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医院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基础数据和防护状况,制定预防干预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方法制订表格,对表格的填写进行培训和解读,发放调查表。对有可能接触锐器、病人血液和体液的医师、护士、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医技人员、保洁人员共计514人在工作中发生的锐器伤职业暴露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调查表514份,回收514份,应答率100%。基线调查结果:锐器伤发生率(130/514)25.3%,例次发生率(196/514)38.1%;护士(含实习)发生最高,有96人次,占18.7%;其次为医师(含实习、规培)28人次,占5.4%;其它人员6人,占1.2%;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输液针头最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和穿刺针、手术缝合针等;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以输液拔针最多,其次是医疗废物处置中,回套针帽、手术缝合、抽血等。结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上报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职业暴露基本情况,查找职业暴露危险环节,探讨职业暴露防控措施及管理对策,为医务人员实施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自调查之日起1个月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伤暴露发生率为6.56%,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喷溅暴露发生率为6.01%;发生锐器伤暴露物品种类主要是注射器针头损伤,发生率为36.59%;发生锐器伤暴露危险环节依次为处理医疗废物损伤(29.27%)、掰安瓿损伤(24.39%)、配液损伤(14.63%)、穿刺损伤(9.76%)、缝合损伤(9.76%)、接触锐器损伤(7.32%)、回套注射器损伤(4.88%)。结论规范诊疗操作,加强职业暴露教育培训及职业防护考核力度,提高职业暴露上报及处理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师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个体防护建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门诊发生职业暴露的26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职业暴露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并提出针对性的个体防护建议。结果:本次26例职业暴露案例中,锐器伤21例,占80.8%;黏膜暴露5例,占19.2%;受伤部位手掌24例,占92.3%;头面部及手臂各1例,分别占3.9%。其中,锐器伤、手掌损伤居多(P0.05)。结论:口腔科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主要损伤为锐器伤,主要损伤部位为手掌。应严格规范操作,做好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口腔医师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名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备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25%锐器伤发生在保洁人员,10%锐器伤发生在医生.发生锐器伤均在工龄在5年以下者.发生原因前三位是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输液注射结束拔针和分离针头时.锐器伤后均进行紧急消毒和进一步处理,追踪一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5名进行监测与随访,分析暴露源病种、暴露类型、暴露发生场合。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占首位,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暴露发生场合主要为手术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院乙肝职业暴露的现状,掌握暴露的高危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某院发生的27名乙肝职业暴露者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过程处理进行登记分析,根据暴露者不同的乙肝抗体情况和暴露级别进行不同的预防性治疗并对其进行追踪、登记.结果 护士有16人(含3名护生)暴露,暴露率占59.26%,医生有11人(含1名实习人员)暴露,暴露率占40.74%.在暴露中,锐器伤有23名,占85.19%,血液体液接触有4名,占14.81%.追踪无1例感染乙肝的医务人员.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应该做好预防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及暴露后应急处理能力,以减少乙肝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方法:对发生锐器损伤的45例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包括针刺22例、安瓿11例、刀割伤6例及其他锐器等所致的皮肤和黏膜破损6例。以针刺最多,达到48.9%。结论:强化自身防护意识,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积极、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病理科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和防护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为加强病理科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市14家医院的病理科人员98人为病理组,同时选取这14家医院临床科室的98名医生为临床组,比较两组职业防护和防护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洗手、戴手套和戴口罩是病理科人员最常见的防护措施,锐器伤后挤血、清水冲洗和消毒不足占80%,检查HBV、HIV、上报及备案和打疫苗者不到20%。临床人员对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掌握七步洗手法、知晓职业防护的概念、知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概念、知晓职业防护的法律法规和知晓职业损害上报制度等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病理科人员(P0.05),病理科人员对本科室职业危害的因素和病理生物分区的知晓率明显高于临床人员(P0.05);临床人员和病理科人员在一般防护措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人员的特殊防护和锐器伤后的及时上报和处理情况明显好于病理科人员(P0.05)。结论:病理科人员锐器伤后的处理不规范,其特殊防护、锐器伤后及时上报及处理情况及职业防护知识知晓掌握情况差于临床医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情况及其防护认知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薄弱环节,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某省级三甲中医院375名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防护认知水平和暴露处理。结果: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6.67%,其中护理学、针灸康复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专业发生率分别为40.00%、32.71%、15.44%和12.50%,不同专业差异显著(P0.01)。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注射采血、针灸拔针、处置锐器等环节。暴露器具前三位为注射器针、头皮针及留置针、针灸针,分别占30.00%、25.00%和22.00%。职业防护知识获得以医院入职岗前培训为主。乙肝疫苗接种率92.80%,其中已接种并产生抗体占52.80%,已接种不知晓抗体占40.00%、未接种占7.20%。接触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戴手套占53.33%,破损皮肤接触血液及体液戴双层手套占20.53%。职业暴露上报率仅占15.00%。结论: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防护认知不足,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地方,因各种疾病导致交叉感染。针对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自身存在对锐器伤防护认识度却乏,对锐器伤不重视,缺乏职业安全教育,防护意识薄落,操作不规范,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提出锐器伤的防护对策。使广大护士充分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主动学习职业防护新知识,在操作中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有效处理职业暴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1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4份有效问卷中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42例,护士比例最高,占54.76%,初级职称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占54.7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66.67%,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后处置,占42.86%,其次为缝合和实验操作,占21.43%;职业暴露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手术间和治疗室/处置间;暴露源中有47.62%为暴露源不明或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占23.81%。结论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报告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器具,做好暴露后应急处置,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带给医务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职业防护措施,以提高防范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医院2012—2014年85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分析暴露源类型及处理措施等情况。结果:职业暴露者中以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最多,占62.4%;暴露源主要是乙肝,占45.3%;锐器伤中空芯锐器刺伤居多,占61.2%;职业暴露后,仅有56.5%的人采取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结论: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查找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暴露管理措施。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报告的173名职业暴露备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3名职业暴露的人员分类中,52%为护理人员,工龄〈5年者占28.9%;发生锐器伤的环节在诊疗操作中、操作结束后锐器处置前、锐器弃置后的比例分别为31.2%、15%、12.7%。结论应当把职业防护前移到岗前培训,对各种注射针头正确使用和处置是防止锐器损伤的重要因素;对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置应执行就近处置,使用良好性能锐器盒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程萃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22-123
目的:分析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整体的职业防护能力。方法:根据2012年-2013年全院报告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单,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全院发生职业暴露335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239人。护士职业暴露人数中发生锐器伤204人,接触暴露35人。239名护士无1人感染。暴露环节处理废弃物和抽血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增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蒙医护理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过程、发生阶段及职业暴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降低蒙医护理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率预防锐器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对2012年在我院实习的民族医学院校实习护生110名进行调查。结果:110名蒙医护理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共123次。蒙医护理实习护生职业防范和职业暴露后处理知识缺乏。结论:加强蒙医护理实习护生实习前院、科两级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减少蒙医护理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自2008年实施《医务人员利器损伤预警机制》的职业暴露趋势与预警作用,检测预警机制的可执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2011年锐器损伤个案。结果:实施了《医务人员利器损伤预警机制》后,共有79名医务人员发生利器伤,但无1例继发感染。结论:利器损伤预警机制对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能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67-168
目的:了解贵州省骨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方法:对32份医疗锐器伤登记表进行总结。结果:32名医务人员锐器伤中26名年龄<30岁的发病率最高,占81.25%;医生、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对半,明确污染源的占84.38%,其中乙肝37.50%,梅毒18.75%。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安全操作,将职业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手术护理专业的群体,在她们的周围潜伏着各种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其中锐器损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有增长的趋势.医院是这些疾病的聚集之地,而手术室又是具有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损伤的高发科室,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手术护理专业的群体,在她们的周围潜伏着因各种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其中锐器损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有增长的趋势。医院是这些疾病的聚集之地,而手术室又是具有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损伤的高发科室,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及其防护措施,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检验科医务人员19名,发生职业伤害的医务人员共46人次,分别对科室进行防护前后的职业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比较防护前后的调查结果.结果:46人次发生职业伤害中,受到锐器伤有29人次(63.0%),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喷溅有11人次(23.9%),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有2人次(4.4%),其它有4人次(8.7%),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职业危害因素也增多,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血源性感染的因素及危险性,需要提高警惕,切实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