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和痰瘀同治法论治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关于补肾活血法、痰瘀同治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献并进行归纳小结。结果:文献阐明了股骨头坏死的辨证分型及以补肾活血、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作用为主的方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肯定了方药治疗本病的疗效。结论:补肾活血法、痰瘀同治法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痹证有瘀血"理论为依据,探究补肾活血法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积极作用。笔者以"骨病当补肾""痹痛当活血"的理论为治疗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临床表现,认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当"补肾活血",肾精足则筋骨坚,气血行则经络自通。"肾虚"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内因,"瘀血"是致病重要外在因素,肾精是营养骨质的精微物质,经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股骨头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需要依靠肾精充足及脉道通利,因此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需用补肾活血法,从"虚"与"瘀"两方面进行探析,并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证实此法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属于中医"骨痹""骨蚀"的范畴,是骨科常见病、疑难病。中医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精亏、痰瘀痹阻,应采用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该病手段多样,对于中早期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有显著优势。对近年来中医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进行总结,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作为骨科领域的疑难病,很难完全治愈,其中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居多。本文通过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机制及治疗进展,结合中医"瘀"的特性及致病特点,认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机制与"瘀"有关,指出其重要危险因素是"瘀",并从活血化瘀中药对其治疗进展,基于"瘀"论证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疗Ⅰ、Ⅱ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创伤性股骨头坏死Ⅰ、Ⅱ期病例60例(68髋),以自拟通痹益肾方为基本方随症辨证加减用药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治愈51髋,好转17髋.结论:通痹益肾方治疗Ⅰ、Ⅱ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胡江红 《光明中医》2016,(23):3470-3471
目的对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对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冠心宁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冠心宁注射液与中医针灸疗法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治疗后恢复时间和股骨头坏死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骨科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治疗后恢复时间和股骨头坏死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骨科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对病情处于早期阶段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中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类型,主要是由暴力造成的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后,导致股骨头供血出现障碍,不能满足股骨头生理需求,从而发生坏死。中医学认为,肾虚血瘀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主要病机,临床也多以补肾活血为法进行论治,并对补肾活血法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兹将近年来有关补肾活血法防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临床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头坏死的中医临床思路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病例情况,结合文献,分析中医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主要采用调节血脂代谢、血液高凝状态,降低骨内高压等方法。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可将患者的股骨头坏死症状分为脉络瘀滞、肝肾亏虚及痰湿蕴结,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故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的三期四型辨证思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在于跌打损伤、体虚感邪以及劳伤;“痰瘀”是本病病理转归的核心,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因为“瘀”,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不但有“瘀”而且还有“痰”;由痰致瘀,因瘀致痹,最后骨坏死形成是本病的主要病理过程;重点阐明了股骨头坏死按早、中、后三期,气滞血瘀、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等四型论治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1则医案总结李彦民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经验。李彦民认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虚"和"瘀"为主,虚为肾阳虚、血虚,瘀为血瘀、痰瘀;提出以"温补肝肾,补血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原则,方用阳和汤加减,并以韭菜根为药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Ⅱ期)患者30例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并与单用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行X线检查及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髓芯减压植骨术对比,髓芯减压植骨术结合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明显提高,且治疗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传承国医大师沈宝藩"痰瘀同治"之诊疗经验,发扬中医学"因地制宜"特色,在四川地区结合地域因素进行传承、运用。方法通过对川疆两地胸痹证候特点和治"痰"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川疆两地胸痹辨治中治"痰"之异同。结果痰浊是川疆两地胸痹的主要证候要素,川疆两地痰浊成因、特点互有异同。结论辨"痰"治"痰"是川疆两地胸痹辨治中的重要内容,治"痰"亦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作为我国常见脑血管病之一,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但因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选方用药困难,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基于"系统辨证脉学",总结中风病脉象要素,通过不同脉象要素之间的组合,搭建出"脉-证-方"相应的辨治体系,为治疗中风病处方用药及中医特色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57-959
毕荣修教授论治股骨头坏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同时,提出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病机为"瘀毒搏结,痹阻经脉,发为骨痹",据此确立了活血行瘀、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股骨头Ⅰ号方、Ⅱ号方,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并介绍治疗验案。  相似文献   

15.
补骨脂汤剂治疗股骨头坏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骨脂汤剂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服用补骨脂汤剂;对照组30例,服用复方丹参片,两组患者均配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1年。以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指标进行综合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5.7%,对照组为16.7%(P<0.01)。结论补骨脂汤剂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股骨头坏死效疗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检查评价生脉成骨方与动脉灌注川芎嗪联合用药对兔股骨头坏死促成骨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经生脉成骨方灌胃给药与动脉灌注不同剂量川芎嗪联合用药,观察各组股骨头坏死修复程度的x线表现。结果:各实验组坏死股骨头DR均表现骨小梁增粗,增多,股骨头塌陷程度不同,以川芎嗪中、高剂量组坏死骨修复程度最佳。结论:生脉成骨方具有促成骨疗效,与动脉灌注川芎嗪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痰证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富含着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明清至近代是痰证发展的鼎盛阶段,其内涵与理论日臻成熟。明清医家重视对前人理论的系统总结,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痰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形成了"理、法、方、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论治痰证,注重对痰与气血津液、痰与脏腑关系、病证规律等内容的探讨。治疗上,明清医家临证辨治经验尤为丰富,强调从脏腑功能失常治痰,治必求于本,对于当今临床实践仍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戴黎颖  刘展华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21-723
总结周岱翰教授治疗胃癌的临证经验。周教授认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注重顾护"胃气",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保胃气方面,辨证论治,善用补气药;遣方用药时注重整体辨证,顾及旁脏;提倡"药食同源",对胃癌患者的饮食调养应当辨证施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寸口三部脉诊法"在肺系疾病临床应用文献中的使用频度,了解"寸口三部脉诊法"的使用情况,掌握中医脉诊方法的进展和现状。方法:应用"万方期刊学位""同方期刊学位""维普期刊""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新版《中医内科学》中"肺系系统疾病"诊断名称为标题,以"中医""辨证"为主题词与关键词,交叉检索1984年1月—2015年1月符合标准的全部可检索文献,分别以"寸脉""关脉"或"尺脉"为查找词,查找文献内应用"寸口三部脉诊法"诊断病症与辨证施治情况。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2984篇,其中使用"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4篇,占所检文献的0.13%;与未应用文献99.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984年—1999年共有2篇,占此年限间所检文章的0.18%,2000年—2015年共有2篇,占0.11%;以2000年为分界点,前15年与后15年文献比较,其使用频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30年中医诊治肺系疾病的文献中,大多数医者将"寸、关、尺"三部视为一部,以不分部的"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而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的"寸口分候脉法"则仍是寸口诊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价值可能是针对"寸口整体脉法"无法准确辨证的某些特殊病例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刘又文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根据三柱结构股骨头坏死分型,将符合保守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为血瘀痰阻型和肝肾亏虚型,从调畅气血、注重肝肾的思想出发,运用中药口服、熏洗、冲击波疗法及功能锻炼对其进行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