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突聋伴眩晕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突警较少见,更少伴有眩晕者。本文报告1992年以来,我科诊治的4例突聋伴眩晕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临床时小儿突聋获得进一步的认识。1临床资料例1女,13岁。因感冒后右耳鸣、耳聋,3d后眩晕,视物转动,恶心呕吐,走路不稳。每天发作2~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神智清楚。在发病后第4d去当地医院治疗,3d后眩晕消失,但听力无好转。半月后来我科检查,听力曲线为感喜神经性聋,显示高频听力损失(1000Hz/40dB,2000Hz/55dB,4000Hz/60dB,800OHz/80dB)。眼震电图(ENG)正常。每天静滴低分子右旋糖研300ml加丹参注射液10ml,10… 相似文献
2.
有眩晕及无眩晕突聋的纯音听力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病程2周内的特发性突聋109例的有眩晕及无眩晕两组病人的听力损失类型及预后。发现;女性合并眩晕多于男性,有眩晕病人平均年龄高于无眩晕病人。109例中深度耳聋型占41例,平坦听力损失型31例,高频听力损失型25例,低频听力损失型9例,中应听力损失碟型3例。109例中突聋有眩晕者占45%。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聋与眩晕万夷1许时晖突发性聋患者中部分伴有眩晕。对于眩晕与突聋之间的关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多数学者认为突聋伴眩晕者的预后较不伴眩晕者差;少数则提出突聋是否伴有眩晕对预后并无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1991年~1995年115例突聋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5.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1)
目的探讨迷路内出血相关突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科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总计110份诊断为单耳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病例资料,17例经头部磁共振检查提示内耳出血,将其中病例资料完整的13例患者与55例病例资料完整、磁共振检查正常的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其治疗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迷路内出血在MRI T2 FLAIR及T1WI序列中均表现为高信号,部位多位于半规管(13例),其次是前庭(7例)和耳蜗(5例)。阳性组治疗总有效率46.2%,阴性组为52.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n=1,P=0.670);两组间受损频率提升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8,P=0.729)。结论迷路内出血相关突聋伴眩晕患者多为全频受累的中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可由头部MRI T1WI及T2 FLAIR序列检出,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眩晕突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8~2010年收治并随诊1年后的突聋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伴眩晕突聋患者43例,伴眩晕突聋患者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能量合剂及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1次/天;甲钴胺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15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天,若有效再用2天后停用激素;巴曲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一次,用3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伴眩晕突聋组平均纯音听阈(58.43±19.31dB HL)与不伴眩晕组(58.64±20.81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伴眩晕突聋组的平均听阈(36.03±20.85dB HL)明显低于伴眩晕突聋组(40.12±22.21dB HL)(P<0.05)。伴眩晕突聋组总有效率为66.04%(35/53),不伴眩晕突聋组总有效率为55.81%(24/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一年,不伴眩晕突聋组和伴眩晕突聋组都有所好转,两组总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中,伴和不伴眩晕突聋者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伴眩晕突聋组听阈下降不如不伴眩晕组。 相似文献
7.
8.
眩晕及前庭功能障碍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王锡温1傅向军1董韶昱1收集1987~1995年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患者45例,均进行了眼震电图、纯音测听检查,以了解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眩晕症状及听力恢复过程三者之关系,现就我们的统计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9.
微波治疗特发性突聋疗效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双盲法对特发性突聋病例进行了微波辐射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的比较,从而对微波的疗效作出重新的评价。结果表明微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181%,听力达实用水平者为5454%;而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727%,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发病后2周以上、2个月以内的患者,药物组中无1例听力有任何程度的恢复;而在微波组的6例中,有3例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有2例竟恢复到实用水平以内。资料还表明年龄的大小对治疗的效果影响不明显,在50~75岁与7~49岁两年龄亚组的比较中,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微波与药物治疗两组间相比,其间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微波对特发性聋的疗效较药物治疗优越。作者在以前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认为微波治聋的特点在于其能量集中,能穿透组织达一定深度。因此,对耳辐射时能在内耳发生直接的生物效应,其作用机制是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血流,提高血管纹红细胞的充盈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预后与发病时是否伴有眩晕发作的关系。探索突发性耳聋单发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方法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19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扩管溶栓、营养神经、抗病毒及高压氧治疗,按2007年中华耳鼻咽喉学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分级标准,针对听力恢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伴有眩晕症状患者发病率为30.7%,听力损失在50 dB以上,听力恢复有效率23%;不伴有眩晕症状患者发病率为69.3%,听力恢复有效率73%。结论伴发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往往其听力损失严重,且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12.
观察33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不同时期体内自由基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每天0.2MPa高压氧稳压治疗40分钟,连续治疗20天。结果发现,经高压氧连续治疗10天,患者血浆过氧化脂(LPO)含量的增加和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胶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下降都不明显(P〉0.05),仅红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降低(P〈0.05);连续治疗20天后,患者血浆LPO含量明 相似文献
13.
14.
丛品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5(4):185-186
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72例突发性费病人,其中经各种治疗疗效不住,平均听间改善≤15dB的计24例。本文将其资料与同期住院的已痊愈的30例就各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影响本清转归的有关因素。资料与方法1989年以来我院住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172例中,选择经治疗后平均听阈改善≤15dB的24例作为无效组;另选择经治疗后听力恢复至20dB以内或病前相同水平的30例作为痊愈组对照。两组男女比例接近,均为单耳发病,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体位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抬疗前后用PertersAP41型时力计记录对比,部分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或突聋伴眩晕综合征(非BP-PV)与突聋不伴眩晕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0例突聋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眩晕症状,分为突聋伴眩晕组(163例)和突聋不伴眩晕组(237例)两组.163例突聋伴眩晕组患者进一步分为突聋...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治疗突聋的疗效观察王鄂芬,张玲玲本文对6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其年龄相近。应用丹参、川芎嗪、低分子右旋糖酐、ATP、维生素B1及B12等药物治疗;A组并同时应用WFB-Ⅳ型体外反搏装置作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治疗。两组皆以... 相似文献
17.
高压纯氧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4,8(3):162-163
对采用高压纯氧加药物治疗特发性突聋的51例和仅用药物治疗的5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25)。初步分析了吸入纯氧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认为高压纯氧对特发性突聋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听力损伤与前庭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180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突发性聋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纯音听力测试、耳蜗电图以及前庭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听力和前庭损伤的发病规律。结果 180例突发性聋患者,年龄分布11~76岁,中位年龄45.00岁,其中男性106例(58.89%),女性74例(41.11%),男女性别比为1.43:1。①突发性聋伴眩晕的发生率为38.33%,女性患者中伴眩晕组(50.72%)明显高于不伴眩晕组(35.14%);②听力曲线特点为全聋型曲线(38.67%)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聋(62.67%)为主;③66例伴眩晕的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58例(87.88%)出现外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4.55%)有优势偏向等中枢指标异常,5例(7.58%)功能正常,患者出现听力损失与前庭功能同侧损伤的发生率为65.15%,两者具有统计学一致性,不同性别间异常率无差异;④伴眩晕组合并有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颈椎病)者33.33%,不伴眩晕组合并慢性病者28.8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发生率较高,约占1/3;听力损失以极重度聋为主且以全聋型听力曲线居多;耳蜗功能与前庭功能多同时受累,同侧损伤者占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在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单耳突发性聋伴眩晕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完善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ive test,VHIT)、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听力曲线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进行前庭康复治疗,通过DHI量表评估眩晕改善情况。结果 5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34.62%为轻中度听力下降,65.38%为重度及极重度听力下降;71.15%患者有半规管功能减弱;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同组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t 研究组=18.42,t 对照组=11.55,P 均<0.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同组内分别与治疗2周时比较(t 研究组=6.34,t 对照组=6.76,P 均<0.05)。两组间治疗2周时比较(t =6.07,P <0.05)和两组间治疗4周时比较(t =12.14,P <0.05)DHI评分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的听力损失以重度及极重度为主;前庭功能可表现为正常或减退;前庭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加快眩晕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以来我科诊治突聋66例(70耳),分别以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36例)和葛根素(陕西安康济仁药品厂生产)(葛根素组30例)进行治疗,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