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常见证型及常用方剂的调查分析。方法:对25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及使用方剂回顾性调查。结果:通过对251例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治疗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常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湿热毒盛型和脉络瘀热型常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常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结论:临床常见的糖尿病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湿热毒盛型,脉络瘀热型,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0级糖尿病足中医证型辨证与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将80例(观察组)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型,并取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未发现并发症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级糖尿病足辨证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则缩短;中医证型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其FIB明显升高。结论:0级糖尿病足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中医辨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FIB可能是其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气血亏虚兼湿热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2019年12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和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80例气血亏虚兼湿热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清创换药+VSD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汤剂口服8周。统计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ABI、足背血流速度、血管内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WBC、CRP、NEU%均明显降低,ABI明显增高,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管内径明显增加,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气血亏虚兼湿热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足的血液循环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总结刘祖贻运用扶正法治疗肝癌的经验。认为肝癌以脏腑阴阳气血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互结为标,正气亏虚、邪毒搏结为其主要病机。临证主张在扶正御邪、扶正祛邪、扶正安邪即"扶正三法"的指导下,以健脾扶正为主,佐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脓毒症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瘀、虚交互为患,温毒内蕴为基础,正气亏虚为根本,瘀血内结贯穿疾病始终;临证以解毒、化瘀、扶正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清热利湿法,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糖尿病足湿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足湿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外科清创换药,观察组予内服清热利湿合剂(院内制剂)和外用自拟三黄洗液浸泡外洗,对照组仅外用贝复济喷剂,观察时间30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湿性坏疽创面愈合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踝肱比、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创面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清热利湿法,中药内服联合外洗治疗糖尿病足湿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中医证型痛风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中医辨证不同证型的临床指标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门诊和住院的257例男性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并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结果 在痛风患者中存在痰瘀互结、湿热瘀阻、脾虚湿困、气血亏虚4个证型,其中痛风急性期痰瘀互结证53例,湿热瘀阻证41例,气血亏虚证25例,脾虚湿困证17例;痛风非急性期气血亏虚证41例,脾虚湿困证40例,湿热瘀阻证24例,痰瘀互结证16例。 不同证型痛风患者血液常规(WBC、GR、LY、MO)及血生化指标(UA、Ur、Cr、ALT、AST、ALB、GLOB、TG、HDL C、VLDL C、apoA、apoB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不同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存在不同差异,并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痛风的急性期以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2个证型为主,而在痛风非急性期多见气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2个证型。在痛风痰瘀互结证与湿热瘀阻证2型患者中炎症与免疫反应较为明显,提示对该类患者若采用清热化瘀等相关抗炎与调节免疫反应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痛风气血亏虚证与脾虚湿困证2型患者中肾功能受损较为显著,提示对该患者以健脾补肾为主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周国英教授分期论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彬华 《光明中医》2011,26(12):2417-2418
周国英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2型糖尿病分为消渴前期,消渴早期,消渴中期,消渴晚期;消渴前期常见证型为湿热内蕴和阴津亏虚,消渴早期常见证型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和脾虚湿热内蕴;消渴中期常见气阴两虚,夹痰夹瘀;消渴晚期阴阳气血俱虚,痰瘀互结、湿毒内蕴。临床应谨察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临床分期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组,治疗上均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抗炎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9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喜炎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3 d后,患者心率、呼吸较前下降,血压较前升高;血气分析氧分压较前升高,二氧化碳分压较前下降;C反应蛋白、PCT均较前下降;BNP水平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6.52%,按照中医证候分型分组:痰热闭肺证组26例,阴阳两虚蕴毒证组20例,瘀热蕴毒证组25例,热毒内蕴证组21例。瘀热蕴毒证组治疗后总有效72.00%;痰热闭肺证组总有效率69.23%;阴阳两虚蕴毒证组总有效率40.00%;热毒内蕴证总有效率38.10%。瘀热蕴毒证及痰热闭肺证组总有效率高于阴阳两虚蕴毒证组及热毒内蕴证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喜炎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肯定,中医症候分型方面,瘀热蕴毒证及痰热闭肺证组治疗有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叶霈智 《天津中医药》2009,26(5):378-378
中医治疗癌性发热,归属"内伤发热"范畴,一般分为"气血亏虚"、"阴虚发热"、"毒热炽盛"、"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气虚发热"等证型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主要目的]分析缺血型糖尿病诊疗规律。[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缺血型糖尿病住院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符合缺血型糖尿病足诊断标准;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湿热毒盛、血脉瘀阻。④评价指标:临床症状、双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和踝肱比(ABI)、Wagner分级、血流量(ABI所取动脉血管:π(血管内径/2)^2*血流速度,cm^3/s),等。⑤干预方法:常规西药、四妙勇安汤合仙方活命饮、当归四逆汤合桃红四物汤、清脉康熏洗、一效膏,等。共51例住院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临床症状、双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和踝肱比(ABI)、Wagner分级、血流量。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x±)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预后结果。[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预后结果:治愈12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16%。ABI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湿热毒盛改善优于血脉瘀阻(P0.05)。肢端缺血程度为影响治疗效果决定因素,是否存在感染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ABI不能反映下肢血流量,可能是因为侧支循环的形成,彩超测定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计算得出每秒血流量更能反映下肢血流情况,因管腔狭窄而造成相同每秒血流量下血流速度相对加快,故不能采用血流速度,而采用每秒血流量能客观反映肢端有效供血量。[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调查研究,为缺血型糖尿病足的预防及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妙糖足康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芝 《河北中医》2010,32(2):177-179
目的观察四妙糖足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四妙糖足康基本方为主随症加味,对照组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糖尿病足溃疡大小、脓性分泌物情况、创面肉芽情况及Wagner分级变化,胫后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血流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72%,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糖尿病足溃疡大小、脓性分泌物情况、创面肉芽情况、Wagner分级及胫后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血流速度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PG、2hPG、HbAlC、ALT、Cr、TG、TC及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四妙糖足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氏黄油纱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Ⅰ~Ⅳ级)的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对糖尿病常规治疗及甲钴胺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氏油纱外敷。应用中医证候的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情况;测定双足踝肱指数(ABI)和检查糖尿病足患者感觉阈值。结果:治疗前2组糖尿病足中医证候积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糖均降低(P0.05),且2组的FBG、2 h PBG、Hb Alc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I2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感觉阈值下降(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感觉阈值低(P0.05)。结论:黄氏黄油纱治疗糖尿病足能够改善其中医症状积分,其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ABI和感觉阈值,进而改善DF患者下肢末端血管微循环和表皮神经纤维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中医内治以分期论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线。中医外治多采用中药泡洗足部及中药外敷创面。中药新剂型也尝试应用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今后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完善分期或辨证分型标准,制定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种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辨证应用中药注射液的意义。方法2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辨证分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湿热血瘀证、阳虚血瘀证四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1100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2组疗程共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四种证型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血瘀证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证型(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种证型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对照组;治疗气虚血瘀证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遵循中医疫病学的认识方法,根据武汉本年度的物候学特点,归纳一线临床医师搜集的52例确诊病例中医四诊信息和证治经验,我们认为本病诱因是气交失常,人群普遍易感于从口鼻而入的秽戾之邪,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湿毒”特征的疫疠之气侵袭肺脾,继而存在着湿热性温病的正局与变局传变。中医治疗宜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论治。以辟秽解毒为核心治则,应用升麻、当归的基础上,分消走泄,宣畅气机,化瘀通络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陆而立 《西部中医药》2014,(11):117-119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DN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中医外治治疗组29例予中药泡足及针刺穴位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西药对照组27例给予单纯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医外治治疗组为89.6%,高于西药对照组的74.1%;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中医外治治疗组较西药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组ABI及震动感觉阈值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中医外治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并具有改善下肢循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毒益气养阴汤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毒盛正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服托毒益气养阴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创面疼痛、病变范围、全身症状、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LRINEC)评分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表皮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毒益气养阴汤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毒盛正虚证),能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增加Hb含量,减轻肛周疼痛、肿胀范围及全身症状,促进创面表皮生长和创面愈合,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辨证分期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32例住院患者①控制饮食、控制感染、抗凝、改善循环与微循环、恢复神经功能等常规治疗。②中医辨证分期:湿热壅盛期四妙勇安汤和萆薢渗湿汤(当归、金银花、连翘、玄参、蒲公英、牛膝、赤芍、川芎、萆薢、制乳香、制没药、甘草),1剂/d,水煎300mL,3次/d;热毒缓解期顾步汤(黄芪、当归、党参、牛膝、金银花、玄参、石斛、蒲公英、鸡血藤、甘草),1剂/d,水煎300mL,3次/d;恢复期桃红四物汤合十全大补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党参、白术、茯苓、菟丝子、甘草),1剂/d,水煎300mL,3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创面愈合,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3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结论]辨证分期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惠艳 《光明中医》2016,(19):2883-288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辽宁省丹东市第三医院精神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以肝郁脾虚型抑郁为诊断的患者6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常规西药帕罗西汀20mg,1次/日,睡前口服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治疗周期为一个月,一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临床疗效、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疗效满意,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