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下脑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切除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疗效. 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脑功能区33例胶质瘤及16例脑膜瘤继发癫痫患者,采用MRI进行肿瘤定位,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白质纤维束与肿瘤位置关系,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运动功能区,在全麻-唤醒-再全麻技术下开颅,实时B超、皮层脑电图(ECoG)定位肿瘤及致痫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病灶.结果 有44例患者顺利经过全麻-唤醒-再全麻的过程,其中28例术中持续保留喉罩;16例语言区肿瘤唤醒后拔除喉罩,语言区定位及功能测试后再置入喉罩全麻.年龄偏大的3例胶质瘤及2例脑膜瘤患者因唤醒时躁动、憋气,脑组织膨出明显,放弃唤醒麻醉.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M)定位出脑功能区36例,皮层功能定位阴性8例;ECoG监测发现瘤周皮层致病灶31例.胶质瘤全切22例,次全切8例;脑膜瘤全切13例,次全切1例,术中未出现癫痫发作现象.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新发功能障碍26例,均于1月内恢复;术前原有功能障碍均好转.癫病发作完全消失3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3例. 结论 术中全麻唤醒下手术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疗效好、风险低.术前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合适的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有效预防癫痫发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监测定位指导继发性癫痫手术切除方式、范围及术后疗效。方法对2005-06-2013-06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5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前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与病灶相一致,相近或相侧的情况下,手术中再用皮层及深部电极行皮层脑电图监测定位,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切除原发病灶及致痫灶,术后定期复查,随访6~60个月。结果根据ILAE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级52例,2级41例,3级27例,4级26例,5级18例,6级11例,总有效率93.0%。结论对继发性癫痫发作患者,术前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术中再进行皮层脑电监测定位病灶与癫痫灶的关系,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手术方法切除和处理癫痫灶,采取病灶+致痫灶的手术切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癫痫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皮层电极监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43例。EEG示轻度异常脑电图9例,巾度异常脑电罔26例,重度异常脑电图8例。CT或MRI检查皆可见占位病变。常规手术开颅显露相应部位脑皮层使用皮层电极对脑电进行监测。确定大体致痫范围,行肿瘤切除。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根据皮层电极之定位切除致痫灶。结果22例病人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5例病人近全切除肿瘤.6例病人次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6年。34例(79.1%)病人癫痫症状消失,7例(16.3%)病人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2例(4.7%)病人癫痫症状未见好转。总有效率(93.7%)。结论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脑肿瘤病人.只有在切除胶质瘤时一并切除致痫灶,才是治疗肿瘤并根治癫痫的最佳方法。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是治疗有癫痫症状的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叶低级别胶质瘤继发顽固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评估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颞叶低级别胶质瘤继发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MRI、视频脑电图(VEEG)、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定相应手术方案。术中行皮层脑电描记(ECoG),术后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9例(93.5%)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或部分缓解,2例(6.5%)患者无明显缓解。结论对于颞叶低级别胶质瘤继发顽固性癫痫的患者.术前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切除病灶及致痫灶是控制癫痫发作、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术中使用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对相应部位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确定痫性放电的部位及范围,行肿瘤切除+致痫灶切除、皮层热灼或软膜下横切。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再行切除。结果本组51例中,38例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术后一过性偏瘫或失语8例。随访6~57个月,按谭氏分级:Ⅰ级32例,Ⅱ级7例,Ⅲ级5例,Ⅳ级4例,V级3例;胶质瘤复发8例,且均伴有癫痫发作。结论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胶质瘤是治疗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于脑肿瘤引起的临床上难治性癫痫,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来治疗,既可以切除肿瘤,又能控制癫痫发作,有时可根据皮层脑电图所见来掌握手术切除范围。 本文对36例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皮层脑电图监测,36例患者中,31例为低分级胶质瘤,4例为高分级胶质瘤,1例为畸胎瘤。分析记录到棘波的分布及发放频率。不管脑电表现如何,手术仅切除肿瘤,不额外切除正常脑组织。根据手术效果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手术效果良好者(术后无癫痫发作或很少发作),第二组为手术效果较差者(术后癫痫仍有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脊液谷氨酸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继发性癫痫发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0例脑胶质瘤患者外科手术后1个月内的脑脊液标本,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有继发性癫痫发作将其分成为无癫痫发作组(n=117)和有癫痫发作组(n=73);使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的水平。结果 35%的胶质瘤患者术后仍有癫痫发作,其中96%的患者术前有癫痫发作。与胶质瘤术后继发癫痫发作风险相关的独立临床因素包括:术前有癫痫发作、年龄较轻、肿瘤位于颞叶和肿瘤中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术后有癫痫发作的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癫痫发作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脊液中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年龄较轻、肿瘤位于颞叶和肿瘤中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可以作为胶质瘤术后继发癫痫发作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脑脊液谷氨酸水平的增加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继发癫痫发作的风险密切相关,脑脊液谷氨酸水平或可成为预测胶质瘤术后癫痫发生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治疗经验,探讨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术前均行系统癫痫外科评估。其中12例行颅内电极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根据肿瘤大小和脑电图所监测到的致痫区以及皮层电刺激所确定的功能范围制定手术切除范围,术后1例出现对侧手指轻瘫,1例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偏瘫,1例出现一过性失语,其余术后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未行颅内埋藏电极患者38例,综合运用MRI、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和术中B超等多种方法来确认手术切除范围,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加重5例,7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2例出现对侧偏麻,4例出现一过性失语。全组术后癫痫无发作达到EngelⅠ级42例(84%)。结论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要兼顾肿瘤的全切、致痫灶的切除以及功能区的保护。术者的经验和熟练的显微操作是基本前提,术前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及术中B超等方法对病灶,致痫区以及功能区进行定位,对保证手术效果起重要作用。颅内埋藏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并经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致痫灶、功能区重叠程度及毗邻关系,从而为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以癫痫发作起病,其中蛛网膜囊肿在左颞有12例,右颞有13例。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对这些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切除蛛网膜囊肿后皮层脑电图监测均见颞叶皮层有异常放电,其中15例患者加行了前颞叶切除术(包括大部分海马及杏仁核),另外10例加行皮层热灼术。术后随访发现囊肿消失18例,囊肿明显减小7例。癫痫发作随访发现Engel 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手术总有效率88%。结论对于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痫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的同时,应在皮层脑电图监测将癫痫灶一并切除,且手术治疗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癖结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对病人进行电生理学,CT,MRI及ECT检查,手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结果,枕叶癫痫病人31例,年龄3至34岁,临床主要表现有视觉异常发作,头偏转,颞叶样或(及)额顶样发作,头皮脑电显示31例病人中30例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棘波,CT检查27例中24例异常,MRI检查9例中8例异常,ECT检查13例中11例术区皮层血流减少,所有病人均在皮层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术后随访到22例(时间1至4年),11列无痫发作,其余明显好转,结论,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枕叶区域异常脑电及影像学改变,手术切除病灶能获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镇静药物对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以期为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手术中镇静药物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以颞叶占位性病变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予以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治疗,术中应用2种麻醉方式,A组:丙泊酚麻醉诱导;1%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麻醉维持。B组:静注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其余同A组。病灶切除前;停用丙泊酚后10min;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后;病灶切除后,这4个阶段均行ECoG监测,分析监测中暴发抑制(BS)发生率。结果 (1)停用丙泊酚前,BS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停用丙泊酚前后比较,B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七氟烷控制在0.5MAC下前后比较,B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前明显高于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后;(4)B组病灶切除后1例患者出现BS,8例术中唤醒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时,7例(87.25%)出现BS。结论在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术中病灶监测时应使用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监测前10min左右停丙泊酚,监测时将七氟烷吸入浓度控制尽量低,以减少对术中病灶脑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病人进行神经学检查及EEG、CT、MRI及ECT检查,确定致痫灶后手术治疗,手术中行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结果 外伤性癫痫病人32例,年龄10至45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发作、失神发作。头皮脑电图显示32例病人中30例患者有与损伤部位或对冲部位相符的恒定局限性高波幅尖波、棘波和棘慢波。所有病人均在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术后15例已完全停止发作,16例已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结论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局灶性发作多见,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和致痫灶在影像学改变附近。手术切除病灶能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经脑CT扫描证实有颅内钙化病灶伴有癫痫的病人26例,经行癫痫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有25例在EcOG监测下进行手术治疗,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1)前颞叶切除+病灶切除术18例.(2)颞叶以外的痫灶皮质切除+病灶切除术6例.(3)单纯病灶切除术(右额)2例.术后病理血管畸形12例,肿瘤8例,其他6例(胶质增生3例,继发颞叶硬化2例,炎性钙化1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7年,平均6.3年.结果术后完全消失者19例,癫痫发作显著减少(>75%)5例,癫痫发作减少(>50%)2例.结论CT扫描对有部分性癫痫发作疾病的病人的术前评估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CT发现有钙化灶的病人,确诊痫灶及病灶性质和选择手术方式治疗是极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为判断和切除癫痫病灶提供神经电生理学依据.方法 对16例非侵入性手段难以明确病灶的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进行双侧海马电极监测,患者停用抗癫痫药在非麻醉状态下监测48~72 h,分析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图资料,探讨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发作前期海马电极脑电活动特点.结果 16例发作间期记录到背景活动基础上出现局限于某几个电极点的阵发性高幅慢波1例、发作性快波节律1例、棘波或棘尖慢复合波14例,视为异常脑电活动;经过48~ 72 h监测,10例监测到33次临床癫痫发作,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均可记录到清晰可辨的癫痫样脑电波形.结论 颞叶内侧癫痫临床发作起始期海马电极癫痫样放电清晰可辨,部位局限,易于确定癫痫性活动起源部位.对于非侵入性手段难以判断癫痫样放电起源的颞叶内侧癫痫可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植入海马深部电极进行脑电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低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CT/MRI/PET)资料、脑电图(EEG/VEEG/ECoG)资料和手术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动态脑电图(EEG)检查明确致痫灶完成定位诊断,术中行皮质脑电(ECoG)监测,再次验证致痫灶,同时快速冰冻确诊肿瘤性质,完成定性诊断。全部患者在显微镜下先行致痫灶(肿瘤)切除术,并根据致痫灶部位的不同,加行皮质热灼,功能区行软膜下横切、颞叶病灶行患侧海马切除术。结果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癫痫症状消失(EagleI级)26例,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EagleII级)2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脑肿瘤多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前动态EEG明确致痫灶,术中ECoG监测下切除脑肿瘤及致痫灶是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癫痫为常见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与脑神经反复异常放电相关,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长期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智力及人格[1]。颅内胶质瘤是继发性癫痫常见病因,多采取手术方案,早期研究者多认为在切除原发灶后,脑电发作源不会诱发癫痫发作[2]。近期研究认为,部分患者单纯原发灶虽可经手术切除,而继发致痫灶仍会引起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因此在手术需彻底清除原发灶,同时切除继发致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术中皮质脑电监测(ECoG)下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4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诊10个月~5年,54%术后无癫痫发作;19%术后仅有先兆发作;23%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形式改变.4%术后无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难治性癫痫术中应用皮质脑电监测系统实施癫痫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后内侧颞叶病灶切除是神经外科的难题,本文作者采用幕上枕下联合入路手术,术中辅助用观察棒系统(Viewing wand system)导向切除7例后内例颞叶病灶病例,无一例出现永久性损害。 7例病人年龄5~34岁,均为后内侧颞叶损害,表现为癫痫发作,其中4例术前癫痫发作无法控制。3例为高分化神经胶质瘤,2例为神经节神经胶质瘤,成功地行肉眼全切。1例高分化神经胶质瘤伴瘤周胶质增生行次全切除术,1例首先考虑为神经胶质瘤而最后病理分析证实为脑软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和偶极子分析在痫灶切除术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对35例开颅痫灶切除术患者术前行常规脑电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脑电痫性放电进行偶极子分析,并与手术中硬膜下电极记录的脑电相对照。结果35例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35例,有痫性放电者35例;常规脑电图异常28例,有痫性放电者18例;行常规脑电图监测无典型癫痫发作出现。两者之间脑电异常率、痫性放电阳性率、典型临床发作率都有统计学意义。以术中硬膜下电极记录为标准,头皮脑电偶极子定位异常放电灶的准确率为97%,切除病灶病理检查异常率86%。偶极子定位误差一般<15mm。结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和头皮脑电偶极子定位癫痫起源灶可为开颅痫灶切除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