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松岩  韩凤英  马杰 《心脏杂志》2006,18(4):451-45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方法108例患者分别为MS 40例、高血压病(EH)33例、糖尿病(DM)35例,并以此相应分成3组,比较3组患者血脂改变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以12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MS组和DM组患者血浆TG水平均明显升高。DM组和MS组颈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3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MS组患者斑块指数较单纯EH组明显增高。结论M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方法  82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组 (EH ,2 2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 (DM EH ,4 6例 )、糖尿病组 (DM ,14例 ) ,比较 3组患者血脂改变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DM组和DM EH组患者血浆TG水平均明显升高。DM组和DM EH组颈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 ,3组颈总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明显增厚。DM EH组患者斑块指数较单纯EH组明显增高。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此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EH组,6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60例),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采集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数据并收集患者其他一般情况数据.结果 EH+DM组及EH组患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升高,EH+DM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H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其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均增加,更易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4.
将10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MS)分为MS组、DM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改变,颈动脉超声检查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DM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明显增厚.内径增宽,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DM组(P〈0.05)。证实T2DM伴M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单纯T2DM患者明显加重;对其应进行更加积极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来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47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病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52例),高血压病组(EH,54例),糖尿病组(DM,4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各组人群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粥样斑块发生率。全部入选人员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及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等。比较四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及血脂、血糖等变化。结果MS组与EH组、DM组比较: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1.12±0.03)mm比(0.99±0.07)mm,(1.12±0.03)mm比(0.87±0.05)mm;分别P〈0.05,P〈0.01];斑块总积分明显增高(3.57±0.03比2.42±0.03,3.57±0.03比2.43±0.03,均P〈0.01);MS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1.5%)明显高于EH组(33.3%)、DM组(12.2%),均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血脂中MS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EH组和DM组(P〈0.01,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EH组(P〈0.05),总胆固醇明显高于EH组和DM组。结论MS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更严重,代谢综合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特征,为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18例高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86±6)岁,分为高血压病组(EH,35例)、糖尿病组(DM,3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44例),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阻力指数、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等检测结果。结果与EH组、DM组比较,EH+DM组颈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增厚。EH+DM组患者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单纯EH组、DM组。DM、EH及EH+DM组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收缩期升主动脉内径(AOD)有显著差异,其中EH+DM组患者LVMI、AOD高于其余2组;EH+DM组尿微量蛋白高于EH组和DM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EH组和DM组。结论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本科住院或门诊老年患者64例,分为3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DM组(EH合并DM组)2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14例。所有病例均行颈部动脉超声、16排冠状动脉CT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①HOMA-IR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正相关;②与对照组比较,EH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③EH合并DM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E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DM患者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DM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将113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A,n=55)与单纯T2DM组(B,n=58),另选正常对照组(C,n=57).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MIC-1水平. 结果 A、B组血清MIC-1水平高于C组(P<0.01),A组高于B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C-1水平与FPG、HbA1 c、SBP、DBP、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正相关(r=0.183、0.287、0.173、0.194、0.270、0.287,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10,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 c、TG、HDL-C是血清MIC-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04、0.176、0.296,P<0.05). 结论 T2DM患者血清MIC-1水平升高,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清MIC-1水平较单纯T2DM患者进一步升高.HbA1c、TG、HDL-C是MIC-1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98例,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按照HbA1c控制水平分为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糖尿病C组,均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再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不同程度的斑块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不同水平的HbA1c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血清胆红素可作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血清胆红素与HbA1c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斑块剪切波传播速度(SWV)的测定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10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及稳定型冠心病(sCAD)组。行颈动脉常规超声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查,记录各斑块的SWV,并对两组斑块的SWV进行比较;以SWV绘制ROC曲线,计算预测ACS的准确度。结果 ACS组软斑块64个,平均SWV值(0.85±0.18)m/s;sCAD组软斑块41个,平均SWV值(1.29±0.13)m/s,两组平均S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2)。ROC曲线示斑块SWV=1.205 m/s为最佳临界点,其预测ACS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62.9%,阳性预测值为60.2%,阴性预测值为74.5%。结论 ACS患者斑块的SWV值明显低于sCAD患者,测量SWV有助于ACS发生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入选8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9例)和阿托伐他汀钙组(41例、20mg/d),2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数量、斑块直径、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检测比较血浆hs-CRP、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组治疗后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面积明显缩小,IMT、hs-CRP及血脂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将92例DM患者的眼底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NDR)、背景期(BDR)、增生前期(PPDR)及增生期(PDR)4期,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测20例正常对照(NC)和92例DM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依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NDR、BDR组与N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PDR、PDR组与N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有斑块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速度均比无斑块组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DR程度的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呈明显升高趋势;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同侧眼血流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EH患者57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分为内膜光滑组(95例)、内膜增厚组(118例)、散在斑块组(177例)、多发斑块组(79例)、狭窄斑块组(102例),同时检测五组患者的血常规(计算NLR)和ST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DM)、糖化血红蛋白(Hb A1c)、NLR、STB、血红蛋白(HGB)、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LDL-C、NLR和STB为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NLR和STB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显像仪对4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79例老年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血凝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3.3%)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22.9%,P<0.01),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66.7%)较颈动脉正常组(25.0%)增高(P<0.05),与斑块组(36.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中内膜增(66.7%)及斑块组(46.4%)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0.0%)高(P<0.05)。老年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伴DM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部动脉病,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血压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糖尿病高血压组(DE+EH),分别对颈部动脉斑块大小、内中膜增厚程度进行测定。结果:DM+EH组颈部动脉病变的发病率、合并脑梗死的情况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01)。结论:老年DM+EH组的患者易发生颈部动脉病变,提示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需要早期防治高血压,预防颈部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和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特点及超声类型及其在预测及评价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44例(78.6%),明显多于对照组9例(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部动脉病,6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血压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糖尿病高血压组(DE+EH),分别对颈部动脉斑块大小、内中膜增厚程度进行测定。结果:DM+EH组颈部动脉病变的发病率、合并脑梗死的情况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01)。结论:老年DM+EH组的患者易发生颈部动脉病变,提示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需要早期防治高血压,预防颈部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4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组)、51例单纯糖尿病(DM组)、5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DMCI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显著高于DM组、CI组(P〈0.05)。认为内膜增厚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可用于预测早期糖尿病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2):1032
该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特点。方法:选择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EH患者556例,伴LVH(LVH标准为采用二维超心动图测量,IVST或PWT〉12mm)者140例(LVH组),与单纯EH患者426例(对照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部位、狭窄的程度、狭窄的范围等的差异。结果:LVH组与对照组比较,LVH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概率明显升高(P〈0.01),其危险性增加5.09倍。  相似文献   

20.
氧化应急产物、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软斑块形成患者,按颈内-中膜厚度(IMT)或斑块形成分为单纯IMT增厚组(A组,71例)、单发斑块形成组(B组,69例)、多发斑块形成组(C组,73例)。另外选择IMT正常健康组(D组)70名。观察各组hs—CRP、OX—LDL、MD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IMT增厚及宽块的增加,hs—CRP、OX—LDL、MDA浓度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OX—LDL、MDA、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