主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方法:75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嘱戒烟,对照组患者接受慢阻肺稳定期常规治疗(氨茶碱、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补脾益肺法治疗,连续治疗3月后采用SGRQ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GRQ量表中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状态三项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肺法为主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在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自拟方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和血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和血沉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都有明显好转,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期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近年来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饮郁化热证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木防己汤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防己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肺功能,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肺肾化痰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肺肾化痰瘀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前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FEV1、FEV1/FVC/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中,观察组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后FEV1、FEV1/FV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前,其血清IL-10,IL-13,IL-18,TNF-α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血清IL-13,IL-18,TNF-α和CRP明显降低,IL-1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的补肺益肾、祛痰化瘀方法,和西医的医治方法相结合,可对患者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73-776
目的 :观察平喘调中针刺法改善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平喘调中针刺疗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体征、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肺功能相关指标、平均通气时间、人机同步率、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机并发症情况。结果:(1)治疗24 h、72 h后,两组临床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后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治疗组在改善并发症、平均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及提高人机同步率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喘调中针刺疗法能改善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应用陈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作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陈汤加味治疗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研究组总的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总的有效率77.50%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功能的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0%,比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7.50%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型患者,予以陈汤加味进行治疗,成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清华 《四川中医》2014,(8):161-16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0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中医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77.89±6.11)mmHg,二氧化碳分压(35.01±2.36)mmHg;FEV1/FVC(57.97±6.96)%,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9.63±6.77);上述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44、7.102、2.9935、3.8712,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为身体功能(1.96±0.74),情绪功能(1.91±0.80),角色功能(1.57±0.76),社会功能(1.44±0.32),总体生活质量评分(5.34±1.28),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85、8.4493、5.5507、13.7003、5.911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