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云 《医药保健杂志》2007,(5X):I0004-I0004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人体也如此,人的各种生理指标,如体温、氧耗量、血压、脉搏、血流、蛋白含量等都随昼夜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动。人体各种激素的含量,脑组织生物化学成分的含量也都具有节律。人的生理随着昼夜交替同时变化进行着周期性的节律活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物钟”,也即“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  相似文献   

2.
生物钟,生物体内的“时钟”,又称生理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许多生物都存在着与时间有关的有趣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比较常见的公鸡打鸣、牛羊归圈,都说明了动物生物钟现象。  相似文献   

3.
圣路易斯大学药理和生理科学Thomas Burris博士等揭示了能调控“生物钟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提供了潜在调控昼夜节奏和治疗与它有关的功能障碍如睡眠和焦虑症问题。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时辰药理学一吃药的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律是生物的基本特性,人体节律周期有昼夜、一周、一个月、一年等,其中对昼夜节律研究得最多。大家都知道,生物活动表现出昼夜节律,这是指某一生物指标在为时约24小时内的有规律波动。已知的有体温、血糖含量、基础代谢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及尿钾排泄等。这种生物中的周期规律生物学上称为“生物钟”现象,并认为一些周期性疾病的复发,包括人类的衰老与生物钟的状态有关。最近的发现表明,可以利用生物钟的现象来提高医疗效果,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医生用药的盲目性。就是在临床治疗中,选择最佳用药时间,进行治疗。国外称这门新兴科学叫做“时间治疗学”也称“时辰药理”。根据时辰节律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任何药物都采取固定每日几次的用法,显然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节律性(biological rhythms)是指机体内部从分子细胞,器官以及行为的各种水平的生命活动均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有规律地循环往复周期性运动。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存在生物节律性,它通过协调机体的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1]。在哺乳动物中,生物钟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CN),生物钟通过眼睛的特殊光感受器感受昼夜光强度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通过在老鼠身上的实验发现了人体生物钟的一些机理。最新的科学研究首次发现,视交叉上核内存在2种不同的脑细胞。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够控制昼夜节律,即24h生物钟。这种“生物钟”脑细胞具有独特的遗传基因“per1”,而“非生物钟”脑细胞不具有这种特征。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治疗受人体生物钟影响一些疾病。  相似文献   

7.
内分泌的周期规律生物界的若干活动和现象是周期规律性的;植物和动物,单细胞动物和高等动物包括人类在内,莫不表现有各种各样周期性生理活动。候鸟年度季节性定向长途飞行,某些脊椎动物冬眠,人类夜间睡眠和月经周期,以及24小时的体温变化等是人所共知的例子。许多激素的分泌释放也是周期性的,或者在24小时内的一个特定时间(昼夜规律)或者生殖周期,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虎耳草素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松果体损伤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聚山梨酯80溶液)、模型对照组(2%聚山梨酯80溶液)、阳性对照组(褪黑素,10 mg/kg)和异虎耳草素高、中、低剂量组(3、1.5、0.75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PCPA(450mg/kg)的方法构建松果体损伤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在给药第6天,通过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实验考察各组大鼠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褪黑素水平,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松果体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大鼠松果体中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入睡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血清中褪黑素水平和松果体中Bmal1、Per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9.
1“清晨危险” 心脑血管事件好发清晨。即“清晨危险”。提到这个现象前先复习一下昼夜周期生理节律现象。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理性功能因素,如体温、血压、心率、摄氧量、血小板凝聚作用、尿钾排泄、激素分泌和儿茶酚胺的释放等。在1天24h内,有明显规律性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昼夜周期生理节律。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合成抑制剂如4-羟基苯甲醚和氢醌用于治疗人体局部性过量黑色素沉积,例如着色斑、痣、雀斑、炎症遗斑和妊娠黑斑。已知在植物、微生物、哺乳动物细胞中,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一个关键酶。采用本筛选方法,大多数已知的酪氨酸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起居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昼夜节律对人体的影响,中医学的时空观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阴阳消长呈周而复始的节律变化。人的作息习惯应顺应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钟学说大体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洪昭光教授解释说就是将人体内的生物节律视为一座“隐形时钟”。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生物钟。就是指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人体内的生物钟相当“固执”,总是坚持每天24小时的作息时间表。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轶 《中国药师》2001,4(4):257-258
最近大陆掀起了“脑白金”之风,其主要成分是褪黑素。褪黑素(Melatonin称简MT)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脑松果体腺内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吲哚类物质,分子式为C13H16N2O2,化学名称称为N-乙酰基-5-甲氯色胺。另外哺乳动物的视网膜、胃肠、副泪腺能合成MT,某些变温动物的眼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褪黑激素(melatonin,MT)亦称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腺)分泌的一种重要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昼低夜高的分泌规律,决定了人类昼夜节律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人在青春期以前,体内褪黑素分泌水平较高,青春期后则由于松果体逐渐钙化萎缩,褪黑素分泌量减少,老年人的分泌量则不及儿童的五分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褪黑素对机体有着广泛的影响,如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应激反应的调节[1],抑制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分泌,抗炎、镇痛、镇静、催眠等作用。尤其是褪黑素分泌严重不足是导致人类衰老的重要因素,也是…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在意大利召开的“老年与癌”国际年会上,有一些学者提出颅脑内松果体的新说。松果体位于颅内丘脑后上方呈锥形稍扁的灰红色碗豆大的腺体,过去认为它是人体无用的退化器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一种褪黑激素(Mela-tonin),有人按音称为美多龄。它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分泌的最多,夜间分泌呈高峰,而白天分泌的褪黑激素最少,这是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规律。随着  相似文献   

16.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睡眠障碍按1990年国际新分类,睡眠障碍有88种,按病程长短可分三类:一过性、短期和长期睡眠障碍。一、一过性睡眠障碍例如:跨时区高速飞行引起的生物节律障碍,机制是由于在跨时区高速飞行后光照时间延长,使人体生物钟—交叉上核延长兴奋,经颈上神经节发出交感纤维进入松果体,抑制有催眠性能的褪黑激素,造成失眠,用外源性褪黑激素或低剂量三唑仑治疗,几天内迅速改善。二、短期性睡眠障碍例如:适应性睡眠障碍,由噪音、高温、心理应激、兴奋剂或酒  相似文献   

17.
谈到黑色素,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美白历程上的一大绊脚石。尤其是女性,除了偏爱小麦肤色的朋友们,几乎都闻“黑”色变。黑色素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怎样抑制一定的黑色素而取得“美白真经”呢?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素(MT)由松果腺分泌,具有明显的生物节律性,包括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生命周期节律。MT分泌减少与机体衰老关系密切,有松果体钙化、生物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自由基损伤等多种学说,尤其神经系统退变与自由基累积性损伤密切相关。MT是一强大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对抗羟自由基对机体的攻击以及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体内研究证明,遏制老化期MT的下降,保护MT生成的内源性节律或外源性使用MT能够明显地延长寿命,减少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MT抗衰老研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大黄粉虫幼虫体内与酚氧化酶(PO)诱导的黑色素合成相关的蛋白(MAPs)。方法体外诱导大黄粉虫幼虫血淋巴中黑色素合成反应,对上清液中的蛋白质进行SDS PAGE分析,比较黑色素合成前后、合成过程中及在苯硫脲存在下蛋白质的变化,对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消失的蛋白进行氨基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6条蛋白带(MAP 1~6)呈时间依赖性地从黑色素合成反应的上清液中消失,苯硫脲可阻断此反应而取消蛋白的消失;氨基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AP 1,2为已知的大黄粉虫卵黄素样蛋白,MAP 3,4,5为未知蛋白,MAP 6为已知的大黄粉虫干燥蛋白。结论大黄粉虫幼虫血淋巴中至少5种蛋白与PO诱导的黑色素合成反应特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鄢德政  张红星  王钏  韩永丽  李钰 《安徽医药》2024,28(7):1472-1475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疾病,已有的流行病学发现荨麻疹的发病时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多表现为日间症状缓解,于夜间发作或加重,与《黄帝内经》中“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所体现的昼夜节律基本相符合,而现代研究中的生物钟理论也反应出人体免疫机制与疾病的进展同样存在昼夜变化,故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研究角度探究和分析荨麻疹这一发病规律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以期更全面认识荨麻疹的疾病病机,为荨麻疹的临床诊疗思路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