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在医院科室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评分、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满意度、医患关系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对各项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医患关系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可有效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优化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C随访管理在眼科中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近视患者纳入研究。将2018年2~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前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4C随访管理。比较两组受随访管理期间的科室管理质量。在随访结束时,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专科技能、沟通能力、文案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学习自理、独立性、情绪控制、坚持性、自制力、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C随访管理在提升科室管理质量以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口腔科医护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口腔科自2019年1月起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口腔科医护绩效考核评估系统,将2018年10~12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1~3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后科室的投诉率、满意率和出勤率情况。结果:实行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后,科室投诉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和护士出勤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口腔科医护人员实行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执行力管理提升医院科室管理效能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将执行力管理方法纳入心血管内科的常规管理,根据管理方法不同,随机将2018年6~12月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6月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执行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科室的管理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管理、情绪认知、急救管理、不良嗜好、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评估、专科水平、细节管理、心理管理、风险管理评分及科室管理效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执行力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医院科室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将2018年1~6月期间就职的检验科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12月期间在医院检验科就职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人员设为观察组。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进行现有检验科管理方法的更新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制定临床检验科的精细化管理办法,纳入观察组的管理中。统计并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环境管理、样品质量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通过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方式创建精细化管理方法,可有效提升医学检验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2月至今,将FMEA模式纳入血液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9年2~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MEA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血液科管理失效模式主要包括输血管理、安全用药、人文关怀三个方面,优先风险系数位于前五位的潜在失效模式分别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够、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输血病例不规范、血液应用不规范、用药品类繁多。采用FMEA模式的观察组在规范用血、合理用药、安全管理、人文关怀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FMEA模式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3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4~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SWOT分析法纳入泌尿外科的管理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区管理、沟通能力、自我认同、技能考核、院感控制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对业务水平方面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泌尿外科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升患者对科室管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泌尿外科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药品有效期管理在医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中的实际效用。方法:医院临床科室于2018年8月开始实行药品有效期管理方案,有效期管理实行前6个月(2018年2~7月)的药物管理资料为对照组,资料整理次数达38次;实行药物有效期观察组6个月(2018年8月~2019年1月)的药品管理资料为观察组,资料整理次数达42次;比较两组临床科室药物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测失误、药物过期情况与药物报损率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品有效期管理在医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中,应用效用明显,有效保障药物使用安全及治疗效果,改善医院整体管理质量,减少医院临床科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全程控制为主导的口腔科质量改进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管理。观察组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全程控制的方法进行口腔科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导向、全程控制为主导的质量改进路径,有利于临床科室管理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皮肤学科指南为依托构建儿童皮肤疾病的群组管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入组样本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儿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成功匹配到30对特应性皮炎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以皮肤学科指南为依托构建儿童皮肤疾病的群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对管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管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皮肤学科指南为依托构建儿童皮肤疾病的群组管理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准医学背景下科室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9月期间医院体检科收治的45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期间科室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6月医院体检科收治的45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精准医学理念进行精细化科室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科室管理质量、科研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科室管理质量、科研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准医学背景下实施科室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三元联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肾内科出院患者带药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18~2019年收治的200例肾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期进行分组,2018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并发放药物,观察组患者则实行三元联动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出院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MMAS-8),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院4周和8周时,观察组患者的MMAS-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元联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肾内科出院患者带药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析精细化管理在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廉江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 2018 年 1 月 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 206 套腔镜器械设为对照组,此时实施常规管理;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 206 套腔镜器械 设为观察组,此时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腔镜器械质量合格情况,并记录两组管理期间事故发生率。结果:在清洁合格率、 灭菌合格率与包装合格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管理期间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器械的管理质量,并减少分类错误、器械遗 失等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对改善中医骨科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完善中医骨科的管理模式和结构。方法:医院中医骨科自2017年9月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7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7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的相关指标、满意度和信息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缴费时间为(5.32±1.15)min、配药时间为(6.13±1.24)min,取药时间为(7.54±1.33)min,分别短于对照组的(15.67±3.16)min、(10.56±2.33)min和(17.24±3.47)min(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4.29%,信息知晓率为97.14%,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0.56%和86.11%(P0.05)。结论:中医骨科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缩短缴费、配药及取药时间,提高患者的信息知晓度和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在妇产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9月期间就职于医院妇产科的医务人员设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接受常规妇产科科室管理。管理后(2019年5月~2019年9月)将海恩法则理念纳入科室的管理方法中。比较管理前后的科室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结果:管理后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海恩法则理念纳入妇产科安全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科室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方法:将2019年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接受超声检查的200例患者和在此期间就职的超声科医务人员12名纳入本次研究。将2019年1~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12名超声科医务人员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科室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比较两组人员素质、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工作流程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人员素质、超声科诊断设备管理、工作流程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超声科管理优化方案的制定有助于提高科室的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及收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2017年1~9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基础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础管理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住院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及对照组管理后(P0.01)。两组患者管理后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但两组患者管理后PAN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精细化管理方法针对老年精神科患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风险管理,规范病房和患者的住院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基础管理质量,有效提升了治疗的疗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对门诊护理工作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科将接收的120例患者根据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8年1~6月采用常规排队挂号管理的设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采用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信息化管理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就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考核质量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用于门诊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就诊于医院中医骨科的16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循证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的应用方法和管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内科就诊并接受药学管理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进行分组。100例采用常规药学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00例接受强化的中西医药事监管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方法评分、药学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患者用药教育、血药浓度监测、联合用药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及时性、药学服务的迅速性、满足患者需求、管理流程合理性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中西医药事监管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有助于提升药学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