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伤寒论》载四逆辈汤方颇多,其中对于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以及干姜附子汤所主疾病之轻重议论颇多。通过对经文、方药以及古代伤寒大家的见解做出详细分析,提出少阴阳虚传变干姜附子汤证为始、白通汤类方为渐、四逆汤方为末观点,按疾病的轻重程度排列四方当为干姜附子汤证最轻、白通汤稍重、白通加猪胆汁汤证较重、四逆汤方最重。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第315条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少阴下利急症,传统医家对其组方机制以成无己为代表者,认为组方机制多被解释为在白通汤破阴回阳的基础之佐以苦寒的猪胆汁和人尿反佐,为从治之法,防止药性格拒,从而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然原文找不到任何依据说明不用猪胆人尿,就会发生格拒。且假热格拒温度之热,不等于格拒药性之热。猪胆人尿本就可以疏利气机,结合现代药理也可知胆汁以及人尿本就可以用于急救,因此以反佐来解释猪胆人尿在亡阳证中的应用,不仅于理不合,也是对这两种甚至是两类药物的严重低估。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徐姗姗  金钊 《新中医》2006,38(4):82-83
白通汤出自《伤寒论》,由葱白、生附子、干姜组成,是治疗少阴病阴盛戴阳证之主方,具通阳及回阳救逆功效,用于治疗因阳气不足而致气机升降障碍、阴阳逆乱、上下不相交证。方中一味葱白,通阳之力胜于附子,但药房一般不备,临床可用薤白代替葱白,二者同属百合科,功效相近。现将临证应用白通汤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谈谈“白通加猪胆汁汤”中加猪胆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白通加猪胆汁汤见于宋版《伤寒论》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白通加猪胆汁汤是治疗阴盛戴阳服热药发生格拒的主方,功能破阴通阳.关于加入的猪胆汁(包括人尿)历代医家多视为反佐,认为阴盛戴阳证服用白通汤,出现的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等症,不是药不对证,而是由于过盛之阴邪与阳药发生格拒的缘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甚者从之”,故仍用白通汤,更加入咸寒苦降之品(猪胆汁,人尿)作为反佐,引阳入阴,使热药不致被阻寒之邪所格拒,从而达到通阳破阴的目的.这是历代绝大多数医家的看法.另外,在本条方后注中,仲景又云:“若无胆,亦可用.“此说引起不少医家的误解,认为猪胆汁可有可无,不太重要,因为仲景自己都明言,没有猪胆汁,也可应用.由此清代医家汪苓友牙申说:“方后云,若无胆亦可用,则知所重在人尿,方当名白通加人尿汤始妥”(《伤寒论辨证广注》).基于上述观点,笔者不揣浅陋,谈两点看法,姑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正> 《伤寒论》治疗少阴病的阳虚寒证,往往以回阳复苏的四逆汤类的方剂为主。后世医家如张介宾等人,提倡用附子、肉桂以补命火“大宝”,而为补火派的先驱,然其思想影响无不与四逆汤有关。为此,欲想了解中医学补阳消阴法的原委,以及它与后世医学的渊源,应对《伤寒论》四逆汤类的证治特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我认为很有必要。四逆汤类的方剂,指的是《伤寒论》中以四逆汤为代表的加减诸方,它包括了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九个方证,现概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5条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后有"若无胆也可用"之注,诸家皆将其断为"若无胆,也可用",认为猪胆汁在此方中可有可无,汪苓友甚至提出当名"白通加人尿汤始妥".然仲景既名白通加猪胆汁汤,岂有不用猪胆汁之理?笔者认为当是"若无,胆也可用",这样,就可以理解为如果没有新鲜的猪胆汁,晾干的猪胆也可以用.如此,既保留了猪胆汁的有效成分,又符合当时的临床实际,充分体现了仲景对猪胆汁中所含成分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
&lt;伤寒论&#183;少阴病&gt;篇第315条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后有“若无胆也可用“之注,诸家皆将其断为“若无胆,也可用“,认为猪胆汁在此方中可有可无,汪苓友甚至提出当名“白通加人尿汤始妥“.然仲景既名白通加猪胆汁汤,岂有不用猪胆汁之理?笔者认为当是“若无,胆也可用“,这样,就可以理解为如果没有新鲜的猪胆汁,晾干的猪胆也可以用.如此,既保留了猪胆汁的有效成分,又符合当时的临床实际,充分体现了仲景对猪胆汁中所含成分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四逆汤诸方可包括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六方,均载《伤寒论》实为一法之加减。而张仲景分六方论述,实寓深义。一、证治方药此六方证之病机,药味等,同中有异。主方为四逆汤;主要药为附子、干姜,主要病机是阳衰阴盛;主要脉证为恶寒(足卷)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脉微细。兼亡血津脱者加人参,阴盛格阳者去甘草加葱白;寒极格热,热药难入者,加人尿、猪胆汁。六方的药物配伍,皆有附子、干姜。附子温肾,干姜温脾胃,先后天健运则全身振奋,阴霾可祛。附子与干姜同用,可减除附子之毒性。人参伍附子、干姜能温阳固阴;葱白伍附于、干姜则温阳通里之力增;人尿、猪胆汁伍附子、干姜能起反佐作用,使热药不为假热所格拒而得以下咽。可见,四逆汤主温守,白通汤及通脉四逆汤主温通;四逆汤偏重温阳,四逆加人参汤温补并重、回阳益阴;自通汤及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既为反佐,又能降逆止呕除烦。  相似文献   

9.
白通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方由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3味药组成,具有补阳破阴之功效,主治少阴寒证兼阳虚下利。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补少阴,扶阳祛寒;葱白破阴通阳,交通阴阳。笔者师其方义,近年来用于治疗少阴阳虚所致的有关疾病,疗效颇佳,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白通加猪胆汁汤出自《伤寒论》第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道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赵开美本,以下同)对于此条,历来注家多认为是“寒气太甚,内为格拒,阳气道乱”,(《医方集解》)或称“阴寒太盛,阳药不得骤入”,以致利不止,厥道无脉,干呕烦,“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热因寒用之法”,(《伤寒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35-937
被誉为"失眠第一方"的半夏秫米汤乃《黄帝内经》十三方之一。该方调和营卫,化痰通利中焦枢机,交通阴阳,引阳入阴,治疗失眠效果好。现代以此方为基础加味治疗各型失眠均可收效,尤其对重症失眠或有"覆杯即寐"之效,但宜大剂量使用。方中半夏当用生半夏,用量在30~90 g,秫米可以大剂量薏苡仁代替,用量在30~60 g。为防止半夏中毒,宜长时间煎煮或配伍生姜。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49-250
研究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型痤疮可看作一种特殊的痤疮亚型,西医学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其主要因素。其中医病机为太阳阳明合病,气虚血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葛根汤、桂枝茯苓丸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统认为前者是解表之剂,后者为活血化瘀之良方,然葛根汤主治太阳、阳明合病,合用桂枝茯苓丸,阳极而阴生,升清降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型痤疮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纯阳理论与稚阳稚阴学说是中医儿科学认识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的两大代表性理论学说。《颅囟经》正式提出纯阳理论,认为小儿真气未耗,生长旺盛;北宋钱乙继承了纯阳理论,并发展性提出小儿易虚易寒的体质特点,认为儿科用药应注重柔润及脾胃调护,反对一味使用清凉之品,伤及小儿阳气;清代吴瑭提出稚阳稚阴学说,认为小儿幼小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出现阳气衰微现象。后世医家在以上两种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基于以上特点,临床儿科疾病的治疗应注重调节阴阳、顾护脾胃,用药应避免峻补峻泻,寒热温凉四气、辛苦甘酸咸五味不可过用。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方针对寒热错杂,气机失宜的多系统病证,特别是脾胃系相关病证,临床疗效显著,与半夏泻心汤升降相宜,调和寒温,平衡阴阳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念志教授认为膏方在肺系疾病的应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减轻发作病情;调整阴阳,以衡为期。张教授临床以"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为膏方运用的总原则,重点在于顾护胃气以及顾及"三个平衡"。张教授在肺系疾病的调治中遵循治肺不离肺,治肺不独肺的原则,并通过调整全身各脏腑机能,而达到防治肺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谭琼芳  林洁 《河南中医》2021,(2):222-22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卵泡发育异常与"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在PCOS患者的月经周期变化中,"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功能失调常见两种阴阳失衡表现。其一是"阴成形"不足,"阳化气"相对过盛;其二是"阴成形"太过,"阳化气"乏力。林洁教授将PCOS患者从胖、瘦两种体型辨证施治,瘦型PCOS患者的发病之本为"阳化气"太过,其标为"阴成形"不足,多辨为心肝火旺证,采用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化裁的多囊Ⅰ号方治疗;胖型PCOS患者发病之本为"阳化气"乏力,其标为"阴成形"太过,采用以导痰汤为基础化裁的多囊Ⅱ号方治疗。另外,属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病情严重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7.
薛伯寿教授传承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强调辨证论治要有灵活性,尤擅治急性外感热病。他认为小柴胡汤,扶正又驱邪,升达少阳生气,疏解气郁,解郁调气而利升降之枢,从而达到运转表里,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之功。临床运用小柴胡汤与其他成方灵活变通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取效尤佳。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70-27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阴兼表证(即肾阳虚外感)的经典方剂,近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相当广泛,为了更好地研究古方,现对近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19.
不寐源自《黄帝内经》,"营卫失度,阴阳失衡"为其理论基础。不寐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故治疗不寐,蔡炳勤教授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遣方外,还在方中加入对应阴阳的药对调和阴阳,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失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高血压病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味黄精四草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5例,临床疗效。方挫将符合选择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加味黄精四草汤;对照组35例,口服吲达帕胺。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血压、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血压、血脂变化,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7、13%,对照组51、43%,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80.00%,无明显差异(P〉0、05)。血脂治疗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精四草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具有治疗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