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间断蓝光照射和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黄疸的住院病儿,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间断蓝光治疗组50例和连续蓝光治疗组50例,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组采用每天蓝光照射10~12h,经皮黄疸仪测量后再决定是否需蓝光治疗;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组采用连续24h蓝光照射,直至经皮黄疸仪测量正常(<12mg/L)后抽血查胆红素.结果:两组的胆红素值降低程度和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操作简单,疗效肯定,且能增加母婴接触机会,并可减少治疗费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蓝光和不同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2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冷光源蓝光持续照射组(A组,n=32)、冷光源蓝光间歇照射组(B组,n=32)、传统蓝光持续照射组(C组,n=31)和传统蓝光间歇照射组(D组,n=32),四组疗程均为72 h,分别观察四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听性脑干反应,记录并比较四组新生儿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冷光源蓝光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传统蓝光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冷光源蓝光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蓝光组(p<0.05);冷光源蓝光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传统蓝光组(p<0.01),且C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D组(p<0.05);治疗后3d冷光源蓝光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明显低于传统蓝光组(p<0.05);治疗后3个月四组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四组听性脑干反应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听力损害,且间断照射与持续照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次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6—11月1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间断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两组均给予肠道益生菌口服和纠酸、补液等治疗,间断蓝光照射组给予蓝光照射8 h,停6~8 h后进行下次治疗;持续蓝光照射组给予不间断蓝光照射,两组均治疗72 h。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断蓝光照射组为41.7%,持续蓝光照射组为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用多次间断蓝光照射替代持续蓝光照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黄疸新生儿的治疗中采用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诊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进行分析,将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参照组选入25例新生儿,对其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探究组选入25例新生儿,对其实施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完成3~5d的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情况、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和参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探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胆红素日均降低值及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探究组排便次数多于参照组,胎便转黄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完成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用于黄疸新生儿治疗中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应用优势更显著,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光加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1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98例,两组在性别、日龄、体重、黄疸病因及程度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连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观察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间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24h后胆红素值(258.6±35.6)μmol/L,48h为(212.5±35.6)μmol/L,72h为(192.8±34.1)μmol/L,黄疸消退情况:平均每2.9d降至标准以下.与对照组相比较,24、48、72h胆红素值及退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2.69,3.73,2.71,5.94;t<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华旭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715-2716
目的:探讨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持续照射,观察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胆红素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胆红素值及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43.3%(13/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蓝光照射与连续蓝光照射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减少了医疗费用,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隙蓝光照射以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间隙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间隙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持续组的67.50%(P<0.05)。治疗后,间隙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持续组(P<0.05);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持续组的30.00%(P<0.05)。结论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郭兆俭 《现代保健》2014,(26):61-63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住院的150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5例采用8 h/次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连续≥16 h的传统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法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治疗效果均较显著,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8 h/次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16 h的传统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7%与对照组的9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2,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法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治疗效果均较显著,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罡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77-3779
目的:探讨间歇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 2012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歇照射组35例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连续照射组35例给予连续性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显著,间歇照射组患儿发热、腹泻、血钙下降和皮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照射组(P<0.05).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新生儿黄疸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