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药子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由于黄药子具有肝毒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本文通过从古籍溯源到现代药理、毒理及抗毒研究,对黄药子治疗甲亢的“量-效-毒”进行全面认识。基于此,仝小林教授以黄药子作为治疗甲亢的核心靶药;在临床用量方面,仝教授常使用黄药子的剂量为9~15 g,且首次使用剂量一般不超过15 g;使用前需先查肝功能,肝功正常者方可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常佐以茵陈、赤芍、五味子等“保肝靶药”对抗黄药子的肝毒性,并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2.
黄药子治疗瘿病始载于《千金月令》,其具有解毒散结、化痰消肿的功效,黄药子及其组方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黄药子含有毒性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当掌握剂量、配伍等。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共同超声表现,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等.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疾病以情志失常为主要病因,并呈现"郁-瘀-虚"的发展过程,治疗时当注意察因重果,调态治靶.针对疾病早期痰火郁结之态,夏枯草、猫爪草、木贼草能清热泻火,化痰散结,态靶同调,临床常用剂量为夏枯草30~60g,猫爪草15~30g,木贼草15g.  相似文献   

4.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了黄药子功效主要为: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标靶为甲状腺肿物,高甲状腺激素和低促甲状腺激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药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补碘、调节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具有肝肾毒性,黄独素B是主要的肝毒性成分。临床使用剂量为6~15 g,首次使用不超过15 g,使用时需配伍“保肝”中药,并在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以及时减量或停药。总之,需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黄药子用量与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夏枯草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用量为7.4~120 g,汤剂为9~120 g,常用量为10~30 g,丸、散剂为7.4~10.8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化痰散结治疗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各种良性结节等,汤剂为10~120 g,散剂为7.4 g;解毒消肿治疗各种疮疡、各种炎症,汤剂为15~60 g,丸剂为7.4 g;清肝泻火治疗高血压、胆囊炎、三叉神经痛等,汤剂为9~30 g;清肝明目治疗结膜炎,汤剂为10~15 g,散剂为10.8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化痰散结常配伍半夏、牡蛎、贝母;解毒消肿常配伍金银花、蒲公英;清肝泻火常配伍龙胆草、天麻、钩藤;清肝明目常配伍决明子、菊花。  相似文献   

6.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连翘具有以下量效特点:1)临床用量多为6~30 g。2)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治疗表证、痈肿疮毒、呼吸系统疾病等,用量一般为6~30 g;祛风散邪、利湿退黄,治疗肝病、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系统疾病,用量一般为6~10 g;清肝散结、化痰消肿,治疗外科疾病、瘰疬痰核,用量一般为6~15 g。3)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配伍生甘草、桔梗、牛蒡子;祛风散邪、利湿退黄常配伍栀子、车前子、白茅根;清肝散结、化痰消肿常配伍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析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进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检索并提取所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6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503味,得到用药频次≥12次的中药34味,包括夏枯草、白芍、牡蛎、生地黄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二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6个组合,包括4个药对,22个三味药组;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清热泻火和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杨牧祥教授运用夏枯草治疗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痤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药苦中蕴甘,泻中兼补,性寒而不伤阳气,味苦而不碍脾胃,善清肝热,尤其散结之力甚宏,凡病位在肝,病机系肝郁热结者,均可酌情使用。清解郁热用量相对较轻,用至10-15g,散结用量宜大,可用至15-30g。  相似文献   

9.
本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甲状腺腺瘤中医称之“肉瘿”,多属肝失条达,脾失健运,以致气滞血瘀痰凝,治宜理气解郁,化痰散结,祛瘀软坚,方取四逆散合二陈汤为主加减治之。处方:煮半夏12g,柴胡、陈皮、白芍、枳壳、茯苓各10g、浙贝、夏枯草、黄药子各12g,生牡蛎(先煎)30g,当归、三棱各10g,甘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对国家专利数据库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0月27日为止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发明专利,通过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组方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复方专利91条,涉及中药318味,其中高频中药有夏枯草(45次,49.45%),柴胡(34次,37.36%),浙贝母(33次,36.26%),昆布(33次,35.16%),海藻(30次,32.97%),主要归属肝经、肺经,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9组,聚类分析分为4类。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紧扣“气”“痰”“火”“瘀”的病机特点,其中药治疗的基础方可考虑用白芍、地黄、柴胡、黄芪、夏枯草、浙贝母、牡蛎,基础药对可考虑陈皮-香附,昆布-海藻,玄参-黄药子。  相似文献   

11.
黄药子味苦、平,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痛、止咳平喘的功效。以往临床医家最常用此药治疗甲状腺疾病且每收奇效,王新陆教授临证灵活配伍,用于治疗肿瘤、颈腰椎病、扁平苔癣等,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黄药子致肝损害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患者,女,24岁。心悸、失眠、汗多、食欲亢进,大便次频,消瘦2月余。在医院化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血脂、血糖均正常,T3及T4增高,TSH降低。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在当地医院给予黄药子20g,夏枯草20g,生牡蛎(先煎)30g。1剂/d,水煎服。服药20d后,感全身不适,乏力、呕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夏枯草:功效主要为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症靶为甲状腺肿大、乳腺肿块、目赤肿痛;标靶为甲状腺功能、高血压;现代药理发现夏枯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压、抗病毒的功能;本品无毒,脾胃寒弱者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9~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夏枯草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解发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近30余年,博览众家医籍,取其所长,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诊治经验丰富。老师近年来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调节,可较快控制甲亢症状,并可减少抗甲状腺药物的用量,调整机体症状,收效较好,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如下。1辨证论治1.1肝郁气滞痰凝型症见颈粗甲状腺肿硬,随喜怒消长,急躁易怒,胸闷叹息,胁肋胀满,多食善饥,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象细弦。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或海藻玉壶汤化裁;柴胡10g白芍15g茯苓10g当归10g白术10g枳壳10g厚朴10g海藻15g昆布15g贝母10g鳖甲10g山慈姑10g夏枯球15g甘草5g陈皮10g牡蛎15g。甲状腺肿硬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川芎、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若大便秘结者,可配生大黄6g以通下泻火;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理气解郁;咽颈不适者,加牛蒡子、桔梗、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肿;结块较硬并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山甲、丹参,以增加活血软坚、消瘿散结的作用;郁久化火者,加玄参、丹皮以清热泻火。此型为长期情志抑郁或紧张,或突然遭剧烈的精神创伤,致肝...  相似文献   

15.
自 1997年 2月~ 1999年 3月 ,笔者以自拟三参芪草汤为主 ,结合小剂量西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例 ,获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58岁 ,最小 2 0岁 ,病程最长者 3年 ,最短者 3个月。1.2 治疗方法1.2 .1 中药三参芪草汤 :太子参 10~ 15g、丹参 12 g、玄参 15~ 30 g、黄芪 30 g、夏枯草 2 0~ 30 g、牡蛎 30 g、甘草 6 g。偏于心肝火旺者加龙胆草 9g、栀子 12 g、石膏15~ 30 g;偏于肝肾不足者加二冬各 12 g、生地 2 0~ 30 g,偏于痰气郁结者加二陈汤。每日 1剂 ,水煎…  相似文献   

16.
黄淑玲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与情志及体质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黄教授在治疗上强调"从肝论治"及"顾护阴虚本质",并制定出中医辨证论治序贯疗法,分别为:养阴潜阳、清泻肝火;养阴疏肝、行气散结;养肝解郁、健脾益气。该辨证也符合现代医学将抗甲亢药物治疗分为治疗量期、减量期和维持量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来用自拟益气消瘿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六例皆治愈,摘要报导如下。方药组成黄芪60克、党参30克,生地30克、玄参18克、首乌18克、知母18克、柴胡12克,橘核10克、大贝1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夏枯草30克、黄药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  相似文献   

18.
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入肝胆经,功能清肝、散结。《本草正义》云其“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皆其专职。”余临证恒取其清肝散结之功,用之治疗因肝气郁滞、痰火凝结之睾丸炎及颈、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乃至乳腺小叶增生,以夏枯草为主药,常用量30~60g,并随病发部位而加味。睾丸炎加武靴藤、川楝子、荔枝核、蒲公英  相似文献   

19.
1诊断依据以《实用内科学》(九版)为依据。临床表现:怕热,多汗,激动,纳亢,清瘦,心动过速,特殊眼征,甲状腺肿大。甲状腺上查到血管杂音、震颤。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摄碘率增高,3h大于25%,或24h大于45%。血清甲状腺素T4超过12mg/dl,血清总T3正常值100~150mg/dl,本病发病时T3增高,幅度大于T4。2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3方药三参汤合消痰丸加减。药物组成:太子参30g,丹参30g,沙参30g,川贝10g,生牡蛎10g,玄参10g,夏枯草10g。加减:汗多加五味子,手颤加木瓜、白芍,乏力加玉竹、黄精、生地,心烦急躁易激动加郁金…  相似文献   

20.
黄芩与黄柏协同保护黄药子致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药子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临床作用广泛,但是黄药子有毒,容易引起药源性肝损伤。观察黄芩、黄柏及其配伍与黄药子合用时,对黄药子所致肝毒性的缓解作用。该实验采用SD雌性大鼠,黄药子9 g·kg-1连续灌胃28 d造成肝毒性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评估转氨酶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形态学和生化指标评估表明,黄药子致大鼠肝毒性模型成功,肝细胞溶解、肿胀、脂肪变性,间隙有炎性细胞,肝组织可见局部点状、片状水肿变性,部分坏死。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显著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黄芩、黄柏及其配伍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黄芩配伍黄柏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产生强大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和GSH含量显著提高(P0.001),肝组织细胞的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黄芩和黄柏及其配伍是通过提高肝脏的GSH和抗氧化水平,降低血清ALT,ALP和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细胞的损伤,达到保肝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