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内皮素 ( ET- 1)的变化及静注胺碘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 16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TNF- α、ET- 1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对照组测值进行比较。全数病员均予胺碘酮治疗 ,按一次快速注入 15 0 m g,继后按 6 2 5 μg/ min持续静脉滴注 4 h共 15 0 m g方法给药 ,比较静注胺碘酮对其的影响。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 ET- 1测值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静注胺碘酮 30 0 mg后即刻 TNF-α下降显著 ( P<0 .0 1) ,ET- 1测值亦有下降 ,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ET- 1、TNF-α的释放量增加对心力衰竭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心力衰竭患者静注胺碘酮为一安全的治疗方法 ,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律失常的一线紧急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胺碘酮对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4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离心取PBMC,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诱导(胺碘酮浓度为0μmol/L、0.1μmol/L、1.0μmol/L和10μmol/L,并进行细胞培养,经48小时孵化后,取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并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增加,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61,P<0.01),胺碘酮对PBMC分泌的TNF-α和IL-6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与IL-6浓度明显升高,胺碘酮能抑制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生成。TheeffectofAmiodaroneonserumcytokinelevels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变化,及胺碘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90例入选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8例应用胺碘酮,对照组42例应用黄连素,比较两组TNF-α和IL-6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90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增加,心功能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下降(P<0.01),心电图显著改善(P<0.05),心功能也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胺碘酮可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5.
静脉给予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下 ,一次快速静脉注入胺碘酮 150mg ,继后按 6 2 5μg/min持续静脉滴注 4h共 150mg,记录给药前、给药后即刻及给药后 2 4 0min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一次快速静脉注入胺碘酮后即刻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PCWP)有明显下降 (P <0 .0 5) ,余给药后即刻及继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所测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注胺碘酮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对合并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 ,其病死率明显增加 ,因此 ,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 ,能否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很重要。本文报道小剂量胺碘酮对CHF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选择CHF心功能Ⅲ Ⅳ级 (NYHA分级 ) ,射血分数 <0 40。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30个 /h ,成对室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年龄 40~ 75岁。原发病为缺血性心脏病 70例 ,扩张性心肌病 36例、心脏瓣膜病 6 0例 (除重度二尖瓣狭窄、主… 相似文献
7.
培哚普利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放免法检测53例老年CHF患者(培哚普利组28例,常规治疗组25例)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 老年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TNF—α、IL—6水平在心功能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水平在心功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P<0.05).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老年CHF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均有明显降低,但培哚普利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老年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从而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 α ,IL 6浓度 ,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 血清IL 6、TNF α、去甲肾上腺素 (NE)在CHF各组均升高 ,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功能Ⅲ级 ,Ⅳ级组IL 6 ,TNF α ,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 (P均 <0 0 5)。IL 6、TNF 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 0 6 3,P <0 0 1 ;r=- 0 54,P <0 0 5;r=- 0 58,P <0 0 1 )。 2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TNF α、IL 6和NE浓度越高。TNF α与NE ,IL 6与NE呈明显正相关 (r =0 57,P <0 0 1 ;r =0 51 ,P <0 0 5)。 3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IL 6与TNF α浓度越高 ,且二者呈正相关 (r =0 39,P <0 0 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浓度升高 ,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 ,并与LVEF呈负相关 ,提示血清IL 6、TNF 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细胞因子参与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受到关注 ,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择CHF患者 ,对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利多卡因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TNF α的影响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CHF组 :选择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 3~ 70岁。按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 ,Ⅲ级 10例 ,Ⅳ级 10例。对照组 :我院健康体检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 相似文献
11.
VDD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VDD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对21例心功能Ⅲ~Ⅳ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安置VDD起搏器,并用Swan-Ganz导管监测起搏前和起搏后30min、24h、48h、72h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右房压(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并记录各时期的心房率(AR)和心室率(VR)。结果:VR在术后即时及各时期显著升高(P均<0.05),CO、CI在起搏后30min即显著升高〔分别为4.18±0.81L/minvs2.81±0.93L/min、2.36±0.66L/(minm2)vs1.18±0.63L/(minm2),P均<0.05〕,起搏48h达高峰;RAP、MPAP、PCWP在起搏后30min无显著改变(P>0.05),但24h开始显著性下降(分别为1.28±0.41kPavs1.41±0.34kPa、2.60±0.51kPavs3.40±0.56kPa、3.10±0.56kPavs3.54±0.68kPa,P均<0.05),72h后进一步降低。结果提示VDD起搏治疗能显著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可作为治疗缓慢性心?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有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腆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4±0.07,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患者.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 mg/kg,稀释后10分内注入,继以0.75~1.00rmg/min维持注射,必要时可每隔30分追加胺碘酮75~150 mg,同时口服胺碘酮每日600~800mg.并逐步减至每日200mg维持.出院后随诊观察.结果第1个24小时,18/26例心律失常获控制占69%,静脉注射胺碘酮1248.0±135.4mg(1156~2184mg),56小时心律失常全部被控制,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心功能改善至LVEF 0.33±0.09.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CHF伴VT和(或)VF安全有效,用药强调个体化,预防心律失常发作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1)
对25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地高辛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心率变异(HRV)。结果显示:NE基础值与HRV时域指标基础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地高辛治疗前后的NE相比(291±80pg/mlvs213±82pg/ml),P<0.001。24小时平均RR间期及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由治疗前的727±123ms及67.7±21.8ms分别增加至777±122ms及87.2±29.2ms(P均<0.05);24小时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小时正常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及高频(HF)由治疗前的36.3±30.6ms、5.3±5.5%及37.1±21.2ms2分别增加至56.1±43.7ms、10.8±10.6%及79.9±58.2ms2(P值<0.05至<0.01);低频(LF)由治疗前的118.9±133.2ms2增加至171.2±172.8ms2(P<0.005);NE下降幅度与时域指标增加幅度均呈正相关。HRV多数时域指标增加幅度及其绝对值与血清地高辛浓度呈正相关,以RMSSD和PNN50尤为显著(P? 相似文献
14.
卡维地洛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型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许多临床实验证实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可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现对卡维地洛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对慢性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本院68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抗心衰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标准抗心衰治疗+心脏康复;两组均规范用药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治疗后,治疗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R-R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正常窦性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率(PNN50)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可降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迷走神经的功能,显著改善HRV,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其对CHF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72例确诊为CHF伴SAS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作为界值,AHI>15者为CHF伴SAS组(A组),36例;AHI≤15者为对照组(B组),36例。结果A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更为明显。结论CHF伴SAS患者较不伴SAS的CHF患者更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而加重CHF,严重者可导致睡眠状态下的猝死,临床上在控制CHF的同时亦应重视对SAS的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伊贝沙坦75~15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伊贝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较少,将是慢性心力衰竭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杨淑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9):699-700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选择76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B组)37例,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倍他乐克组(A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LVEDD、LVESD均明显下降(P<0.05),LVEF值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LVEDD明显下降,LVEDD、LVESD、LVEF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可长期安全有效地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并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远期死亡率,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NO)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 0例健康者血清 (TNF α)及NO水平。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 α(61 3± 5 4)ng/L及NO(47 3± 14 2 )umol/L较对照组血清TNF α(10 3± 2 6)ng/L及NO(2 1 3± 6 7)umol/L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1) ,且TNF α与NO呈显著正相关 (r =0 562 ,P <0 0 1)。结论 心衰时TNF α和NO均增高 ,随心衰加重增高更明显 ,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