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安全管理实现护理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分析护理风险的不安全因素;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护士身心压力;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结果:护士的法律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应急能力、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断增强;护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满意率达97%以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是保障医疗护理安今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3.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3)
目的:探究巡回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疾病常规治疗和基本入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巡回护理。以护理工作质量、精神科患者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率和纠纷事件发生率为标准,对巡回护理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巡回护理工作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积极推进实施巡回护理工作,强化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全文化运用于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安全文化作为管理理念运用到精神科安全管理之中,比较运用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1例走失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17%,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7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4.00%,5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精神科安全管理中能够显著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病房管理主要是对病人的管理.精神科护士在病房工作中,要细心、耐心、准确判断每个患者静态和动态行为,在治疗和护理的每个阶段和环节,要时刻注意精神病人躁动、行为紊乱、冲动、伤人、损物、自伤、攻击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病态行为,还要注意那些体质虚弱的老年精神病人,有精神症状还伴有脑器质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将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6月,从本院选拔40名精神科护士,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为20名.结果 经统计学比较,不同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引入精神护理管理,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管理方案在促进精神科患者安全服用中成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7月10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MMAS-8评分、针灸配合度、HAMD评分、BEHAVE-AD评分及用药服务满意率。结果:管理后,观察组MMAS-8评分为(3.18±0.7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59±0.38)分。管理后,观察组针灸配合度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管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9.27±1.28)分、BEHAVE-AD评分为(24.25±0.2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服务态度为(22.37±0.84)分、用药宣教为(23.15±1.17)分、用药不良反应观察/处理为(21.82±0.51)分、护患沟通为(22.86±1.1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的管理方案对精神科患者的辅助疗效更加显著,对于精神科患者安全服用中成药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16)
目的:探讨激励机制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精神科男病房护理工作性质和特点,科室护理管理者自行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标准与相关内容,通过实施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状况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的对比,进一步的了解激励机制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实施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状况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的对比,发现实施激励机制后住院患者康复活动及健康教育开展积极性显著提高,同时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及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结论: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样也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值得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安全管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护理风险,提...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9)
目的探讨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进行分组,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后,给予常规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预测评分、医嘱执行评分、管理程序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能够明显减低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4)
目的:探讨口服药发放流程应用于精神科用药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8年7~12月医院治疗130例精神科患者期间实施常规用药管理,为实施前;2019年1~6月医院治疗130例精神科患者期间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优化口服药发放流程,应用口服药样品一览表,为实施后。记录实施前后发药差错率和护士查对药物时间、护士查对药物准确性、患者满意度及药物无法辨别丢弃情况。结果:实施后发药差错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士查对药物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护士查对药物准确性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明显高于实施前,药物无法辨别丢弃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管理中通过优化药物发放流程,应用样品一览表可极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查对药物准确性,避免用药差错和药物浪费,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5)
目的:探究入院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5~10月,自2019年5月起对精神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行入院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制定入院风险评估表,根据评估表内容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级,不同级别采用不同颜色区分,对不同级别的患者实行分类管理,在完成管理方案调整后,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落实入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并做好反馈收集,持续优化管理制度,分别统计实施前6个月和实施后6个月的科室护理管理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精神科的风险等级评估、安全预防管理、专科监护管理、健康指导措施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满意度调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入院风险评估进行精神科护理管理方案改革,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为护士提供指导,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5)
目的:探讨分析双焦点人本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起医院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采用双焦点理念的人本护理管理,研究对象为医院30名精神科临床护理护士,将2019年7~12月期间的护理工作设为实施后,2019年1~6月期间的护理工作设为实施前。医院实施的双焦点理念的人本护理管理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以护士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双焦点理念的人本护理后,临床护士的护理质量、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双焦点理念的人本护理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岗位技能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15)
目的:为提高精神科安全用药管理,分析应用口服药样品一览表的效果,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医院精神科2017年用药实施常规管理,期间收治患者100例,为实施前;结合医院精神科实际用药情况,邀请专家制作精神科口服药样品一览表,自2018年正式实施,期间收治患者100例,为实施后。比较口服药样品一览表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士对药品的查对时间显著减少,用药准确率明显提高,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丢弃药物数量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精神科应用口服药样品一览表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药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7)
目的:探讨精神科人本护理管理开展双焦点理念的价值。方法:医院精神科从2017年5月在人本护理管理中实行双焦点理念,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2015年4月~2017年4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投诉率。结果:实施后护士的护理技巧、责任心、服务态度、风险意识、沟通能力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更高,投诉率更低(P0.05)。结论:精神科人本护理管理中开展双焦点理念,相比常规人本护理管理而言,不仅可以提高护士护理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投诉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药健康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精神科自2021年3月起对收治的患者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2020年12月—2021年2月为实施前,2021年3—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护理人员共20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不良行为事件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总满意率等,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取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利于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管理效果更加凸显,不仅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行为事件发生率,还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模式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管理与学习方法对于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2021年7月起对精神科中成药说明书进行规范化管理与学习,2021年1—6月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评分、用药差错率及患者用药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前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能力总分为(79.22±6.38)分,显著低于实施后的(87.17±4.33)分(P<0.05)。实施后用药差错率为8.9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5.89%(P<0.05)。实施后患者用药满意度评分为(87.28±7.3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0.93±9.43)分(P<0.05)。结论:采用规范中成药说明书管理与学习方法,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安全用药能力,降低用药差错率,提高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旨在探究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分析了2016年精神科护士口服药发放错误情况,设为实施前,并对引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于2017年制定实施了规范科学的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流程,设为实施后。统计实施前后的发药差错事件发生次数。结果:实施前精神科护士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次数为15次,发生率为1.66%。实施口服药发放规范流程之后,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次数降低为2次,发生率仅为0.23%。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药发放流程在精神科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