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湖州3所中学7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98%的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成瘾比例高于女生;除问题解决因子外,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各因子均呈正相关;网络成瘾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与家庭总功能上得分均高于非成瘾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周上网次数、网龄、情感反应和年龄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变量.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关系密切.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情感关注以及对上网情况的适当监控.  相似文献   

2.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提升青少年健康,预防不良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个省15 538名初中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调查前1年,被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可疑网络成瘾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28.7%,3.3%和29.9%.有无自伤行为组间孤独感和情绪管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5,25.62,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有相关性(P<0.05);在控制性别、民族、年级、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管教方式、情绪管理、孤独感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各类型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仍有相关性(OR=1.30~2.79),且网络成瘾者发生各类型NSSI风险均高于可疑网络成瘾者.结论 网络成瘾和可疑网络成瘾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子.加强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成瘾指个体不能控制地、过度地和/或强迫性地玩网络游戏而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1].过度使用网络游戏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适应以及其他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2-3].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场所[4],作为家庭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网络监管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密切相关[5],社会化主体(如父母、老师)的控制可以减少青少年的偏差行为[6],父母网络监管可有效减少青少年网络使用[7-9].  相似文献   

4.
2011年数据显示,10~ 19岁网民占总体比例的26.7%,青少年由于出生在"新的虚拟世界"且意识不到出现成瘾的问题[1],因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且与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有着密切关系[2~3].童年期虐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发现,儿童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存在因果联系[4],受到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可能更会求助于网络,易于发生网络成瘾[5-6].大量研究证实,网络成瘾和抑郁症状密切相关[7-9].因此,探讨童年期虐待、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三者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庭医生》2012,(12):61-61
家庭和同伴群体是青少年成长的两个重要情境。已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家庭和同伴因素关系密切。家庭功能不良、亲子冲突过多、父母对子女严厉惩罚以及父母对青少年疏于监督和约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表对深圳市初中、高中、中等职校及大学学生共3 97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市青少年的上网率为80.1%,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9.4%,男生(12.7%)高于女生(6.7%)(χ2=39.90,P<0.01);不同学校类别、不同家庭类型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者艾森克个性特质中的内外向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未成瘾者,学习成绩和每周运动次数也低于未成瘾的学生。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学生的性别、所在学校类型、个性因素及家庭因素等相关。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当共同关注青少年的上网现象,正确、合理地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避免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袁碧涛  周丽  余淑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55-2357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干预和治疗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7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 000名,进行〈广东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行为〉的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大、中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6.5%,上网目的主要是多媒体娱乐(72.7%)、聊天(71.4%)、查阅学习资料(54.3%).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1%,影响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因素为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类型、平时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结论:深圳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性别、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预防、干预和治疗要从多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8.
周丽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372-137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应对方式及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网络成瘾量表对560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592份,收回580份,回收率98%,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560份,有效回收率96.6%;高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熟型应对方式得分(0.97±0.33)低于低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1.12±0.34)(P<0.001);高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低风险网络成瘾青少年(P=0.000);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除丧失因子外,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中其他5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35名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为病例组,以1 792名无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评测2组青少年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独生子女情况)、家庭资料(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同伴关系及健康素养水平,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χ~2检验显示,2组青少年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同伴关系及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健康素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形成有关(OR值分别为2.404、1.545、1.326、1.343、1.388、2.154,均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采取恰当的干预方式,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深圳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预测因素,为准确判定青少年网络成瘾群体和开展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5所中学初一学生,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IAT)、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PYD)、家庭功能量表(CFAI)、青少年学业适应不良量表以及人口学变量调查问卷,进行为期3年、每年1测的追踪研究,最终有效被试共1 301人。  结果  深圳市初中生3年网络成瘾发生率分别为14.4%,15.5%,14.7%,且在初中3年时间内稳定存在(F=2.53,P=0.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积极发展、家庭功能和学业适应不良均可以预测青少年初中3年的网络成瘾(P值均 < 0.05)。  结论  深圳初中生网络成瘾现象普遍,且表现为相对稳定性。拥有良好功能的家庭、自身积极发展且学业适应良好的青少年产生的网瘾问题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2014年4-5月抽取北京市18个区县35所重点高中、36所普通高中和31所职业技术学校,并对18 154名学生进行了分析。结果 4.7%的学生报告有网络成瘾行为,其中男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5.5%,明显高于女生的4.0%(P<0.001);年级越高、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越低(χ2=41.00、23.49,P均<0.01);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低、职业高中、非核心家庭的学生更易发生网络成瘾(χ2=22.54、66.16和χ2=11.52,P均<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男性、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有过受欺侮行为、常感到孤独及有过性行为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OR=0.49~0.92)。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学习成绩、受欺侮行为、情绪问题、身体锻炼和性行为密切相关,应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干预,并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对策,为戒除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市市区9所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11.5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父母关系和睦(OR=0.433)、学习成绩好(OR=0.645)、参加体育活动(OR=0.705)是青少年形成网络成瘾症(IAD)的保护因素,而家庭成员遭受意外(OR=1.735)是青少年形成IAD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好(OR=0.793)、父母关系和睦(OR=0.778)、学习成绩好(OR=0.787)、参加体育活动(OR=0.750)是青少年形成网络成瘾倾向(IAT)的保护因素,而享有资助(OR=1.404)、家庭成员遭受意外(OR=1.244)是青少年形成IAT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学习成绩和参加体育活动也影响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杨梅  王永刚  蒋立新  李玥  潘瑞胤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85-2086
目的.研究深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情况和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应用自制量表调查深圳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3.42%。性别、家庭情况、孤独、郁闷、看电视时间、做功课时间和上网时间等因素与网络成瘾有关。结论家庭和学校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关心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的家庭环境,关注学生成长,及时排解学生的烦恼和忧郁,合理建议或安排学生的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减少网络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郑州市青少年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状况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郑州市分别选取城区和郊区共6024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41%。男生(2.97%)高于女生(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8.01,P<0.01)。城区(2.73%)高于郊区(1.86%)学生、职业高中学生(6.79%)高于高中(2.54%)高于初中(1.19%)学生、住校(4.30%)学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非住校(2.19%)学生,均存在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52、81.61、10.69,P<0.01)。郑州市青少年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的比例为9.56%,肯定存在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比例为16.55%。在不同年级、是否住校、网络成瘾等方面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之间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134.56、9.74、112.46,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方面初中[OR=0.64,(95%CI:0.52~0.79)],高中[OR=1.35,(95%CI:1.10~1.64)]和网络成瘾[OR=4.61,(95%CI:3.23~6.57)]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郑州市高中阶段学生、存在网络成瘾学生、城区学生存在抑郁症状的情况均较为严重,住校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均较高,因此,住校学生应作为关注的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有代表性的32所学校共计12637名大中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报告率为9.33%,电子游戏成瘾倾向报告率为27.37%,赌博等娱乐活动报告率为14.06%;不同类别学校、不同性别学生使用网络和游戏机等成瘾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包括中等)是保护因素,男性、上网时间≥4h/d、电子游戏成瘾、赌博和抑郁情绪等是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是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需要动员教育、卫生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佛山市城市青少年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和赌博等成瘾性行为现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中心城区12所全日制学校(含初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和大学)3844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佛山市城市青少年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上网和赌博等成瘾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年级的提升呈上升趋势。11.4%的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4h,11.5%的学生每天呆在网络上≥4h,4.3%的学生网络成瘾,21.0%的学生参加过类似赌博的娱乐性活动。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各类精神成瘾行为发生率有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电子游戏成瘾性行为发生率低于其他中学,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及呆在网络上以职业中学学生发生率最高。自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瘾性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自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结论城市青少年中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和赌博等成瘾性行为有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差异,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屏障,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网瘾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中学生网瘾发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9 - 10月份抽取辽宁省28个区县, 56所初中、42所普通高中、14所职业高中,并对25 57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辽宁省中学生网瘾发生率为2.29%,其中男生为2.70%,女生为1.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 = 0.594,95%CI:0.499~0.707)、普通高中(OR = 0.753,95%CI:0.611~0.929)、体育锻炼(偶尔锻炼的OR = 0.520,95%CI:0.425~0.635;经常锻炼的OR = 0.564,95%CI: 0.455~0.700)、没受过严重伤害(OR = 0.754,95%CI:0.582~0.978)、在父母身边抚养(OR = 0.802,95%CI:0.676~0.950)为网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职业高中(OR = 2.993,95%CI: 2.435~3.680)、被家长打骂过(OR = 1.927,95%CI:1.590~2.336)、心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OR = 3.544,95%CI:2.974~4.223)和有基础病史(OR = 1.732,95%CI:1.241~2.417)为网瘾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针对辽宁省中学生的网瘾情况,应针对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联合方式进行有效干预,进而避免网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特征,为其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1450名中学生被试完成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评定。结果发现有112名中学生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其中男生80名,女生32名。网络成瘾组中67.9%家庭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积极的应对维度分(1.38±0.68)低于非网络成瘾组(1.75±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1)。家庭功能越好,积极应对维度分越高,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组的积极应对维度分明显低于另外两组(F=6.05,P0.01)。结论在对网络成瘾中学生进行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到家庭因素,着重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促进家庭的适应性及变通性;同时要加强应对困难的培训,提倡更多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剑  陈德  宋迪文  董悦青  丁园  傅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1):1633-163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同户籍儿童的网络过度使用、游戏过度使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营造儿童数字媒体使用良好环境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所小学、4所初中的2 324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游戏过度使用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等。  结果  儿童网络过度使用率为16.1%,游戏过度使用率为9.4%。家庭经济地位较低(OR=2.07)、网络使用动机为维持情绪唤醒型(OR=5.44)或满足社会功能型(OR=8.72)、好友一直打游戏(OR=2.21)、好友约打游戏(有时、经常、一直OR值分别为1.85, 2.56, 2.53)、家庭关怀度中度以上障碍(中度、严重OR值分别为2.62, 2.68)等与儿童网络过度使用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不大有信心、没有信心OR值分别为2.11, 4.14)、网络使用动机为维持情绪唤醒型(OR=4.82)或满足社会功能型(OR=6.09)、好友经常(OR=2.84)或一直打游戏(OR=3.92)、家庭关怀度中度以上障碍(中度、严重OR值分别为2.57, 2.16)与儿童游戏过度使用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不同户籍儿童网络及游戏过度使用状况差别不明显。建议重视同伴影响、家庭功能等因素,倡导学校、家庭共同营造儿童数字媒体使用的良好环境,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