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瑜  李菲  金伟飞 《新中医》2021,53(11):205-20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10 d后,2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按摩可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术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缩短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北院ICU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住的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开始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在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耳穴压丸联合穴位贴敷在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影响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对预防患者术前焦虑有效,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认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是否应用穴位贴敷将82例行腹腔镜胆囊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5d MTL和GAS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术后1 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5 d MTL和GA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够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胃内分泌物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薄荷油热敷联合自拟玉龙散穴位贴敷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40℃温水热敷干预,治疗组给予薄荷油热敷联合自拟玉龙散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薄荷油热敷联合自拟玉龙散穴位贴敷治疗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让患者早日进食,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理气通腹方贴敷对腹部手术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理气通腹方打粉贴敷神阙穴,持续2~3 h;2次/d。疗程:直到肛门排气、排便。术后护理人员每2 h记录一次肠鸣音恢复情况;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较术后3天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术后1 d、3 d、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检测术后1 d和5 d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情况轻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7,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术后5 d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5 d,观察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好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1,P<0.05)。理气通腹方贴敷少数患者可能轻度的刺激反应。结论:理气通腹方神阙穴贴敷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肠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体征,并能调节胃动素和胃泌素,从而改善了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临床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ERAS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实施ERAS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疗法干预,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满意率、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可快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三里温和灸联合中药贴敷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术后采取足三里温和灸联合中药贴敷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第1日、干预后的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胃动素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日,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温和灸联合中药贴敷可有效改善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据中医传统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进行择时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取双侧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按照常规时间进行穴位贴敷,每次2 h,每日1次;观察组早上7时~9时进行穴位贴敷,贴敷穴位、贴敷保留时间及贴敷药物均与对照组相同,2组均连续干预4 d。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贴敷干预后24、48 h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贴敷干预后24 h,2组腹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干预后48 h,2组腹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埋豆在促进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优势。方法:收集妇科手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入选病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妇科常规手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埋豆。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肛门排气、进食及排便等一般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术后6h、12h、24h、48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开始进流质饮食时间也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6h,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h、24h、48h观察组患者1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埋豆能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能有效的减少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何淑斌  林俊  姜仙荣 《新中医》2021,53(3):184-186
目的:观察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胃癌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穴位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舒贴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能明显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马朝晖  马海福 《新中医》2017,49(12):135-138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加足三里穴位注射促进围手术期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观察的29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73例,A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C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D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记录4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B组与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与A组、B组、C组相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术前相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同期A组相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24 h、48 h胃动素、胃泌素分别与同期A、B、C组相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改善胃肠激素分泌,且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灌肠或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联合治疗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3d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2.5%)、恶心呕吐发生率(27.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恢复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邓芳  谭昕  潘佩光 《新中医》2017,49(7):119-121
目的:观察厚朴粉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术后对照组予抗感染、促宫缩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厚朴粉穴位敷贴足三里。记录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记录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胀发生率19.0%,治疗组腹胀发生率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予厚朴粉贴敷足三里能促进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防止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艾慈灸穴位贴敷对THA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3天分别予一贴艾慈灸(强效型)贴敷神阀穴,记录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含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慈灸穴位贴敷能促进THA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结合中药灌肠治疗ICU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ICU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功能评分情况、耐受肠内营养状况、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耐受肠内营养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结合中药大承气汤加味灌肠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助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卒中预后,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即刻用硝黄贴贴敷神阙穴,观察2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能促进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吴菜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早期活动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怠者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疗效确切,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辅以穴位贴敷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的1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芒硝外敷辅以穴位贴敷治疗,直至患者肛门排气,观察两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芒硝外敷辅以穴位贴敷,可以促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韩丹萍  陆雯  徐锦 《新中医》2020,52(17):143-14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在重症监护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腹内压、肠鸣音、腹围、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肠内营养耐受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腹内压、肠鸣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腹内压、肠鸣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腹围、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腹围、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重症监护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腹内压过高症状,改善患者肠鸣音、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肠内营养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