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尿纤维结合蛋白水平与慢性肾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血、尿纤维结合蛋白(FN)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观察各型之间不同的血、尿FN水平,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化提供一量化思路。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87例慢性肾炎患者和25例健康人的血、尿FN含量,观察血、尿FN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慢性肾炎组患者血FN水平降低,尿FN水平增高(P0.01);各中医证型的血FN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尿FN水平在各中医证型中差异非常显著(P0.01);气阴两虚组与脾肾气虚组、肺肾气虚组、肝肾阴虚组比较,尿FN明显增高(P0.01),而脾肾气虚组、肺肾气虚组、肝肾阴虚组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慢性肾炎患者血FN水平低于健康人、尿F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气阴两虚组患者尿FN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疾病发展至中期。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辨证论治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慢性肾炎(CGN) 辨证论治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 的关系 ,采用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 51例 CGN患者和 65名健康人血浆 Fn含量。结果显示 :CGN患者血浆 Fn值显著低于健康人(P<0 .0 1) ,伴有湿热瘀滞明显低于无湿热瘀滞 (P<0 .0 1) ,且与血尿素氮(BUN) 呈负相关(P<0 .0 1) ,但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 .0 5 ) 。治疗后复查 30例 ,血浆 Fn含量较前明显升高(P<0 .0 1) 。提示 CGN患者血浆 Fn含量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及湿热瘀滞有关 ,而补气活血、益肾泄浊中药对恢复 CGN血浆 Fn水平似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10 2例ACI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 18例 ,风痰瘀阻 2 1例 ,痰热腑实 2 0例 ,气虚血瘀 2 8例 ,阴虚风动 15例 ,测定各型患者血清尿酸含量 ,并与 2 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对照组与ACI患者比较 ,两者间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 2 =2 .5 2 ,P >0 .0 5 ) ,但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阴虚风动型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高于对照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肝阳上亢组型、痰热腑实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以“痰”、“瘀”为主证型的ACI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其他证型偏高 ,提示高尿酸血症有血瘀、痰凝等证候者 ,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脑卒中可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国庆 《新中医》2023,55(20):63-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及头颅MRI 检查,观察各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病灶分布情况及病灶表现。结果: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多见。头颅MRI 共检出责任病灶170 例,检出率97.70%。不同中医证型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相近。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前循环皮质,占47.62%;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后循环皮质,分别占53.19%、61.90%;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分别占54.84%、48.00%。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大片状,占61.90%;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小片状,分别占59.57%、66.67%、64.52%和60.00%。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将辨证分型与头颅MRI 检查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脑梗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CRP)是存在于健康人血液中的微量蛋白,它在损伤、感染或炎症时浓度可以上升至100倍或更多。有研究显示超过3/4的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CRP是升高的,反映出脑梗死后的全身炎症反应[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相似文献   

6.
张光荣  徐友妹 《江西中医药》1992,23(3):26-26,28
测定125例急性肾炎患儿血浆Fn值,发现其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对照组(P<0.05),湿热(毒)型患儿的血Fn值显著高于风水型患儿。提示急性肾炎时无论是风水型还是湿热(毒)型都存在着“水瘀互患”的病理环节,为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肾炎中的早期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例ACI患者辨证分型为5个证型组,测定血清甲状隙激素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捡者相应指标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3、FT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气虚血瘀型及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患者血清T3水平低于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瘀”、“虚”、“痰”为主证型的ACI患者血清T3、FT3水平较低.甲状腺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临床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g)并进行分析。结果: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TC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患者LDL-C水平与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蒙神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g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及血浆Fg水平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均可作为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74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中医的辩证分型以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个证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程度、斑块发生率等比较。结果:风痰瘀阻的IMT与阴虚阳亢型、风痰火亢型、气虚血瘀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风痰瘀阻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气虚血瘀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的斑块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但各个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同,风痰瘀阻型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脑梗死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结合传统中医的理论,分析HSP70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HSP7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NIHSS评分的相互关系;探索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依据,并将HSP70作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方法: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新入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按照中医证型辨证量化标准分为中经络证型组和中脏腑证型组,同时选取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健康人做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入组样本血清中的HSP70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个人史、体质量指数(BMI)、以及CT或MRI等检查结果。结果:(1)中经络组脑梗死患者中NIHSS评分为轻型(NIHSS≤4分)的占22.22%,中型(5≤NIHSS20分)占75%,重型(NIHSS≥20分)占2.78%;而中脏腑患者评分为中型(5≤NIHSS20分)的占15.79%,重型(NIHSS≥20分)的占84.21%。两组患者在各型NIHSS评分中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为轻、中、重型的HSP70表达水平两两比较,轻型组与中型组、重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重型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脑梗死组患者HSP70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患者相比较,中经络组HSP70表达量较中脏腑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HSP70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Hsp70水平逐渐降低。HSP70水平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性别没有相关关系(P=0.407)。结论:(1)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体质量指数≥28 kg/m2、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且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HSP70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与NIHSS评分、患者的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病的基础,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类客观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如:血流变指标、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指标、影像学指标、神经系统指标、评分功能指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今后应在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规范、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周冬梅  刘红权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21+277-221,27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超声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暴亢型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超声提示有不稳定斑块占40%,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超声提示有不稳定斑块占42%,两者相近,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种证型中颈部动脉超声均提示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结论颈部动脉的不稳定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其结论对强不稳定斑块的治疗及中风急性期的辨治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脑梗死早期中医各证型与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MRI检查证实,且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发病的13天,通过中医四诊获得临床资料,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一周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分析脑血管狭窄发生率、脑血管狭窄程度及脑血管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脑梗死早期血管狭窄发生率为53.2%,血管病变特点是前循环重于后循环;脑梗死早期不同证型之间脑血管狭窄发生率、血管狭窄程度和脑血管病变支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地区脑梗死脑血管病变特点是前循环重于后循环;脑血管狭窄程度及脑血管病变支数与各证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王彤  王淼  胡楠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105-108
目的探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脑梗死康复期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脑梗死康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入组患者的各项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评定量表,比较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Fugl-Meyer分级、SSA量表、Barthel指数、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康复期中气虚血瘀证最多,占33.62%,其次分别为痰瘀阻络证(24.14%)、阴虚风动证(18.10%)、风火上扰证(15.52%)、痰热腑实证(8.62%)。在Fugl-Meyer分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A量表上,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依次降低,在Barthel指数上,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食行为、心理调节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高于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在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控上,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证型与预后状况、自我管理能力有关,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佳,预后好;痰瘀阻络证、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6.
从脑梗死的发病基础,以及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入手,结合中医学的辨证学观点,初步阐述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旨期能用更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中医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比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斑块稳定性的情况。结果风痰瘀阻型颈动脉IMT、斑块积分与风痰火亢、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阳亢型比较显著升高(P均0.05)。稳定斑块组以风痰瘀阻(29.2%)和风痰火亢(26.2%)为最主要证型,不稳定斑块组以风痰瘀阻(34.8%)为主要证型,风痰火亢、风痰瘀阻型斑块检出率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脑梗死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硬化程度不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经络组各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血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中脏腑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6月到2010年6月我院19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病人的颈部动脉超声显示不稳定斑块占44%,肝阳暴亢型脑梗死病人的颈部动脉超声显示不稳定斑块占42%,两种证型相近,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两种证型中颈部动脉超声都显示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结论:颈部动脉的不稳定斑块和急性脑梗死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