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金 《家庭医学》2005,(16):58-59
在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吴以峙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二百六十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三百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2.
汪芳 《保健医苑》2006,(3):42-43
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当属心恼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此而致死约占总死亡构成比的30%~70%,而我国约占40%左右。2020年前,我国心脯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井有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社区居民第一位的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构成比的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升高更快,自1958年以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上升了4倍,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率速高于欧美国家;Poulter指出WHO在1999年公布,尽管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冠心病的负担处于第6位,脑卒中处于第7位。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每年全球有73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每年疾病死亡人数的1/3。我国近10年来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倍,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社区居民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不良的生活方式已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人,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6.
夏季炎热,某房地产公司一名男子,和几个朋友相聚到深夜零点左右,到家后倒头便睡,第二天早晨家人喊他起床吃饭上班时,久喊不应,赶紧入卧室察看,他手脚冰凉,已死亡多时……后查悉死者生前患有心脏病,经医学专家诊断,最终鉴定为心肌梗死。“入睡死”多因心脑血管病突发所致笼统来讲,无论是何种心脏病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心脏功能本身比较差。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最近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有几点未被人们注意的诱发因素,如果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可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2009,(6):53-53
2005年,某特型演员在参加一次活动期间,因突发心肌梗死不幸撒手人寰。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他的突然离世,与南方当叶的“桑拿”气候和过于劳累有关。 医学专家特别提醒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高温天气下应格外警惕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尤其是在湿闷的“桑拿天”,空气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人会产生明显的缺血、缺氧病症。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当今世界各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群主要死因已不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取而代之的是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称之为“现代文明病”。事实证明该类疾病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其中膳食不合...  相似文献   

10.
医院药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阶段,这就要求药师走向社区,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务。本文对3例心、脑血管患者进行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工作,分析评价其在药学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哲 《医疗保健器具》2008,15(10):63-64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2例老年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功能活动均得到程度不等的改善。结论:提高了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正确认识,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态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对不同健康传播材料的评价.方法 以584名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作为目标人群,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传播材料,并指导患者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传播材料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图文)、易懂性(微视频)进行评价.结果 科普图文类评价总分为(52.58±6.91)分,各维度...  相似文献   

13.
《大众健康》2006,(7):62-63
吴以岭,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 20多年来,吴以岭教授一直从事中医络病理论研究,承担国家课题6项和省部级课题20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20余人;主编医学专著8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健康博览》2006,(7):62-63
吴以岭.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20多年来.吴以岭教授一直从事中医络病理论研究.承担国家课题6项和省部级课题20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20余人:主编医学专著8部.发袁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学》2006,(13):52-53
吴以岭,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 20多年来.吴以岭教授一直从事中医络病理论研究,承担国家课题6项和省部级课题20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20余人;主编医学专著8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卫生信息大数据平台建档的18岁以上且有完整基线资料的71 61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HDL-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组:低水平组(HDL-C<1.0 mmol/L);中水平组(1.0 mmol/L≤HDL-C<1.5 mmol/L);中高水平组(1.5 mmol/L≤HDL-C<2.0 mmol/L);高水平组(HDL-C≥2.0 mmol/L), 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DL-C不同水平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结果研究对象累计随访427 989.4人年, 随访时间(5.98±1.04)年, 随访期间共有799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调整混杂因素后, 以HDL-C中高水平组为参照, 低水平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HR(95%CI)为1.43(1.13~1.82), 中水平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HR(95%CI)为1.22(1.02~1.46)。结论 HDL-C<1.5 mmol/L会增加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H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地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19 973名T2DM患者作为观察队列,根据2013年基线血清TC、TG水平的五分位数分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T2DM患者血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2DM患者TC、T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研究人群中累计随访132 179.74人年,平均随访6.6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05例,死亡密度为6.85/1 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以Q1组为参照,TC的Q5组(TC≥6.07 mmol/L)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8%(95%CI:1.05~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中国成年高血压人群中, 分析达到强化收缩压(SBP)控制目标(≤130 mmHg)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成年高血压患者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的影响因素,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达到强化和常规SBP控制目标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 628名自报连续服药控制血压的参与者, 其中5.0%达到了强化SBP控制目标。在调整性别、年龄以及城乡后,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2.36, 95%CI:1.32~4.04)、坚持健康膳食(OR=2.09, 95%CI:1.45~2.96)、每日摄入新鲜水果(OR=1.67, 95%CI:1.17~2.36)以及采用联合用药(OR=1.82, 95%CI:1.03~3.09)的患者更容易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随访(10.0±3.7)年后, 复合心脑血管结局发生1 278名。本研究未观察到达到强化SBP控制目标与常规目标者发生复合心脑血管结局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89, 95%CI:0.63~1.2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脑血...  相似文献   

19.
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是包括心血管病在内的主要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摄入且摄入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种类及加工方式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推广合理膳食, 促进居民形成营养均衡的膳食习惯, 完善我国一般和高危人群心血管病预防及心血管病患者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