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芪、川桂枝、炒白芍三味小方组合取黄芪建中汤之意,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仝小林院士常用之治疗虚寒型胃痛。方中黄芪性微温味甘,可益气补脾,用量范围为15~45 g;桂枝味甘性温,具温健脾阳之效,用量范围为15~30 g;白芍味甘、酸,性微寒,具有和中止痛功效,临床常用剂量15~45 g。全方共奏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之效,属于虚寒型胃痛的靶方。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5 4例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男30例 ,女 2 4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36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6年。治疗方法 通络止痛汤组成 :黄芪 15 g、薏苡仁 30 g、独活 10 g、羌活 10 g、秦艽 10 g、桑寄生 15 g、熟附子 6 g、桂枝6 g、丝瓜络 10 g、鸡血藤 15 g、当归 15 g、川芎 8g、木瓜 12 g、茯苓 15 g。水煎服 ,早晚各 1次 ,日 1剂。辨证加减 :寒重者加防风 ,加大桂枝用量 ;有热象者加黄芩 ;湿象重者加重薏苡仁用量 ;腰痛明显者加川续断、杜仲 ;气虚者加重黄芪用量 ;纳差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血瘀者加赤芍…  相似文献   

3.
临床集锦     
<正> 方药组成:葛根15~50g,麻黄15~20g,桂枝、白附子、川芎各10~30g,羌活、防风、僵蚕各10~15g,全蝎粉5~10g(冲服),甘草6g。小儿用量酌减,水煎服,日1剂。加减:湿盛腮肿或眼睑浮肿者加茯苓、苍术各15g;发热者加柴胡、黄芩各12g;服上方3~5剂后,减麻黄、桂枝、葛根、羌活用量,加红花10g,当归15g,黄芪15~30g;恢复期可服十全大补汤加减。  相似文献   

4.
韩树杰  侯萍 《中医杂志》2004,45(9):651-651
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吾师临证常以此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每每获效,吾亦仿之,重用何首乌组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多例均有良效. 基础方:何首乌45g,枸杞子10g,乌药10g,黄芪10g,白芥子10g,土鳖虫10g,白芍20g.若伴寒滞经脉加鹿角霜10g,细辛3~10g,桂枝10g.伴血虚加鸡血藤30g,当归10g,川芎10g.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75例患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地黄、水蛭、土鳖虫、川牛膝、毛冬青、鸡血藤、制川乌、大枣、干姜)15d为1疗程。结果显效30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1 四肢麻木 李某,女,47岁,2007年11月21日初诊。半年前,因工作劳累觉四肢轻度麻木,渐加重,右侧偏重。曾往多家医院求治,CT示多发性脑梗死。曾输注血塞通、黄芪针、丹参针、川芎针、脉络宁针等,服用维生素B类、肌苷、维生素E、中药二陈汤、补中益气丸、补阳还五汤等,均疗效欠佳。气短懒言,自汗出,纳差便溏,四肢皮肤不知痛痒,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缓。用桂枝汤加黄芪三仙方。生黄芪4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煨生姜4g,大枣8个,焦三仙各15g,当归15g,川芎6g,鸡血藤15g。日1剂,水煎服。服30剂后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运用《金匮要略》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肩周炎13例,疗效满意。一、方药组成及用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50克,桂枝6~12克,白芍9~12克,大枣6~15克,生姜6~10克,鸡血藤15~30克,苍术6~12克,姜黄6~9克,羌活6~9克,桑技12~3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6剂为1疗程。  相似文献   

8.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型颈椎病临床较常见,笔者近几年来应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本病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5~56岁,平均38.5岁;病程2周~6个月。治疗方法基本方:葛根30g、桂枝8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0枚、炙甘草6g、鸡血藤30g、川芎6g、威...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8例全部为门诊病人 ,均为女性 ,年龄在 2 2岁~ 33岁之间 ,病程 0 .5年~ 2年。2 治疗方法自拟通络活血方药物组成 :黄芪 90 g,当归 45 g,赤芍 45 g,桃仁 30 g,红花 30 g,鸡血藤 60 g,川芎60 g,熟地 60 g,党参 60 g,全虫 1 5 g,地龙 60 g,蜈蚣 4条 ,僵蚕 30 g,桂枝 30 g。上方共研细末 ,混匀 ,装胶囊 ,每粒 1 g。每日 3次 ,每次 2粒口服。2个月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 疗效标准痊愈 :小鱼际肌萎缩恢复正常 ,感觉障碍消失 ;好转 :小鱼际肌萎缩好转 ,感觉正常 ;无效 :小鱼际肌仍萎缩 ,感觉障碍存在。4 治疗结果8例中…  相似文献   

10.
上肢左侧无脉41例,右侧12例,双侧7例;活动期15例,慢性炎症期45例;病史10天~20年。活动期治法:(1)诱发本病活动的原因治疗。(2)抑制免疫反应。(3)对症治疗。(4)抗凝扩容。(5)四妙勇安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银花30~50克,连翘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芩15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桂枝15克,赤芍2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慢性期治法:(1)非类固醇抗炎剂。(2)抗疑扩容。(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克,桂枝15~20克,当归15克,赤芍25克,鸡血藤15克,生姜10克,穿山甲15克,水蛭5克,甘草10克)水煎服。结果活  相似文献   

1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应用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四味药组成,临床多用于治疗心阳不振所致心悸、胸痹等病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其他病证取得较好疗效,现举案例如下:1失眠李某,女,56岁,教师。2002年3月初诊。失眠半年余。半年前始失眠,每夜睡2~3小时,易醒,伴形寒,乏力,肢冷,气短,舌暗、苔薄白,脉缓。平素易感冒。BP:130/70mmHg,P:56次/分,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治以益气温阳,镇静安神。处方:桂枝9g,炙甘草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鸡血藤30g,当归15g,川芎9g,黄芪30g,党参9g,知母9g,茯神12g,夜交藤30g,水煎服日一剂,连服6剂…  相似文献   

12.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几年来,笔者运用黄芪寄生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味治疗顽固性肩周炎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42~70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18个月。其中30例经按摩、理疗、中药及西医封闭注射治疗效果欠佳,15例未经治疗。1·2治疗方法方用黄芪寄生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味。药用:黄芪30 g、桑寄生20 g、鸡血藤20 g、威灵仙15 g、秦艽10 g、姜黄10 g、桂枝10 g、穿山甲10 g、延胡索15 g、半夏10 g、茯苓20g、干姜5 g、枳壳2 g,久病不愈…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81年以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9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45岁,21~40岁80例,41~45岁9例,20岁以下1例;冬季发病72例,秋季12例,夏季6例;有长期吸烟嗜好者80例,寒冻史者72例,外伤史者8例,精神刺激诱发者10例。治疗方法一、辨证分型 1、阴寒型:温经散寒、和营通络。制附片15g(先煎),麻黄9g,熟地30g,干姜10g,白芥子12g,鸡血藤30g,川芎15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6g,川牛膝30g。 2、血淤型:活血化淤、疏通经络。丹参30g,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心绞痛频发阶段,多以实证为主,治当理气活血,疏通血脉为宜。我们用自拟化淤血方,治疗气滞血淤型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药用大黄30 g,川芎、赤芍各10 g,红花6 g,丹参15 g。气虚者加党参12 g,黄芪30 g;阳虚者加附子6 g,桂枝10 g;血淤甚者加蒲黄6 g(包煎) ,延胡索10 g,水蛭6 g,鸡血藤15 g。大黄用黄酒炙后,用量为30~5 0 g,先煎30 m in以去其泻下之性,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热服。2 典型病例 李某,男,2 0 0 2年10月15日诊。突然剧烈胸痛,向左上肢放射,伴大汗淋漓。查心电图左胸导联明显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医护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对27例门诊及住院患者①黄芪桂枝五物汤(大枣4枚,桂枝、芍药各12g,生姜18g,黄芪3090g),1剂/d,水煎200mL,3次/d,口服。疼痛严重加鸡血藤15g,红华10g,桃仁6g。②西医治疗。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医护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方含炒苍术、炒白术、泽泻、川黄柏、滑石粉(包)、路路通、元胡、川桂枝各10g。怀牛膝15g,川草薢1g,茯苓20g,甘草5g,生黄芪30g。早期加三七、血竭;中后期加山萸肉、山药、伸筋草。  相似文献   

17.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生姜、干姜、炮姜用量具有以下特点。1)生姜临床用量范围为3~120 g,可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及配伍。如生姜调和营卫、发汗祛邪常用3~41.4 g,可配伍桂枝、白芍、大枣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常用10~69 g,可配伍法半夏、木香、吴茱萸等;温通血脉、化饮消痞常用15~120 g,可配伍附子、桂枝、肉桂等。2)干姜临床用量范围为1~500 g。干姜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常用1~15 g;温肺化饮常用5~50 g,可配伍细辛、五味子、桂枝等;温心除痹、温肾回阳常用10~120 g,可配伍附子、肉桂、仙茅等。3)炮姜临床用量范围为0.18~60 g。炮姜温中散寒常用6~30 g,配伍干姜、制附子、小茴香等;温经止血常用6~60 g,可配伍当归、桂枝、吴茱萸等。  相似文献   

18.
升压方     
正殨殨组成:红参15g(如果气短头晕换炙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5g,桂枝10g,川芎10g,葛根30g,牡蛎20g,黑豆20g,竹茹20g,伸筋草15g。水煎服,用于治疗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脑梗塞病人正气亏虚,瘀血痰湿阻滞经络,用自拟的益气通脉汤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于下。 1 药物组成与服法 益气通脉汤的组成: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0g,鸡血藤15g,川牛膝30g,桂  相似文献   

20.
一、验方介绍 1、增损麻续各半汤主治:风寒湿痹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舒经活络。方药组成:麻黄15克、桂枝15克、秦艽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没药15克、红花15克、黄芩15克、当归15克、防风20克、石膏50克、黄芪30克、川附子20克、甘草10克(川附子先煎20分钟后入其它药同煎)。 2、白虎加桂枝二藤汤主治:风湿热痹功效:清热通络,疏风胜湿、凉血化淤。方药组成:桂枝15克、知母20克、赤芍20克、石膏5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50克、地龙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