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中医》2017,(9)
目的探讨新型银杏叶制剂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观察治疗组的副反应,对比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总体有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生活质量、智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SE、hs-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MMSE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较对照组降幅更大(P0.01)。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优于舒血宁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制备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将银杏叶总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取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并合成多肽。利用多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5株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均为IgM,轻链为Kappa链。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单抗均能与银杏叶蛋白反应。结论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快速检测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蛋白的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颈内动脉插入尼龙线栓来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检测给药14 d后的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EB溢出量、凝血四项及脑组织occludin,MMP-9表达的差异,研究在前期实验中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出血风险有关,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24 h能有效缓解MCAO引起的行为学病变,降低行为学评分,改善脑组织水肿,减少EB溢出率,降低长期给药可能造成的出血倾向,明显减少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occludin的缺失,下调MMP-9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抗脑缺血有明显效果,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可能主要依赖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改善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内酯A,B,K转移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搅拌速度和吸附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活性炭吸附工艺,确定最佳活性炭吸附工艺为活性炭加入量为0.2%,吸附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40 r·min-1,吸附时间为30 min,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活性炭吸附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共计抽取共128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分组,试验组65例,对照组63例,所有患者均来自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试验组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水平,监测用药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显效总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的NIHSS和MRS在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的NIHSS和M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 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很好恢复神经功能、减少残疾,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效果。方法 选择62例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巴氏量表(BI)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1 d,2组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5 d后,2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 0. 05),且研究组更低(P 0. 05),2组BI评分均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更高(P 0. 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 05)。结论 对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线栓法致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0.4 mg·kg-1)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高、中、低(4.8,2.4,1.2 g·kg-1)剂量组。所有动物手术前2 d尾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其他动物通过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MCA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 h后,所用动物再次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脑组织TTC染色法观察梗死率;放免法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率显著增加,神经缺损症状严重;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CK-BB含量显著增加;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率,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SOD活性,减少血清中MDA,CK-BB含量,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修复血脑屏障、降低血清CK-BB含量、抗自由基损伤及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后配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后运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静脉输液.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改良Ashworth评定(Modified ...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GMI低(1.5 mg/kg)、中(3 mg/kg)、高(6 mg/kg)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2.5 mg/(kg·d)],每组各20只;术前7 d连续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最后一次给药2 h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行Ⅱ导联心电图监测并记录,计算心律失常发生率、行心律失常评分;测定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测定心肌组织Ca2+浓度;测定心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GMI中、高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心电图PR间期、QRS间期显著延长且ST段抬高程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Ca2+浓度显著降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DGM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DGMI提高ATPase活性、降低心肌组织Ca2+浓度、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河北中医》2016,(10)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2组均予溶栓、抗凝治疗,治疗组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注射用丹参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7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D-D及FD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APTT、PT延长(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D-D水平较对照组低,APTT、PT时间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以改善DVT患者的凝血功能,对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9)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中度脑梗死恢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0例处于恢复期的中度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掷骰子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单独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施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疗效,同时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都所有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中,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可得出临床上在对处于恢复期的中度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明显降低,从而提高有效率,促进身体康复,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持续治疗7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分(MMSE)及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二磷酸腺苷(ADP)诱导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下,联合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12周,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7.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1.0 m L·kg~(-1))、尼莫地平注射液(0.2 mg·kg~(-1))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5.2,2.6,1.3 mg·kg~(-1))组;所有动物手术前4 d尾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其他动物通过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MCA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 h后,所用动物再次尾静脉注射给药。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梗死率;测定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乳酸(LA)含量及脑脊液中Ca~(2+),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以及磷酸肌酸激酶(CK-BB)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梗死率显著增加,神经严重缺损;脑组织匀浆中MDA、LA含量升高,GSH、SOD含量降低;脑脊液中Ca~(2+)浓度降低,Glu和Asp的含量及CK-BB、LDH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率,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SOD、GSH活性,减少血清中MDA、LA含量;升高脑脊液中Ca~(2+)浓度,减低神经递质Glu和Asp的含量及CK-BB、LDH的含量。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修复血脑屏障,减少自由基,减少细胞外游离钙内流,降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等有关,从而保护脑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基于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持续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白介素(IL)-6、D二聚体表达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5.31±0.48)分低于对照组(7.96±0.57)分,ADL评分(76.52±8.46)分高于对照组(65.89±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6.51±1.46)ng/L、D-D(2.51±0.31)mg/L低于对照组IL-6(8.36±1.51)ng/L、D-D(3.96±0.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缺损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及其各主要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和对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组(G,20 mg·kg-1),银杏内酯B组(GB,20 mg·kg-1),银杏内酯A组(GA,20 mg·kg-1)和银杏内酯K组(GK,20 mg·kg-1)。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药物1次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进行行为学评分并测定脑脊液中Ca2+,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以及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严重,脑脊液中Ca2+降低,Glu和Asp的含量显著升高,CK和LDH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G及其各主要成分对脑缺血引起的行为变化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P0.01),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脑脊液Ca2+含量,并降低神经递质Glu和Asp的含量(P0.05,P0.01);G和GA能降低大鼠脑脊液中CK含量(P0.05),GB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脊液中LDH含量(P0.05)。结论:G及其各成分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细胞外游离钙内流,降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水平,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银杏二萜内酯是有效的脑保护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