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公让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尤擅治脉管疾病,其根据临证50余年诊治脉管疾病的经验,对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有充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认为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主要病机是湿热瘀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配合中药冷敷,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有幸侍诊崔师,现列举崔师治愈此病典型医案一则,以示一斑。  相似文献   

2.
报道辨证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红斑肢痛症1例。本例患者脾肾阳虚,血脉瘀阻,运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之法,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服药30剂后患者疼痛缓解,红斑明显消退,溃疡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候,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风""痰""瘀"病机针对性治疗,而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法即为切中病机的疗法,本文对其治疗作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总结艾儒棣教授运用祛湿通络法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经验。认为湿阻络瘀为结节性红斑的核心病机,其中夙湿积聚为发病基础,湿邪流窜经络为始动因素,瘀血阻滞脉络为发病的关键环节,最终湿瘀胶着难解发为红斑、结节、疼痛等症。治疗上以祛湿通络为基础,扶正祛邪、内外合治,祛湿不忘化瘀,通络不忘散结。急性期多见湿热瘀阻证,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内服加味四妙散,外敷验方金黄散;慢性期多为寒湿阻络证,治以健脾化湿、温经通络,内服艾氏四君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外敷冲和散。内外并治,故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袁青教授运用针灸治疗颈椎病30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长期慢性劳损致经络瘀阻不通是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针刺艾灸"颈三针"为主,辨证配穴,配合经络自血疗法,以达活血通络止痛之效。因临床效果明显,现将袁青教授治疗颈椎病临床经验加以整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崔云教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主要方法。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经络瘀阻、肾精不足,并由此提出"疏肝通络强精法"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7.
<正>红斑肢痛症在临床上相对少见,该病起病较急,主要发病部位为手指、趾掌、小腿,患本病后患者极为痛苦,在发作间歇期,患肢仍有轻度麻木、疼痛感。目前缺乏对所有红斑肢痛症均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红斑肢痛症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理机制1.1中医对红斑肢痛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文献中对于该病无完全相应的病名记载,但在《素问·逆调论》中载"人有四肢苦寒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疮医大全·奇病部》载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了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是"目络瘀阻"。"虚、瘀、毒、水"是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表现为络虚生瘀、瘀而生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正虚是缺血性眼病内在的发病基础,目络挛急是发病的始动因素,目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本病的发病较为符合络病由气及血及络的发病规律。因此,依据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特点,确立了"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创立了5个通络方剂。现将缺血性眼病的中医病机和治疗总结如下,对丰富其内涵、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2):230-231
目的:阐述刘少明教授对痛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四例不同的典型痛证医案的分析,阐述陕西省名中医刘少明教授临床治疗痛证的特色。结论:刘少明教授认为痛证的病机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祛瘀通络、调和气血"为其大法,主张采用刺络放血疗法为主治疗痛证,该法能够使恶血邪气尽出,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痛证必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芍药甘草汤为临床各科常用的缓急止痛、解痉的代表方,药理学表明,该方具有解痉、镇痛、镇静与抗炎等方面的作用[1-2]。因此,临床广泛加减运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笔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谨守病机,随证灵活加减,将芍药甘草汤加减用于治疗神经内科常见痛症,红斑性肢痛症、三叉神经痛和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不揣鄙陋,阐释于下,敬请同道斧正。1红斑性肢痛症(热痹)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肢端间歇性灼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认为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机不外乎中风患者气虚血弱,或风痰阻络,或肝阳上亢,或瘀阻脉络,导致血脉凝涩,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则有养血通络、调和营卫,熄风化痰、活血通脉,平肝潜阳、清热通络。王新志教授从寒瘀论治,认为其病机特点为寒邪客脉、气血凝滞、不通为痛,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舌苔脉象,辨证论治,针药并用,为中医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功能性疾病,以肢端阵发性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受热可使疼痛加剧,冷敷或浸入冷水可减轻。据其发病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临床上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均可引发继发性红斑肢痛症。崔公让教授认为,肢体缺血性疾病引起的红斑肢痛症既有瘀、湿、热之致病之标,又有脾肾阳虚之致病之本,故在治疗上应坚持"急治其标,化瘀固本"的原则,采用中西医合治的方法,临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李静静  马立人  杜萌萌 《光明中医》2016,(12):1800-1801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功能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最多见。本病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继发于肢体缺血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症较常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患者极为痛苦,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崔公让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总结,"从瘀论治"继发于肢体缺血性疾病的红斑肢痛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此病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因虚致瘀、脉络瘀阻为主要病机,补虚通络为治疗原则,临床提倡分期论治,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之一,属中医"文痴"、"呆病"、"善忘"、"郁证"等范畴。运用络病理论探讨脑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络气虚滞、络脉瘀阻、络熄成积、浊毒滞络。采用补肾益脑、活血通络,健运脾胃、豁痰通络,温补脾肾、健脑活络,清化痰热、逐瘀通络,益气活血、宣窍通络,育阴潜阳、熄风通络,益肾宁心、滋阴养络,疏肝理气、宁心畅络法治疗本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少松  孙敬青  张帆  袁芳  王麟鹏 《中医杂志》2023,(12):1200-1203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痹证的临证经验。认为寒邪、热邪、瘀邪是痹证的主要致病邪气,治宜逐邪通络。痹证早期以寒邪为主,病机为阳虚感寒,治宜重用火针温阳逐寒,以局部浅刺、散刺为主,并根据经络辨证循经点刺;中期以热邪、瘀邪为主,病机为寒邪蕴生热邪、瘀邪,治宜刺血配合火针疗法祛热逐瘀,刺血疗法多根据经络辨证选取合穴,火针点刺多重刺、深刺;后期病机为经络虚损不通,应先补益脏腑虚损,再逐邪通络,常用王乐亭“老十针”法调补脾胃,五输穴通络行气。  相似文献   

17.
麻木是临床常见疾患,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本,风痰瘀阻是发病之标,经络痹阻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麻木的这一基本病机,故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8.
高彦彬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高彦彬教授在多年的临证经验中认为其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因虚致瘀,虚瘀互结,痹阻经络;临床根据病程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分为气阴两伤,瘀血阻络;肝肾阴虚,瘀血阻络;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痰瘀阻络证型;治疗上予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补气健脾、温阳补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等法,合理运用引经药和虫类药,并配合针灸、推拿按摩和外洗疗法,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医文献关于中风病因病机学说的研讨 ,结合中风肢痛的临床特点 ,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是中风肢痛的基本病机。祛风除湿、散寒化瘀是中风肢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0.
杨豪教授,河南省知名专家,从事骨科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数十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杨豪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其主要由外感、内伤及跌扑扭伤引起,病机主要为风寒湿热瘀阻经络,临床将其分为寒湿阻滞型、湿热淤滞型、瘀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等4种常见证型,并提出攻补兼施的治疗总则。外邪致病者,宜祛邪通络;内伤致病者,宜补益肝肾;跌扑扭伤者,宜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以治之。临证应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而选方用药、辨证论治,同时配合适当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