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医院校研究生手机依赖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拟一般情况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GHQ-20)于2020年4月对山西省某中医院校在读硕士研究生手机依赖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手机依赖倾向的研究生429名,占总人数的54.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逃避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关系在失控性、戒断性、逃避行为、低效性、手机依赖总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机依赖组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总分及抑郁、焦虑因子上较非依赖组的得分更高,在自我肯定因子上得分更低(P0.05);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3个因子均有统计学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自我肯定、焦虑2个因子对手机依赖的得分有影响,自我肯定与手机依赖得分呈负相关(β=-1.45),焦虑与手机依赖得分呈正相关(β=1.54)。结论中医院校研究生手机依赖占比较高,手机依赖的研究生可能存在自我否定、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黄海  周春燕  余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1 172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施测.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为15.4%;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在性别与专业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文科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更高;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上得分更高(P值均<0.01),且手机依赖与SCL-90及其9个因子呈统计学相关(P值均<0.01).焦虑、精神病性、强迫及恐怖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2,0.11,0.10,0.08).结论 手机依赖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要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逃避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失控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神经质与开放性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5.71,2.36,P值均<0.05),宜人性与严谨性得分更低(t值分别为-2.87,-3.18,P值均<0.01),且4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神经质与严谨性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探究手机依赖程度和社交焦虑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医学生心理健康行为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使用国际通用量表中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IAS)对广西4所医学高校在读的8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或多组MPAI、IAS量表调查得分,用直线回归分析MPAI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IA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MPAI总分平均(39.88±10.77)分,IAS总分平均(42.83±8.88)分,其中手机依赖症者占10.30%。不同性别、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MPAI均分、IAS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MPAI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不同性别、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逃避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失控性、低效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戒断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呈正相关(r=0.246~0.380,P0.001)。结论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社交焦虑行为关系密切,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社交焦虑行为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王伟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28-1730
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1 01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闲暇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07±0.96)分.公办学校维吾尔族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11±0.96)分,民办学校大学生得分为(2.9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P<0.05);艺术类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1,P<0.01).SCL-90各因子得分均未超过2分;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与SCL-90总分也呈负相关(r=-0.545,P<0.01).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闲暇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闲暇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将能够提高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为维吾尔族大学生合理利用手机,降低视屏时间,保障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乌鲁木齐市5所高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1 764名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幸福感量表的测试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机依赖高分组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分组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低分组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机依赖总分及各因子和生活事件总分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368~1.001);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532~0.334)。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手机依赖和生活事件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总效应为0.598,中介效应为0.168,中介效应占到总体效应的28.1%。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手机依赖和生活事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减少学生的手机视屏时间,降低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维吾尔族、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关系,为不同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族、藏族、汉族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CL-90各因子得分中,强迫因子得分在三个民族均为最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9,P0.05)。在ASLEC各项因子得分中,各因子得分在三个民族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各项因子得分最高。学习压力、受惩罚、其他因子分别是影响汉族、维吾尔族、藏族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汉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活目的和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生活目的量表(PIL)和SCL-90对11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状况及其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比较不同生活目的与意义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生PIL总分为(105.74±15.33)分,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农村、城市大学生的PIL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PIL得分的大学生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PIL得分越高,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越低,提示大学生的生活目的和意义感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大学生PIL得分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r=-0.510,P0.01),与SCL-90各因子均呈负相关(r=-0.300~-0.560,P0.01),其中与抑郁因子的相关程度最高(r=-0.560)。结论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应重视大学生生活目的与意义感的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黄海  侯建湘  余莉  周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4-1656,1659
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某高校选取1 172名大二、三年级学生,选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修订版、手机依赖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15.4%)高于网络依赖(8.7%),且存在一定比例的2种依赖共病现象.男生、理科生的网络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47,-2.28,P值均<0.01),女生、文科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26,2.98,P值均<0.01),大二学生网络与手机依赖得分均高于大三学生(t值分别为7.04,5.01,P值均<0.01).纯网络依赖组、纯手机依赖组及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依赖组,且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纯网络或手机依赖组(P值均<0.05).网络依赖、手机依赖得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正相关(r网络 =0.25~0.36;r手机=0.35~0.46,P值均<0.01).抑郁、焦虑分别对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大(B值分别为0.15,0.22,P值均<0.01).精神病性与强迫对网络和手机依赖均有预测作用(B值分别为0.15,0.10,0.11和0.1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网络依赖,并存在2种依赖共病现象,2种依赖在性别及学科类型上的分布有明显不同.个体网络依赖、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既有所不同,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了解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现状,为帮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培养心理安全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安全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右江民族医学院1 15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确定控制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壮族和其他民族医学生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以及安全感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和其他专业医学生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安全感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医学生确定控制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心理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不同民族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根据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及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无聊倾向组在手机依赖行为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低无聊倾向组,其中失控性得分分别为(17.97±4.76)、(14.60±3.88)分,戒断性分别为(14.16±4.10)、(12.08±4.10)分,逃避性分别为(8.83±2.69)、(7.50±2.62)分,低效性分别为(5.89±2.18)、(4.79±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孤独感、单调性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呈负相关;孤独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3.567,P<0.01),自控力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4.365,P<0.001),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686,P<0.001)。结论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各因子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翠景  黄海  卢婧  周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68-1570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生活事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湖北省某高校1 6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低手机依赖组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且高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组,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组;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正相关(r=0.227~ 0.500),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分存在负相关(r=0.112~0.458,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在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总效应为0.597,中介效应为0.16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结论 主观幸福感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预防或降低其手机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宁市少数民族、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的基本资料问卷,按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对南宁市2 700名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作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南宁市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16.2%,汉族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中学生SCL-90检测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汉族中学生SCL-90检测各项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无明显差异,应得到同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大学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旨在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整群抽取新疆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采用疏离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困难大学生疏离感显著高于普通学生,主观幸福感较普通学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城乡和情感行为的控制对疏离感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通过高校、社会与家庭的多方努力加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5 12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阳性症状者检出率为19.16%,症状痛苦水平达到中度及以上者检出率为9.56%;焦虑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SCL-90得分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SCL-90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深圳市内生源学生SCL-90得分低于市外生源学生(P0.01)。结论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生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深圳市内生源学生优于市外生源学生,高职院校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玉琴  刘健 《健康研究》2013,(3):238-240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心理健康的策略。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67名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1)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发现,除了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在强迫(P〈0.01)、人际敏感(P〈0.001)、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1)、恐怖(P〈0.05)和偏执(P〈0.05)各因子以及总分(P〈0.01)上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密切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逃避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均P〈0.001)。结论引导积极性的应对方式有益于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新疆某医学院校8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平均分为(66.02±0.43)分,最高98.2分,最低28.4分。以60分为合格标准,27.0%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来自城市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非独生子女、临床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少数民族、独生子女、非临床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导向、自我调节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包括生源地、民族、学习方式、环境评价和成绩排名等。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不同个体特征间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学校及相关组织应针对有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50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①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聚类后的4种人格中外向稳定型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外向不稳定和内向稳定介于中间,内向不稳定型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③聚类后的4种人格类型个体在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方式能显著预测心理问题.结论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人格与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92-1894
探明高校贫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随机选取的江西省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 000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15.42%,10.54%x2=9.91,P<0.0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量表的组织风格、社交能力、社会资源等维度上的得分与非贫困生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1,1.87,0.62,P值均>0.05),但在自我效能、家庭凝聚力及心理弹性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t值分别为2.64,4.10,2.06,P值均<0.01).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但贫困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总分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具有较高自杀意念,但也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训练可能有助于达到对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