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阐述脾胃与失眠的关系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气不降、脾气不升,升降失司,中焦成痞是原因,导致上焦的心火与下焦的肾水不能既济而失眠是结果,心火为阳,肾水为阴,心火不下潜肾水,即“阳不入阴”,肾水不上济心火为“阴不敛阳”,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失眠的基本病机。文章通过解析王晨临证多年的脾胃病经验方和顺汤,提出“不顺皆为逆”的观点,“胃不和”即为“不顺”,而运用和顺汤辨治失眠就是通过和顺中焦脾胃使心阳下潜肾阴,肾阴上济心阳,失眠得愈,为临床从脾胃论治失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岳妍 《国医论坛》2012,27(1):12-13
人体气血升降是以肾水升、心火降为根本,在心肾相交过程中,肝脾助肾水以温升,肺胃助心火以凉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仲景所言的痞证,就是气机痞塞不通,升降失常,有的以脾气不升为主,有的以胃气不降为主,也有同时具备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情况,所以才有了泻心汤系列.所以一系列泻心汤均是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而治疗痞证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寒热错杂是指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失常,辛温药促肝脾温升,苦寒药助肺胃凉降,故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就是促使脾升胃降,使气机由“痞”转“泰”.  相似文献   

3.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4.
总结程丑夫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机或为脾胃虚弱,致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而致眩;或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肝阳上亢而致眩;或为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独亢上攻脑窍而致眩。治疗强调一身之气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具体组方从调畅脾胃或平肝降肺或交通心肾入手,基于调整脾胃、肝肺、心肾的整体气机达到周身气机升降平衡以治疗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气机调畅及意义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其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正常情况下,气的活动有升、有降、有出、有入、并且升与降,出与入之间保持着协调关系,升降出入的太过与不及,皆可影响脏腑机能状态,这种升降出入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之为“气机调畅”。气机调畅对整个机体各种活动都有重要意义。以整体来看,各脏腑活动处于协调之中,如脾的升清使水谷精微输布周身,胃的降浊使糟粕下行排出;心火下降使肾水不寒,肾水蒸腾使心阳不亢,等等。就局部而言,其功能活动也离不开升降出入的平衡,如肺主宣发  相似文献   

6.
<正>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1]。脏腑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气机升降,脾胃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则肝肾之气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降,四脏之气的升降有赖于脾胃的升降健运[2]。若肝木、心火不升,肺金、肾水不降,中土也将失于运化[3]。  相似文献   

7.
频发咳嗽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又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见病位与脾胃、肝、肾、大肠等皆相关。肺主气,司呼吸,故气之为病,首责于肺,肺气宣降失常,郁闭于胸或上逆而出现咳嗽;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浊气不降,清气不升,气道壅塞不畅发而为咳;肝升肺降,左不升,右不降,道路不通则为咳;金水相生,肺肾同源,肾气足摄纳肺气定喘,肾失摄纳则气上涌而咳。咳嗽往往涉及多个脏腑功能,恢复肺气宣降正常是治疗咳嗽的首要任务,同时协调机体大升降治疗咳嗽,从本论治。本文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思想,从宣肺、疏肝、调畅脾胃、助肾纳气等方面入手,介绍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顽固性频发咳嗽。  相似文献   

8.
马云枝教授认为,三焦气机不畅、心肾不交是导致顽固性失眠的主要病机,与心火亢盛、寒湿中阻、相火妄动等密切相关。治疗重在调畅三焦气机与清心火、祛寒湿、摄相火等同治,临证发挥,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五脏气机升降理论在肾结石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阳不足、脾失升清、肺失宣发肃降、肝失疏泻、心火炽盛,均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行,湿浊下聚,与热搏结,煎液成石,发而为病。通过分析五脏气机升降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提出五脏气机升降相佐是治疗肾结石的关键。从五脏气机升降理论方面,肾结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因病机有:心肾失交,湿聚膀胱、脾失升清,浊阴不降、肝失疏泻,条达不畅、肺失宣降,阻塞水道。针对不同病机分别治以心火下济达肾水、脾气升清降胃浊、升发清阳畅肝气、金水相生宣降肺,分别选用加味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四逆散、黄芪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临证结合症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配伍相应的利湿通淋药物,以提高肾结石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肺失宣肃、肝失疏泄、心肾不交均可影响气的升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精微物质不能上承濡养脑府,或病理产物上窜蒙蔽脑神,均可发为本病。故治疗本病当从升清降浊入手。升清法中,依据脏气虚衰的不同程度,对升运中气、培补宗气、顾护肾气有所偏重,并酌情配伍风药;降浊法中,依据浊阴的不同性质,适当选用化痰开窍、化瘀通络、清解浊毒、调畅腑气、疏肝理气等法。升清不忘降浊,降浊不离升清。上述各法,从五脏论治而调节气机升降,使脏腑调和,清浊升降有序,从而延缓痴呆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李权  张学新  刘艳军 《河北中医》2016,(12):1768-1771
古代中医认为胸痹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乘虚而居阳位,导致胸中闭塞,气机不畅,阳气不通,故多以温通胸阳的方法治疗胸痹。名老中医范振域认为,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功能,胸痹发病的重要病理是气机失调,故"通"法治疗胸痹是以调畅气机为首要的治疗方法。调畅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宣通肺气,通降胃气,疏肝理脾,温通心肾,通降脏气,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津液运化正常,则胸痹诸症皆除。  相似文献   

12.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13.
徐佳  姜希  曲剑华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73-1175
陈彤云教授认为口唇由脾胃所主,慢性唇炎的核心病机在于脾阳不升、胃阴不降、气机失调、中焦不运,治疗原则为升降润燥,通过调畅气机,升阳助脾,益胃润下。  相似文献   

14.
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特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福建中医药》2005,36(3):29-29
唐江山主任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注重脾胃学说,善治胃肠疾病,认为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根本病机,提出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总则。临证采用升脾气、降胃气,补脾阳、滋胃阴,疏肝气、宣肺气治疗方法,抓住调畅气机这一轴心,解决复杂问题,疗效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5.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分布运行于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的每一脏器都存在着升降出入这一生理活动。当人体的气机该降不降,该升不升,体内的气机也就发生了紊乱,升降出入出现异常,就会变生百病,“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反之,由于气的无处不在,任何疾病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气的异常。《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张景岳说:“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欲求其本,则只一气字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16.
周丽媛  张诏 《世界中医药》2023,(24):3538-3542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瘀浊、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对肾脏的损害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疾病常规治疗复杂漫长,症状迁延多变,疾病复发率高等诸多不足,中医着眼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以升清降浊为指导思想展开治疗,包括调脾肾以助升降、交心肾以运输布、畅气机以促升降、培正气以助升清、除邪气以降脏浊、借性味以助升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更是对拓宽疾病治疗思路,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阴火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金代名家李东垣所创,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指导着临床诊疗。阴火的产生乃因内伤导致脾胃之气不足,中轴失转,气机升降不利,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清气不得升举,荣气趋下而挤占相火之位,相火便亢旺而炎上;心阴受相火煎熬,且肺胃不降,心火不得衰于下,而致心火独亢。癌性发热病机有虚实两端,若患者兼有脾胃气虚、阴火上冲诸证,即应四诊合参,详细辨证,适时运用甘温益气合升散疏泄或苦寒坚阴泻火之品,以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拓展癌性发热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失眠的八纲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纲辨证的角度梳理失眠的常见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失眠以里证为多见,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胆、胃、肾、经络,但并非全无表证,可有"表里同病"情形;热证失眠的常见成因为心火、肝火、痰火、脾倦火郁等,寒证失眠多从胆气虚冷立论;虚证失眠常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血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等,核心为神失所养;实证失眠常见肝郁化火证、心火炽盛证、痰热内扰证、胃腑不和证、瘀血内阻证等,核心为神识扰动;阳证失眠多为阳不入阴,而阴证失眠则多为阳气入阴困难。  相似文献   

19.
张兆海  张永 《河南中医》2022,(12):1821-1824
慢性肝病失眠病机为胃土不降、肝木不升、肺金不敛、火不归原,导致机体圆运动失衡,相火不降,阳不入阴。己土湿寒,戊土不降者,应燥土祛湿,升清降浊,可用炒白术、茯苓、干姜、炒薏苡仁等健脾升清祛湿,半夏、黄连、干姜、吴茱萸、紫苏叶等降胃气,蛰相火。乙木不升,甲木不降者,应养肝荣木,升肝降胆,可用小剂量柴胡、桂枝、川芎、麦芽等升达乙木,以助胆降,佐用炒白芍寒热并调,降胆经,敛相火。癸水浅寒,火不归原属肾阴虚者,应调中降逆,滋阴潜阳,可用杏仁、百合、沙参、陈皮、山药、炒白芍、紫苏叶等降肺金、胆木、胃土,龟板、鳖甲大补真阴兼软坚散结;属肾阳虚者,应温肾水,升肝木,燥脾土,用菟丝子、盐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等温肾阳,茯苓、白术、干姜等补益中气,厚土敛火。黄芪、桂枝、川芎等升达木气,水温土燥木升则圆运动自复,肾水得温,相火得潜于肾水,失眠自愈。  相似文献   

20.
正"左升右降"理论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提及,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方盛衰论》云:"阳从左,阴从右。"《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这里的"左右上下"多指脾胃气机的升降。如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云:"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若清阳之气不升,导致痰浊不降,两者互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