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重庆市某土陶酒坛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职业危害防控措施,以期为同类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7—11月,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并结合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不仅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在低温季节燃蜂窝煤干燥坛底时,工人还接触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5.1%~42.9%之间,属矽尘。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率达94.7%,最高值5.52 mg/m~3。呼吸性粉尘CTWA超标率为1.8%,最高值0.74 mg/m~3。一氧化碳超标率为20.5%,噪声超标率为35.7%,高温超标率达100.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虽有检出,但均未超标。结论该土陶酒坛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明显,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采取工艺革新、分区布置、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等一系列措施降低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煤焦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岗位与控制点,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样现场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析。结果某煤焦油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煤尘、矽尘)、化学性毒物(苯、甲苯、萘、苯酚、煤焦油沥青挥发物、3,4-苯并芘、硫酸、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煤尘、矽尘)超标,煤尘浓度为2.3~17 mg/m3,矽尘浓度为1.0~6.7 mg/m3;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硫酸、氢氧化钠、苯酚、萘、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一氧化碳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是沥青烟捕集器、沥青高置槽二层取样点共2个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检测点浓度超标,分别达到9.0、0.73 mg/m3;沥青捕集器、沥青高置槽二楼共2个3,4-苯并芘检测点浓度超标,分别达到1.9×10-3、5.0×10-4mg/m3;噪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该煤焦油深加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化学性毒物较复杂,某些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现场需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石灰石矿厂生产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2018年3月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对攀枝花市某石灰石矿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等效声级66.5~98.6 d B(A);石灰石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4.3~12.4 mg/m~3;煤尘7.2~8.4 mg/m~3;其他粉尘(石灰尘)4.8~12.6 mg/m~3;一氧化碳6.50~10.90 mg/m~3;氧化钙0.609~0.889 mg/m~3。噪声、石灰石尘、煤尘、其他粉尘(石灰尘)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一氧化碳、氧化钙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结论石灰石矿厂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和管理措施均能有效运行,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评价某火力发电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分析该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公司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肼、氢氧化钠、盐酸和硫酸等。其中煤尘CSTEL最大值为86.33mg/m3,岗位CTWA最大值为17.36 mg/m3;噪声合格率为79.37%;有毒物质中二氧化硫CSTEL最大值为43.99 mg/m3,肼CSTEL最大值为0.37 mg/m3,其余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公司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煤尘、噪声和化学性有害物质,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煤尘、噪声和部分化学性有害物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赛马类企业工作人员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为提高国内高标准生物安全区内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以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工作场所的生产岗位为研究对象,利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化学分析的国家标准方法,对空气中的化学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测试分析。结果对不同工作场所空气中10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测定,氨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_(TWA))为0.057~2.370 mg/m~3,硫化氢的最高接触浓度(C_(ME))为0.53 mg/m~3,硫酸C_(TWA)为0.009~0.014 mg/m~3,氢氧化钠C_(ME)为0.04~0.09 mg/m~3,氯化氢及盐酸C_(ME)为0.05~0.12 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_(TWA)为0.03~0.09 mg/m~3,二氧化氮C_(TWA)为0.03 mg/m~3,一氧化碳C_(TWA)为0.1 mg/m~3,臭氧C_(ME)为0.51~0.64 mg/m~3,百菌清C_(ME)为0.02 mg/m~3。除跑道维修部电焊岗位臭氧C_(ME)超出最高容许浓度(MAC)限值外,其他岗位均符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的跑道维修单元中电焊岗位具有臭氧超标的轻度危害作业风险,建议移动式排风装置排风口设置于作业点下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某水泥厂生产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水泥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石灰石粉尘、煤尘、水泥粉尘、石膏粉尘、矽尘、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氢氧化钠、盐酸、氯气、氨、联氨、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其防控重点为化学性危害因素,项目的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某煤矿年产90×104t煤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旨在进一步预防、控制和消除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资料收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 在放炮1h后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检测结果:一氧化碳为30 mg/m3,二氧化硫为10 mg/m3,二氧化氮为10 mg/m3,硫化氢为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对接触粉尘的岗位工人进行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粉尘超限倍数的检测,7名岗位工人总粉尘、5名岗位工人呼吸性粉尘的8h加权平均浓度和10个接触总粉尘岗位、6个接触呼吸性粉尘的岗位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余工种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的粉尘超限倍数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对15个工种的噪声强度进行测量,其中有10个工种的8h等效声级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5个工种8h等效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中遵循了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的要求,采取综合控制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和建议。方法主要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矽尘、电焊烟尘、木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锰、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中,呼尘范围为0.53~13.87mg/m~3,总尘范围为0.58~25.38mg/m~3,噪声作业人员8 h等效声级范围为65.2~100.4 d B(A),煤尘与噪声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该项目各类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与分析风电机壳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水平,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的效果等,为管理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19年5月对山东省某风电机壳建设项目进行现状评价,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查表对照分析法以及健康检查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玻璃钢粉尘、玻璃纤维粉尘、电焊烟尘、木粉尘、聚氯乙烯粉尘、苯乙烯、甲醇、乙酸甲酯、苯、甲苯、二甲苯、锰及其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高温、手传振动、工频电场和噪声等,关键控制点是模具打磨工、切割工和修整打磨工接触的玻璃钢粉尘、配料工和胶衣工接触的苯乙烯以及切割工接触的噪声。工人接触玻璃钢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为24 mg/m~3,15 min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33 mg/m~3;胶衣工接触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为96 mg/m~3,15 min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428 mg/m~3;工人接触的40 h等效声级强度最大值为88.9 dB(A)。结论山东省某风电机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一类,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卫生防护效果,提出防护建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危险废物处置公司进行调查,确定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虫菊酯类农药、氰化氢、硫化氢、盐酸、磷化氢、腈类化合物、氨、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高温及工频电场等。检测的粉尘、毒物、噪声共2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危险废物暂存库1个点的磷化氢浓度为0.55 mg/m~3,高于其最高容许浓度(0.3 mg/m~3),其余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要求;28名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企业现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所处理的危险废物种类复杂,需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选煤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防护设施、措施,为该选煤厂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工程分析法等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要求,2处代表性工作地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5%~7.8%。7个工种接触总粉尘浓度C_(TWA)为0.14~3.08 mg/m~3,6个工种接触呼吸性粉尘浓度C_(TWA)为0.70~2.72 mg/m~3。7个工种中1个工种接触粉尘超标,超标率为14.3%;在20个工作地点中1处接触粉尘超标,超标率为5.0%。7个工种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1.3~92.3 dB(A);3个工种超标,超标率为42.8%。工作场所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紫外辐射浓度/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总体布局基本符合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合理、有效,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符合相关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综合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有效,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瑶山隧道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和防治时策.方法 对大瑶山隧道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隧道内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列车鸣笛时噪声显著升高均达到100 dB(A)以上.隧道工作人员8h等效声级为89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隧道内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高于隧道口,但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及STEL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隧道内1 981.2 km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4.7%,属矽尘;隧道内总尘TWA为3.2 mg/m<'3>,呼吸性粉尘TWA为2.1mg/m<'3>,均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超限倍数的职业接触限值;隧道内的湿度均超过80%,隧道内空气污秽,细菌总数明显高于隧道口.结论 有必要对大瑶山隧道加装机械通风装置,更换为整体道床,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辽河油田某石油化工厂煅烧焦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原料仓清料2、3、4号岗位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分别为7.6、9.2、7.4 mg/m~3,成品仓清料工接触粉尘浓度为6.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原料仓清料3号岗位工人、成品仓清料工接触的8 h等效噪声声级强度分别为87.6、88.2 d B(A),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及强度均符合国家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炭黑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频电场、高温、红外线,关键控制岗位为清料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山东省某除草剂生产企业异丙甲草胺、氟乐灵和莠去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除草剂生产企业防控职业病危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9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异丙甲草胺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甲苯、氯化氢、甲醇、硫酸、氢氧化钠和噪声等。氟乐灵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甲苯、氢氧化钠和噪声等。车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苯、氯化氢、甲醇、硫酸、氢氧化钠和噪声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莠去津车间工作场所空气中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166.5 mg/m~3、119.6 mg/m~3)高于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压滤和离心机(甲苯)确定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山东省某除草剂生产企业的车间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运行有效,但仍需加强对现有防护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对离心的工艺或防护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建材公司窑尾烟气脱硝工程在试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观察防毒降噪等措施的效果。方法根据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过程等调查资料,对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照相关法律及标准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工程产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氨浓度为0.07~7.3 mg/m3,一氧化碳浓度为0.2~1.9 mg/m~3,二氧化碳浓度为85.8~764.4 mg/m~3,二氧化氮浓度为0.01~0.08mg/m~3,二氧化硫浓度为0.6 mg/m~3,噪声等效声级为78.5~84.4 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试运行期间生产平稳、防毒降噪设施运行正常,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防可控,职业病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可以进行职业卫生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6.
对某钢厂电渣重熔车间工作场所存在的噪声、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氟化物、氟化氢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车间作业工人接触的氟化氢、氟化物、噪声和粉尘等部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防护能力,控制超标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乙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二醇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个接尘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7~2.4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甲醇、乙二醇、二氧化氮、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对11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64.8~82.1 d 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乙二醇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燃气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关键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22、0.06 mg/m~3。工作场所中氢氧化钠、盐酸、氨、硫酸、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物等浓度均未超标。巡检人员和点检员噪声等效声级最高为88.6、88.3 d B(A)。巡检人员时间加权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7.7℃,巡检作业为高温作业。1#~3#变压器(220 kV)工频电场范围为165.2~413.2 V/m。结论燃气电厂职业病危害防治要点是稳态噪声、高温。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山东省某石膏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调查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石膏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和稳态噪声。工作场所中石膏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总尘0.3~29.3 mg/m3,岗位合格率88.9%;呼尘0.3~20.1 mg/m3,岗位合格率85.7%。工作场所中岗位8 h等效声级合格率为76.0%。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均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石膏矿对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且防护结果基本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有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燃煤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措施,验证其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效果,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调查山西省某燃煤电厂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以及控制措施,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山西省某燃煤电厂有多个环节可产生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以及化学毒物。检测结果中,煤尘(0.98~4.25 mg/m~3)、矽尘(0.32~0.66 mg/m~3)、石灰石粉尘(4.2~5.3 mg/m~3)、一氧化碳(0.1 mg/m~3)、二氧化氮(0.009 mg/m~3)、二氧化硫(0.1 mg/m~3)、氢氧化钠(0.003 mg/m~3)、工频电场(0.9~1.2 Kv/m)、高温[(23.8~30.6)℃]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58.5~99.4)d B(A)]中4个检测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尘、防毒、防噪、防高温和防工频电场等措施基本到位。结论山西省某燃煤电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虽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仍须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