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伟娇  谢敏  董夏  孟博博  应小平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1-133,150
通过文献研究肝癌的临床分型,发现肝郁脾虚证是肝癌众多分型中最常见证型之一,且发生于肝癌早期。此型肝癌的治疗多从肝脾同调、养肝体调肝用、顾护脾胃之气着手。分别论述3种治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医家们的治疗经验,认为临床上灵活运用这些治疗方法处方选药,能够有效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治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IG-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和湿热证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肝癌脾虚证模型组,肝癌湿热证模型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肝癌湿热证治疗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和肝癌湿热证治疗组各鼠给予健脾康复方治疗。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GF-ⅡmRNA表达,观察健脾康复方对IGF-Ⅱ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肝癌脾虚证和肝癌湿热证模型组IGF-Ⅱ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脾虚证治疗组IGF-Ⅱm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癌脾虚证模型组(P〈0.05),肝癌湿热证治疗组IGF-Ⅱ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Ⅱ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肝癌)与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探讨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肿瘤指标等临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方法 运用《中医肝癌与大肠癌病例汇报表(CRF表)》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客观指标等,分析肝癌与大肠癌的证型分布及各证型在临床客观指标上的表现特点及“异病同证”的规律。结果 460例肝癌和759例大肠癌患者具有肝肾阴虚、脾虚、瘀血、湿热、实热、气虚、阴虚、隐证8种单证及各种兼证,其中脾虚证(27%)、肝肾阴虚证(12%)、隐证(11%)、湿热证(9%)、肝肾阴虚兼脾虚证(8%)为肝癌和大肠癌临床较为常见的五种中医证型。血常规HB、肝肾功能TBIL、ALB和GGT在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有显著差异(P < 0.05),AFP在肝癌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大肠癌证型间差异显著(P < 0.001)。但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在上述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兼脾虚证、隐证、湿热证是肝癌与大肠癌证候分布的前五位,其证候分布与HB、TBIL、ALB、GGT和AFP存在关联,提示这些临床实验室指标可能作为肝癌和大肠癌“异病同证”辩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辨证施治原发性肝癌15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自1990年5月至1995年5月,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配合气功,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153例为确诊的原发性肝癌Ⅱ期72例、Ⅲ期81例,全部病例均按中国原发性肝癌诊断规范标准,经临床病史、体征、B超、CT、AFP、肝功能,及部分病理综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1-2 中医分型由于肝癌病情发展复杂多变,很少始终一型不变。我们均按病人首次就诊的临床表现而定为气滞血瘀型,瘀毒伤阴型,脾虚湿困型,正气亏虚型。2 治疗方法2-1 气滞血瘀型主证:胁肋胀刺疼痛,脘腹胀闷,…  相似文献   

5.
谭新华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诊治的实例,总结了谭新华教授运用中医中药辨证分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阴虚火旺证、肾虚不固证、湿浊内阻证、肝气郁滞证7型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吴煜教授认为肝癌病位虽在肝,但与脾密切相关,肝郁气滞,脾虚痰凝是肝癌的主要病机,其相关病理产物也与此病机密切相关,并形成肝癌辨证当以肝郁脾虚为要的辨证思路。在此病机基础上临证又可出现脾虚痰凝、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等多种证型,在治疗方面以疏肝健脾为治疗肝癌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治疗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4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论治,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中药进行频次分析。结果:248例肝癌患者中,肝郁脾虚证85例(34.3%),气滞血瘀证63例(25.4%),肝肾阴虚证54例(21.8%),湿瘀互结证31例(12.5%),湿热内蕴证15例(6.0%),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出现频率最高;临床用药中,补虚药(27.2%)、利水渗湿药(14.8%)、清热药(14.1%)出现频率最高;排名前十的药物依次为白术、柴胡、陈皮、茯苓、半夏、山楂、当归、黄芪、半枝莲、山药。结论: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常见证型,临床治疗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原发性肝癌术后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表,对219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收集,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常见中医症状和辨证分型。结果在51个中医临床症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个为倦怠乏力、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在中医证候方面,脾虚证142例、血瘀证126例、气滞证104例、血虚证98例、湿热证92例、阴虚证56例、阳虚证2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复合证候以气滞脾虚血瘀61例、脾虚气滞兼有湿热52例、脾虚血瘀兼有阴虚39例为常见证候。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临床证型复杂,以脾虚、血瘀、气滞为主要基础证候,单证少、复证多,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9.
罗银星  蔡小平 《河南中医》2021,41(2):211-215
蔡小平教授根据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为本、瘀毒内结为标的基本病机,临证时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为治疗大法,创立了调肝散结方,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随证加减.蔡教授提出,肝癌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瘀毒内结证、湿热内蕴证和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常用调肝散结基础方、逍遥散、六君子汤交替使用;瘀毒内结证属瘀阳毒者药用调肝散结...  相似文献   

10.
肝癌中医证型与野生型p53mRNA、N-ras蛋白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癌中医证型与野生型p53mRNA、N-ras表达相关性。方法:选择肝癌脾虚证36例和湿热证患者24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其肝癌组织野生型p53mRNA和N—ras蛋白表达,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脾虚证组野生型p53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湿热证组(P〈0.05);脾虚证组N—rss蛋白表达水平略低于湿热证组(P〉0.05)。结论:野生型p53mRNA表达与肝癌中医证型有关,野生型p53mRNA低表达是区别脾虚证和湿热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证候特点。方法选取肝癌患者3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62项四诊信息并量化计分,采用SPSS13.0软件对四诊信息等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聚类分析,365例肝癌患者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及阴虚证五型,其中以脾虚证多见,肝郁证、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证次之。结论聚类分析可实现肝癌证型的规范化诊断。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03-206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病之一,因为其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与肝硬化、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因此积极治疗CHB对预防或延缓其进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医在治疗CHB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及优势。因肝郁脾虚证是CHB的常见证型且呈上升趋势,故文章以肝郁脾虚证为切入点,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病因、辨证、治疗措施及经方治疗机理进行论述,为CHB肝郁脾虚证的辨证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胆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舌苔菌群的结构特征及功能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12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5例,按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证组(7例)和肝胆湿热证组(8例),体检健康者8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对舌苔菌群的物种组成、多样性、菌群代谢通路等相关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组样本具有各自的特征性微生物群落。糖化菌门(Saccharibacteria)、小杆菌属(Dialister)可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关键菌群;巨球菌属(Megasphaera)、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奈瑟菌属(Neisseria)、Atopobium可能是区别原发性肝癌肝胆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关键菌属。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苔菌群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区别,肝癌患者不同证型间舌苔菌群也存在差异,舌苔菌群可能参与中医证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大肝癌经羟基喜树碱(HCPT)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为介入后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提高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效.方法:选择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HCPT并碘油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和卡铂)并碘油栓塞治疗.对所有病例均按脾虚肝郁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湿瘀搏结证、肝肾阴虚证五型进行辨证.以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介入前后的证型分布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介入前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证为主(35%),其次为脾虚肝郁证(23.75%)、湿热蕴结证(18.75%)、肝肾阴虚证(13.75%),湿瘀搏结证所占比例最少(8.75%).治疗组介入后气滞血瘀证病例较介入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介入后湿热蕴结证病例均较介入前增加,以对照组明显(P<0.05).其余各证型介入后分布与介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是原发性大肝癌的最基本病机;介入后多向湿热蕴结证型演变;羟基喜树碱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抗癌散结功效;大肝癌介入治疗后中医辨证应重视清热化湿、泻火解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2例,应用"肝癌介入前后辨证分型回顾性病历调查表"收集患者介入前后的中医四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脉55个变量,对所有症状、体征、舌脉象等四诊信息进行样本频数统计分析,删除各证候指标中出现率2%的变量,其余变量应用分层变量聚类分析确定每类的证候要素,归纳出每类的中医证型,比较介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特点。结果介入前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均以肝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脾虚证、阴虚证为主。介入前后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后肝郁气滞证、湿热证较介入前明显增多,脾虚证、阴虚证较介入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肝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后患者中医病机更倾向于肝气郁滞证、湿热证,临床应重视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2492例肝癌辨证分型临床报道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2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肝癌辨证分型。进行多组间x^2检验的9组病例数据,两两比较。结果:2492例肝癌最常见证型依次是:①气滞血瘀型;② 郁脾虚型;③肝肾阴虚型;④肝郁气滞型;⑤脾胃气虚型。而肝胆湿热型、湿热内蕴型亦为肝癌证型中较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7.
亚砷酸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不同证型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亚砷酸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单纯中药辨证治疗和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还接受亚砷酸注射液治疗。[结果]1)治疗组比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219 d∶182 d),但在3种中医证型中,仅肝盛脾虚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2)接受亚砷酸治疗后患者的生存危险下降,为对照组的0.371倍(P0.01),肝热血瘀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肝盛脾虚型患者的3.35和11.85倍。[结论]亚砷酸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降低其死亡风险。其中以对肝盛脾虚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癌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预防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肝癌的发病以正虚血瘀为根本,脾虚、血瘀是贯穿肝癌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肝癌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脾虚血瘀"证候,健脾活血法作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既能扶助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AFP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癌诊疗方案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瘀湿互结、肝肾阴虚5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构成比情况,以及各证型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情况,统计各中医证型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与AFP的相关性。结果: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肝郁脾虚证比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湿热蕴结证比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气滞血瘀证最少;Ⅲ期患者36例,5个证型例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其次是湿热蕴结证。在肝郁脾虚证患者中,Ⅰ期、Ⅱ期的患者较多,Ⅲ期患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患者中以Ⅲ期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5个证型中AF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总体上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AFP的阳性率与肝癌中医证型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76例,对其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学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病人的肝郁脾虚证相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等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腺苷脱氨酶等指标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