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的1 06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手机依赖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有194人,占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人数的18.23%;女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文科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联系,应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探究手机依赖程度和社交焦虑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为医学生心理健康行为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使用国际通用量表中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IAS)对广西4所医学高校在读的8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或多组MPAI、IAS量表调查得分,用直线回归分析MPAI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IA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MPAI总分平均(39.88±10.77)分,IAS总分平均(42.83±8.88)分,其中手机依赖症者占10.30%。不同性别、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MPAI均分、IAS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MPAI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不同性别、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逃避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手机使用最主要动机、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失控性、低效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日均手机使用时间的戒断性均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呈正相关(r=0.246~0.380,P0.001)。结论广西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社交焦虑行为关系密切,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社交焦虑行为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某公立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状况,为改善小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2-4月,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对济南市某公立小学383名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手机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得到有效问卷348份,高年级小学生手机依赖平均得分(27.26±9.34)分。其中,女生总得分为(25.07±6.81)分、男生总得分为(29.31±10.83)分,女生总得分低于男生(P<0.01),且女生在失控性、戒断性和低效性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男生(P均<0.01);非独生子女总得分为(26.28±8.17)分、独生子女总得分为(28.95±10.90)分,非独生子女总得分低于独生子女(P<0.05),且非独生子女在失控性、戒断性和低效性上的得分均低于独生子女(P均<0.05);班干部的总得分与非班干部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但班干部在逃避性、低效性上的得分均低于非班干部(P均<0.05)。结论 济南市某公立小学高年级小学生中男生、独生子女、非班干部学生的手机依...  相似文献   

4.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要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逃避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失控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神经质与开放性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5.71,2.36,P值均<0.05),宜人性与严谨性得分更低(t值分别为-2.87,-3.18,P值均<0.01),且4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神经质与严谨性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有效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月以上海市某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线上收集问卷938份,采用手机依赖问卷和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938名学生,自我肯定平均得分为6.09±2.48、忧虑平均得分为0.99±1.53、焦虑平均得分为1.23±1.68、心理健康状况总平均得分为5.14±4.57和手机依赖总平均得分为60.09±12.64。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和手机依赖性与自我肯定成负相关,与忧虑、焦虑以及心理健康总分成正相关(均P0.01)。结论上海市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高,手机依赖现象有待改善,手机依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可通过降低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及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无聊倾向组在手机依赖行为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低无聊倾向组,其中失控性得分分别为(17.97±4.76)、(14.60±3.88)分,戒断性分别为(14.16±4.10)、(12.08±4.10)分,逃避性分别为(8.83±2.69)、(7.50±2.62)分,低效性分别为(5.89±2.18)、(4.79±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孤独感、单调性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呈负相关;孤独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3.567,P<0.01),自控力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4.365,P<0.001),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686,P<0.001)。结论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各因子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海  周春燕  余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1 172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施测.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为15.4%;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在性别与专业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文科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更高;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上得分更高(P值均<0.01),且手机依赖与SCL-90及其9个因子呈统计学相关(P值均<0.01).焦虑、精神病性、强迫及恐怖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2,0.11,0.10,0.08).结论 手机依赖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静  孙璇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3):316-320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MPA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湖北省5所三级医院的1 799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低年资护士MPAI均分为(32.81±10.03)分,SAS均分为(41.80±8.60)分。不同性格、工作能力的低年资护士MPAI均分、失控性均分和低效性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聘用类型的低年资护士SAS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工作态度的低年资护士MPAI和SAS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护士手机依赖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焦虑得分呈正相关(r=0.088~0.321,P<0.05),且手机依赖总分、低效性维度能够正向预测焦虑水平。结论 低年资护士手机依赖程度较高,与焦虑水平较高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引导教育,使其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9.
林静 《中国校医》2011,25(11):807-809
目的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特征,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1 7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得分较高(M=258.03);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概念、自我行动、自我批评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和各因子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科大学生除自我满意因子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存在自身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某高校大学生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具体情况,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对连云港某高校3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在强迫性与冲突性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大二学生在强迫性、戒断性与社交增益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大一学生(P0.05);专科生在突显性、社交增益、强迫性和戒断性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本科生(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交增益、强迫性、冲突性、戒断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社交增益、强迫性与冲突性3个维度上,文科专业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理工科专业大学生(P0.05),在戒断性维度上,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得分高于理工科专业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P0.05)。结论文科专业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专科生与女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学校及教师应重视对这部分人群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陆军新兵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采用自评问卷,整群抽组陆军新兵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得分均低于军人常模,自我灵活性高于军人常模(P0.0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躯体化、强迫、焦虑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与常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设SCL-90总分为因变量(Y),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X1)、自我刻板性(X2)、自我的灵活性(X3)为自变量,最佳回归方程为Y=-66.11+2.18X1+1.4X2,回归系数检验水平P0.01。结论陆军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自我和谐水平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海  侯建湘  余莉  周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4-1656,1659
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某高校选取1 172名大二、三年级学生,选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修订版、手机依赖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15.4%)高于网络依赖(8.7%),且存在一定比例的2种依赖共病现象.男生、理科生的网络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47,-2.28,P值均<0.01),女生、文科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26,2.98,P值均<0.01),大二学生网络与手机依赖得分均高于大三学生(t值分别为7.04,5.01,P值均<0.01).纯网络依赖组、纯手机依赖组及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依赖组,且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纯网络或手机依赖组(P值均<0.05).网络依赖、手机依赖得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正相关(r网络 =0.25~0.36;r手机=0.35~0.46,P值均<0.01).抑郁、焦虑分别对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大(B值分别为0.15,0.22,P值均<0.01).精神病性与强迫对网络和手机依赖均有预测作用(B值分别为0.15,0.10,0.11和0.1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网络依赖,并存在2种依赖共病现象,2种依赖在性别及学科类型上的分布有明显不同.个体网络依赖、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既有所不同,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某部高射炮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某部高射炮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3名某部高射炮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某部高射炮兵SCL-90的总分(151.88±38.39)、躯体化(1.63±0.48)、强迫症状(1.95±0.59)、焦虑(1.67±0.51)、敌对(1.78±0.62)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分别<0.05、0.01及0.001);第2年兵SCL-90各因子(除躯体化因子外)分均低于其他3组士兵;义务兵各因子(除躯体化因子外)分均低于士官,且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学历组在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与大学及以上学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士兵与农村士兵相比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组在总分、躯体化、抑郁因子分上与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部高射炮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工作,为官兵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将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了解手机成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及自我控制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昆明、聊城地区3所高职院校的898名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自我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27.6%.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得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成瘾得分(45.80±10.41)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得分(36.18±9.13)呈正相关(r=0.53,P<0.01).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控制、自尊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0.28,P值均<0.01);自我控制在手机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6,P<0.01),手机成瘾倾向对抑郁、压力的影响受到自尊的调节.结论 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不但有直接负面效应,并且通过自我控制来影响心理健康;自尊水平越高,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与手机依赖、孤独感的关系,以减少其手机依赖和孤独感。方法 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孤独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南省13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363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在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状态、智能手机日均使用时间、手机功能的使用数、社交软件使用数、对朋友圈公众号的关注、陌生人添加自己为好友时的反应等方面对其孤独感造成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x2=13.162,14.681,15.391,11.853,11.367,13.836,12.759,16.137,9.356;P<0.05或P<0.01);不与配偶居住、不关注朋友圈公众号、不一定拒绝陌生人添加为好友请求的被调查者孤独感更高;被调查者在性别、收入、居住状态维度上手机依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t=1.993,11.337,13.569;P<0.05或P<0.01);被调查者在年龄、性别维度与其手机依赖、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呈显著负相关(r=- 0.663,- 0.689,- 0.356,- 0.637,- 0.518,- 0.295,- 0.426,- 0.528;P<0.05或P<0.01),收入、居住状态与其手机依赖、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256,0.527,0.206,0.678,0.585,0.628,0.339,0.306;P<0.05或P<0.01);被调查者手机依赖及其4个维度与其孤独感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7,0.479,0.413,0.468,0.389;P<0.01)。结论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人口学变量及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对其手机依赖、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洪涝灾区部分居民灾害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激反应,为出台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心理干预预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对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和安义县15~70岁受灾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149人,受灾人群中有41.69%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15.06%的人可能存在某种明显的心理问题。受灾居民除躯体化及抑郁因子得分外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敌对等症状因子得分和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和敌对症状因子得分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灾居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较女性为低,而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女性受灾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因子外(P﹥0.05),南昌地区受灾居民躯体化、强迫症状等因子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安义县受灾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灾居民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检出率为12.71%。不同性别受灾居民各应激反应症状因子及总分、总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南昌地区受灾居民除闯入因子外,回避、高警觉性症状因子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安义县受灾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端恶劣天气对受灾居民的心理健康影响普遍而严重,尽早建立极端恶劣天气下心理干预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问卷(BFI-44)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发现,女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神经病性和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价形式与反思评价形式BFI-44大学生各维度得分比较发现,在外向性维度上大学生自我评价形式问卷得分为25.45±3.98,低于反思评价形式问卷的25.98±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性及开放性维度上大学生自我评价形式问卷得分分别为23.26±4.32及33.43±4.37,高于反思评价形式问卷的22.44±4.01及32.81±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的关系,发现大学生在大五人格的外向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与SCL-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相关(P0.05);在宜人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的抑郁、敌意、偏执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神经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除偏执、强迫、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外的各个因子均呈现显著相关(P0.05);在尽责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除敌意、精神病性、其他3个因子外的各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大五人格反思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必要重视反思评价的相关内容,并应积极引导大学生重视自我评价及反思评价。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在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指数(MPAI)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从手机依赖者中选出适合并自愿参与实验的36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18周每周3次的运动干预。结果 31%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其中,58.9%为理工科,75.3%来自农村家庭。运动干预后实验组每天手机使用时长显著性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MPAI量表得分及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3因子显著性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严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河北省师范院校1214名师范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师范生心理状况阳性检出率为0.99%,其中在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这3个因子上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3%、1.73%、1.48%。心理健康症状9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其他的9个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化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其他的9个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得分为年级越高,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调查高校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应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以全面提高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校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河北省师范院校1214名师范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师范生心理状况阳性检出率为0.99%,其中在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这3个因子上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3%、1.73%、1.48%。心理健康症状9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其他的9个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化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其他的9个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得分为年级越高,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高校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应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以全面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提升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