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学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学检测所有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是重大的,实际诊断中应根据不同条件和目的作出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叶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张艇  杨艳 《安徽医药》2020,41(9):1045-1047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PG)联合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宁国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9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正常人群214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PGI、PGⅡ和G-17水平,比较两组3项指标水平及PGI/PGⅡ比值(PGR)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和3项指标联合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病例组血清PGI、PGR、G-17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GI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临界值为106.09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75.6%;PGR的AUC为0.870,临界值为12.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75.2%;G-17的AUC为0.880,临界值为10.32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9%、70.1%;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2%、68.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PGI、PGR和G-17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溃疡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阳性患者38例为A组,Hp阴性患者38例为B组,另选同期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胃蛋白酶原指标。结果:A组PGⅠ(80.82±5.01)μg/L、PGR(6.35±0.61)B组PGⅠ(93.75±5.21)μg/L、PGR(8.62±0.81)对照组PGⅠ(102.19±6.48)μg/L、PGR(10.60±1.14),A组PGⅡ(12.73±1.24)μg/L、G-17(12.84±2.34)pmol/LB组PGⅡ(10.87±1.07)μg/L、G-17(10.85±3.11)pmol/L对照组PGⅡ(9.63±0.95)μg/L、G-17(5.68±1.85)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对胃溃疡患者胃蛋白酶原的不良影响较大,临床应加强检测、控制Hp感染,预防早期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以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进行PG检测,与胃镜结果对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PG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HP阳性组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GⅠ/PGⅡ降低。PGⅡ≥9.01μg/L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75%。结论 PG水平与胃炎患儿HP感染状态密切相关。PGⅡ≥9.01μg/L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非侵入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刘志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22-12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探讨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且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180例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56例,对照组5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观察各项指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且与萎缩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水平有明显的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结论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变化可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对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癌高发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病人血清幽门螺杆菌( Hp)抗体分型情况以及癌变风险的差异。方法纳入 2019年 12月至 2021年 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 168例 CAG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清 Hp抗体分型( CagA、VacV、Ure),分为 Ⅰ型 Hp组、 Ⅱ型 Hp组和阴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胃黏膜功能[胃蛋白酶原( 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 PRG)、胃泌素 17(G17)]采用“改良 ABC法”进行癌变风险分层,参考“木村 -竹本”分类法对萎缩范围分级,根据萎缩部位和程度进行 OLGA分期。结果,168例 CAG病人中 Ⅰ型 Hp组 83例, Ⅱ型 Hp组 39例, Hp阴性 46例;单纯胃窦萎缩病人, I型 Hp病人 G17低于 Ⅱ型和 Hp阴性组[3.61(2.57,5.04)pmol/L比 5.85(3.91,7.32)pmol/L,6.01(4.55, 8.39)pmol/L,P<0.05];胃窦 +胃体萎缩病人, I型 Hp病人 PGⅠ[82.66(61.00,101.28)μg/L比 100.27(66.59,124.28)μg/L,98.04(70.22,121.43)μg/L]、 PRG[8.55(7.16,11.02)比 10.13(8.94,12.31)10.71(9.08,13.16)]低于 Ⅱ型和 Hp阴性组( P<0.05);三组“改良 ABC”癌变风险分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 Ⅰ型 Hp病,人高危层占比最高,达 33.74%;三组“木村 -竹本”分类法 “C型”“O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15/83,)比 23.07%(9/39),13.04%(6/46),P>0.05];三组 OLGA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P<0.05),I型 Hp病人 Ⅲ期和 Ⅳ期共 19例,占比最高( 22.89%)但三组间对比显示, I型和 Ⅱ型 Hp病人间 OLGA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7)I型 Hp病人 OLGA高危组占比高于 Hp阴性,病人( P<0.017)。结论胃癌高发地区 CAG病人以 Ⅰ型 Hp感染多见,不同分型 Hp感,染的 CAG病人 PG、PGR、G17水平存在差异, Ⅰ型 Hp感染的 CAG病人癌变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和PGⅠ/PGⅡ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患者体内含量的差异,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病情分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例轻度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萎缩性胃炎组和7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通过免疫定量分析仪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的差异.结果 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和学历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患病率不具有影响(P>0.05),但不同年龄月收入对患病率有一定影响(P<0.05).萎缩性胃炎组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胃组,PGⅡ高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萎缩性胃炎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轻度,PGⅡ高于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性胃炎PGⅠ、PGⅠ/PGⅡ低于中度,PGⅡ水平高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不同发展阶段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晚期胃癌PGⅠ、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早期,晚期胃癌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进展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蛋白酶原的测定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含量,探讨其与HP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患者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含量。结果 HP感染阳性组患者G-17、PG-Ⅱ和PG-Ⅰ/PG-Ⅱ的阳性检出量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Ⅰ在该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17和PG-Ⅱ水平与HP感染有关联,可为HP感染或既往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临床分析大蒜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给予大蒜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组织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治疗后12、4周临床症状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24周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组织变化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仅出现3例口干现象,占3.95%,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大蒜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陈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08-209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内镜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证实有6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70.4%;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5例,经病理诊断后确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11例(73.3%);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58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38例(65.5%);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者共49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46例(93.8%)。内镜下表现出的3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在胃镜下的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为开展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经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2例,根据胃镜下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观察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 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测出A型患者共74例,B型患者...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分型、肠化分型和不典型增生进行背景调查,探讨Hp感染在萎缩性胃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53例萎缩性胃炎作出A型、B型及AB型分类。用Warthin-Starry染色判定Hp。组化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反应AlcianBlue(pH2.5)/PAS以及高碘酸-硼氢化钠-氢氧化钾-过碘酸雪夫反应PB/KOH/PAS做出小肠型肠化和结肠型肠化。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结果:萎缩性胃炎A型、B型及AB型三者之间Hp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25%、62.2%、78.4%)。Hp(+)结肠型肠化发生率在B型与AB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1.4%、63.6%)。Hp(+)不典型增生在各型之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随访Hp(+)萎缩性胃炎癌发率在A、B及AB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10、2/27、5/24)。结论:萎缩性胃炎AB型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发生率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Hp感染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中各型间感染率的差异与胃癌发生率不平行。提示发生胃癌的因素是综合作用或他因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查随机表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三联疗法联合叶酸治疗,分别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血清PGI以及G17水平。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血清PGI以及G17水平更好;P<0.05。结论采用常规三联疗法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症状评分、血清PGI以及G17水平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9.23%;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为(11.58±2.73)d,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为(21.26±2.83)d;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鹏  王欣 《贵州医药》2022,(2):299-300
目的 浅析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因感染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4例为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另44例为实验组,采取"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评价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分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各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和PGⅡ的比值(PGR)、G-17水平;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情况;Hp阴性与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PGR、G-17水平。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91.15±42.43)μg/L、PGR(4.82±1.11)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110.42±40.63)μg/L、(6.57±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GⅡ、G-1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率40.00%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2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高于Hp阴性患者,PGR、G-17低于Hp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R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需引起临床重视,以此进行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金连宁 《上海医药》2023,(20):28-31+50
目的 :探讨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即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克拉霉素片(0.5 g/次,2次/d)+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0.6 g/次,2次/d),共2周。观察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5 g/次,3次/d,口服)治疗2周。观察两组疗效、胃肠激素指标、胃黏膜氧化酶-2(COX-2)和核转录因子-k B(NF-k B)表达、中医症候积分、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7/39),高于对照组的64%(25/39,P <0.05)。两组干预后胃泌素、胃动素、COX-2、NF-k B、丙二醛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胃泌素-17、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